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生在世難免和惡人打交道,做好一件事,身邊無惡人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大概就是“聖人”這兩個字,什麼樣的人才是聖人?資治通鑑裡面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

所以“聖人”在古代,是一種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這樣的人,幾千年以來被人公認的,也只有區區幾個而已,比如孔子,又比如明代的王陽明。

關於孔子,我們已經非常非常熟悉,但是王陽明,瞭解的人卻不是很多,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幾個王陽明的小故事。

王陽明:人生在世難免和惡人打交道,做好一件事,身邊無惡人

王陽明

在王陽明出現以前,古代的讀書人認為,如果想要變成一個聖人,那就必須要格物致知,向外界求索各種道理和知識。

而王陽明出現以後,他說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而且想要成為聖人,應該向自己的內心尋求,而不是向外求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良知,所以無論是誰,都有具備成為聖人的潛力。

但是這裡的良知,並不僅僅指我們通俗意義上的良心和道德,孟子說:不慮而知,良知也。也就是不需要經過思考你就明白的東西,就叫良知,實際上就相當於是人最純粹的一種本性。

王陽明:人生在世難免和惡人打交道,做好一件事,身邊無惡人

王陽明

有一次,王陽明遇到一個窮兇極惡的強盜,王陽明就和他說“良知”,這個強盜聽了紛紛大笑不止,說,我殺人放火什麼事情都幹,哪還有什麼良知可言。

王陽明也笑了,對他說:良知現在就在你身上。這和強盜就感到很奇怪:你說良知在我的身上,那你證明給我看?王陽明說:這個容易,等會你按我的要求做,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良知。

於是這個強盜,就答應了王陽明,然後,王陽明就要求他一件一件的脫下自己的衣服,脫到最後,強盜只剩下一條底褲,王陽明卻要他繼續接著脫,強盜很生氣:你這不是在耍我們嗎,全脫光,那簡直也太羞恥了!

這時候王陽明站起來,笑著說:你要證明,這就是證明,不願意脫光,說明你還知道有羞恥之心,這,就是良知。

王陽明:人生在世難免和惡人打交道,做好一件事,身邊無惡人

王陽明

強盜聽完之後沉默不語,被王陽明所折服,最終選擇改邪歸正。當然這個故事的版本,是比較多的,但都證明了一個道理,無論這個人有多麼的可惡,他都一定還留有一絲良知,只要他可以找回自己的良知,就有機會洗心革面、迷途知返。

王陽明在江西的時候,有一對父子因為家裡鬧矛盾,父子兩各自一紙訴狀,把對方告到了公堂之上,王陽明還沒等這對父子相互控訴,就拉著他們,私下說了一個故事,聽完之後,這對父子就和好如初,撤訴回家了。

手下的人就很奇怪,問王陽明:你剛才都和他們說了什麼呢?王陽明說,我和他們講了二十四孝中虞舜孝感動天的故事。

手下人更加奇怪,虞舜孝感動天的故事是二十四孝的第一個故事,天下老百姓人人都知道,怎麼你一說他們就和好了呢?

王陽明:人生在世難免和惡人打交道,做好一件事,身邊無惡人

王陽明

王陽明說,我告訴他們,舜是一個最不孝順的兒子,而瞽叟,是最慈祥的父親。大家應該都知道,在虞舜孝感動天的故事裡,因為虞舜的父親瞽叟娶了一個繼母,在這個繼母的挑唆之下,瞽叟多次想要害死虞舜,但每一次都被虞舜逃脫。

而虞舜卻從不記恨自己的父親,反而是非常用心的盡孝,虞舜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最後他還成為了堯帝的繼承者。老百姓都認為,虞舜是天下最孝順的兒子,而瞽叟是最惡毒的父親。

但是王陽明卻反過來說虞舜最不孝瞽叟最慈祥,這真的是非常奇怪。但是王陽明說:舜,因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孝順,所以他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孝順,而瞽叟也總是覺得自己已經足夠慈祥,而且他的心已經被後妻影響,所以他根本做不到對兒子的慈愛。

儘管如此,但是舜仍然是反思自己不夠孝順的地方,最終還是感動了父親,讓瞽叟找回了內心的慈愛,所以,虞舜的孝順,和瞽叟的慈愛,其實一直都是植根於他們的內心的良知罷了。

王陽明:人生在世難免和惡人打交道,做好一件事,身邊無惡人

王陽明

瞽叟當然是一個惡人,但是虞舜只管堅守自己的良知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瞽叟這個惡毒的父親,最終自然而然的也就消失,迴歸到了一個真正慈愛的父親。

那麼這個故事,其實也是告訴我們,在面對惡人的時候,只需要學會做好一件事:依照自己的良知,做好自己也就可以了!如果你

所做

的一切,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自己的良知,那你的身邊,也不會有真正的惡人。

這在西方的哲學觀念當中,就叫吸引力法則,人生在世,難免要與惡人打交道,老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堅守自己的本心和良知,哪怕遇到再怎麼惹不起的惡人,贏到最後的也一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