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羅馬尼亞人,用革命駕馭自然力,以統一穩固公國

引言

人們理解事情,往往有依蘭人、德國人和猶太人,這些人口取代了羅馬尼亞人口的多數地位。儘管如此,在這裡,一種羅馬尼亞的民族意識也與在特蘭西瓦尼亞和巴納特一樣同時覺醒。

1844年,一項帝國法令將羅馬尼亞語作為一些東正教學校的教學語言,並在1848年切爾諾夫策建立了一所專為講羅馬尼亞語的教師開辦的師範學院。

憶羅馬尼亞人,用革命駕馭自然力,以統一穩固公國

1848年3月,在維也納爆發的革命也影響到了布科維納的羅馬尼亞人。他們在切爾諾夫策召開了一次大會,會上制定了一個“十二點計劃”,其後擴充為《全國請願書》。這份請願書和隨後制定的其他請願書一起被寄到了維也納。這最終導致一部《法條》在1849年3月頒佈。它將布科維納從加利西亞分出,使其成為一個自治的公國並擁有自己的議會。

1860年,一所羅馬尼亞語高中建立,1862年羅馬尼亞文化與文學協會成立。

比薩拉比亞

沃爾沃達巴薩拉布一世在1310年完成瓦拉幾亞的統一時,公國的領土包括多瑙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區,這就是後來的比薩拉比亞。其後這個名字所指代的範圍擴充套件到整個普魯特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區域。這裡原先為摩爾達維亞所控制,到15世紀時,南布賈克地區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比薩拉比亞的其他地區則仍為摩爾達維亞領土。1812年,根據《布加勒斯特條約》,它又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

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後,比薩拉比亞的南部狹長地帶被割讓給摩爾達維亞,但是在1878年的《柏林條約》後又失去了。

因為俄國軍隊在比薩拉比亞駐防,1848年革命並沒有蔓延到那裡,但確實出現了一些羅馬尼亞人散發傳單的情況。1856年的“巴黎和會”將比薩拉比亞的卡古爾、伊斯梅爾和博爾格勒等村鎮劃歸摩爾達維亞,羅馬尼亞人在這些地區佔多數。在亞歷山德魯伊萬庫軋統治時期,他進行的所有改變制度措施也推行到了這些地區。

多布羅加

多布羅加位於黑海與多瑙河之間,其名可能形成於14世紀多布羅塔克統治時期。他

當時統治這一地區,並奉拜占庭為宗主國。

它在1411年後歸奧斯曼帝國統治,並持續了400多年,直到1878年。

改變歐洲的革命

法國大革命對19,20世紀的歐洲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導致了整個歐洲大陸上革命的爆發,並促進了大量政治實體的建立和各種增進人權運動的發生。

第二個對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事件是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是人類理性力量在人權、政府和政治上運用的結果。

而英國工業革命是將人類的理性運用在對自然力的駕馭上,使其能為滿足人類慾望所用。

工業革命開始於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的英國,其後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人們從此開始感受到工業化的好處。一般認為,蘇格蘭發明家詹姆斯瓦特在1769年改進的蒸汽機標誌著這一發展的最高點。它將穩定的農業和商業社會帶入一個現代的工業社會,這個社會所依賴的是複雜機器而不是簡單工具。蒸汽機給不斷增長的各種新機器提供著動力,其中包括在交通領域產生引人注目的變化的蒸汽機車,以及冶金業的發展乃至新型武器裝備的設計製造。

工業革命也創造了一個新的社會階級,即產業工人。

工業革命使市中心區需要大量的市政建設。勞資關係更加惡化,英雄主義的出現就是這一惡化導致的結果之一。

隨著新的、更大的國家出現,以及戰爭工具日益變得更加有效和致命,各種防禦性的同盟也開始組建。這些國家集團各自武裝到牙齒,彼此之間則互相猜疑,最終使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劫難逃。

