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和蹚將指的是什麼!

張養浩曾作《山坡羊·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足以見得歷朝歷代的中國飽受戰爭和自然災害之苦,在古代,不論國家是否興盛繁榮,真正受益的都是很小一部分人,對於底層百姓而言,他們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即便是處於海晏河清的盛世,百姓的日子也未必就好在哪裡去更不用提遇到戰亂和災荒了,一旦到了這樣的時候,很多走投無路的百姓就會扔掉手裡的鋤頭和扁擔,改而為了有口飯吃進山聚眾為盜。

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和蹚將指的是什麼!

自先秦時期到民國時期,強盜從來都是不缺的,只不過繁榮盛世就少點,戰亂年代和災荒之年就多點。也因此,強盜的話題從來不斷,清末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俗語:

“山東出響馬,河南出

將……”

。這裡面提到的響馬也好,蹚將也罷,除去叫法不同,實際上都是指的強盜、土匪。

百姓常年受災受難,催生出山東響馬一族:

山東響馬的名聲很響,類似於《隋唐演義》的影視劇和演義小說中都提到過響馬,相信很多人都曾看過,在《說唐》中提到就數次提到響馬,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幕就是響馬程咬金劫王槓一事,正是因為這件事,催生出後來的群雄聚眾瓦崗寨。

還有一幕是獨屬於秦瓊的,秦瓊被困潞州,不得不賣馬,結果與二賢莊莊主單雄信相遇,單雄信贈與很多金銀給秦瓊,結果秦瓊在回家的途中被認作是響馬,從來有了皂角林誤傷人命一事,也有就有了後來秦瓊被押解燕山羅藝處之事。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山東一帶的強盜就被叫做響馬呢,且名聲很響呢?要知道山東是孔孟之鄉,也不是馬政所屬的養馬之地,按理和響馬扯不上關係,其實不然。

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和蹚將指的是什麼!

就明朝時期來說,皇帝們認為騎兵數量的多寡決定了國家兵力的強盛,於是將養馬作為義務發起官馬民養的活動。但是養馬、種馬、監馬層層漏洞,百姓不論是在哪一個環節都有所虧損,達不到標準的馬匹養馬者需要繳納鉅額的罰款,民間怨聲載道的同時,有很多人乾脆拒不交馬也拒絕繳納罰款。

有壓迫的同時也有人發起反抗,馬政導致百姓無法正常生活,一批人精通養馬之道和騎射之術,帶著自家馬匹躲入山東一帶,成為百姓口中的響馬。他們靠著打家劫舍賺取銀兩維持生計。

類似的事情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生,但是山東響馬最為出名。首先是得益於山東對響馬而言存在地理優勢,山東省內多丘陵連綿不斷,且山丘地勢不高,而魯西地區又以平原居多。這樣的地形很利於響馬隱藏、躲避和逃走。

遇到抓捕的軍官能夠利用低矮的丘陵四處躲避,丘陵雖然起伏但是地勢不高不陡,起碼能夠迅速逃跑,雖然人數不多但是能夠快速化整為零削減對方的數量優勢。

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和蹚將指的是什麼!

山東響馬群隊成規模,之所以聚集出這麼大的隊伍也是因為當地的氣候和農業影響。當時的山東屬於傳統農業區,當地經常遭遇洪水和旱災等自然災害,一旦遇到這樣的災害,溫飽就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山東地區人口也相對密集,所以很多縣市都是受災受難的主要物件,導致當地百姓無法正常生活。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就會選擇成為響馬的一員。關於山東的響馬多的記載,史籍中比比皆是,比如《清實錄山東史料選》中就有記載:

“其餘如沂州屬之幅匪、武定屬之梟匪及土匪、騎馬賊,隨地皆有。”

亂世英雄不問出生,河南蹚將從匪到將:

山東因著這樣的原因成為響馬的溫床,而在別的地區同樣也有強盜土匪,只是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因此名字不一樣,比如河南的就是蹚將。蹚將是出現於明朝末期的一種土匪文化,明朝末期天災不斷,歷史上記錄明朝度過了一段小冰河期,當時的河南一帶受此影響很大,常年顆粒無收,百姓餓死的事情時有發生。

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和蹚將指的是什麼!

為了改造環境獲得更好的水利資源,百姓們開始修建水利工程,培養出很多木匠、石匠等工人,被稱為蹚匠,還有專門的蹚匠班子,有杆頭專門負責找活分發工錢,這種班子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

到了民國時期,活少人多,很多蹚將班子支撐不下去,開始參與一些比較輕的匪活,幫助土匪一起劫道掠財,所以當時有“明蹚將暗匪股”的說法。當然也有一些人因為朝廷官員的不作為,對百姓的悲慘生活看不下去,遂劫富濟貧,這些人的形象大多包裹著一條巾帕,裝扮如同舊時的武將,所以百姓久而久之稱呼為蹚將。

當然,關於蹚將還有一些別的說法,這些說法來源不一,很難辨別究竟哪一種才是真的,但是蹚將在河南成為強盜、土匪的代名詞確實真真的。

蹚將在歷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清末時期,蹚將中的不少人都是為反清而戰的蹚將杆子,但是人數不多勢力不大,也只能幹些綁架人販、要錢要糧的事來維持生計,後來條件充沛隊伍壯大,改為劫富濟貧、平均地權為目標。

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和蹚將指的是什麼!

蹚將發起的隊伍在二十世紀初是很普遍的,很多武裝部隊都是由蹚將發展而來,民國初年的白朗就是蹚將出生,他的隊伍一度影響很大攻城略地,輾轉五省攻打五十多座城池,最終倒在段祺瑞手下。

這些蹚將對社會政治和經濟都帶來打擊,雖然有些蹚將對社會造成了損失,但是也有很多人對歷史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很多在後期成長為為民而戰的戰士,為我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這還是值得讚揚的。

實際上,不論是山東的響馬還是河南的蹚將,他們中的很多人並非天性惡劣,而是迫於生存和生活壓力,不得不走上了打家劫舍、聚眾為盜的道路。如果給他們一條生路,他們還是很願意繼續做回以種地為生的普通人,或者做點小買賣的生意人,總之,真正天生的強盜是很少的。

改革開放之後,這一類的土匪早已銷聲匿跡,融入百姓群體之後,畢竟生活得到改善再也不用透過劫道搶劫的方式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