奧斯曼帝國

從1859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一直處於持續的衰落階段:1867年土耳其衛戍部隊從保加利亞撤出;在克里特、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爆發起義;俄土戰爭以及奧地利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佔領;大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建立,以及其後的《獨立宣言》;內部爭鬥和經濟的破產……這一切都加重了奧斯曼帝國的困境,使其一直處於衰落之中。

憶羅馬尼亞人,用革命駕馭自然力,以統一穩固公國

亞歷山德魯伊萬庫軋

在亞歷山德魯伊萬庫軋(統治期為1859一1866年)的帶領人下,羅馬尼亞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庫軋於1820年3月20日出生於摩爾達維亞的加拉茨的一個古老貴族家庭。庫軋在雅西的一個法語寄宿制學校開始接受教育,這也是那一時期當地貴族培養後代的普遍模式。其後,他又被送到帕維亞、博洛尼亞和雅典去完成他的中等教育。在短暫的兵役之後,庫軋進入了巴黎索邦大學的法律系學習,但卻在拿到學位之前就離開了。1845年,他與埃萊娜羅塞蒂結婚(1862年埃萊娜在布加勒斯特建立了埃萊娜王妃孤兒院)。

1848年3月27日,28歲的庫軋因參加了在雅西舉行行行行的革命集會而被俄國當局逮捕,後來他設法逃到了維也納。1849年7月,他返回摩爾達維亞,併成為加拉茨的地方長官。1857年,他再次加入軍隊並擔任作戰大臣,同時也是加拉茨在摩爾達維亞國民大會中的代表。庫軋是一個極富口才的演說家,積極支援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完全統一1858年8月19日簽署的《巴黎公約》是支援聯合與反對聯合兩股勢力之間妥協的結果。它要求每一個公國選舉行行行自己的國王,但是沒有特別宣告反對分別選舉行行行的兩個國民大會選擇同一個國王。1859年1月17日,摩爾達維亞國民大會里的聯合主義者在米哈伊爾康斯坦蒂內斯庫、康斯塔克內格里和其他入的帶領人下以壓倒性優勢選舉行行行了亞歷山德魯伊萬庫軋為國王。在瓦拉幾亞,一場在保守的反聯合主義者和聯合主義者之間的選舉行行行對抗陷入了僵局,必需要選擇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候選人才能打破僵局,這個人就是亞歷山德魯伊萬庫軋。他在1月24日當選,從而使聯合公國有了同一個統治者。這次雙選被7大國中的5個所批准,只有奧斯曼帝國和哈布斯堡帝國反對。

憶羅馬尼亞人,用革命駕馭自然力,以統一穩固公國

由於土耳其與其他歐洲國家的談判沒有什麼進展,庫軋便著手採取一些向著完全統一方向邁進的措施。

這其中包括建立共同的貨幣體系、海關服務和電報線路。

1860年6月,庫軋決定親自到君士坦丁堡去遊說。他在那裡成功地同土耳其當局商討了《巴黎公約》的一些條款。《巴黎公約》的簽署方被召集到土耳其,並在1861年12月4日召開的君士坦丁堡會議上發表了一個《公告》,承認羅馬尼亞公國的統一,但是隻限定於庫軋統治時期。

庫軋國王認為提出這樣的限制實際上只是各國保全面子的策略,繼而迅速地推動全面統一的完成。

在1862年1月24日,即兩個公國的立法機關召開會議的前2天,庫軋任命保守派領袖巴爾布卡達久為統一後公國的第一屆政府總理。

1862年2月5日,國民大會合併為一個,設在布加勒斯特,兩個公國組成一個共同的政府。

“羅馬尼亞“-詞也開始在官方文獻中使用。

政治黨派

當政府的行政機構建設完成後,各種政治黨派開始出現了。第一123個這樣的團體出現於1831年實施“管理條例”時期,也就是在摩爾達維亞建立的、由揚卡姆品那努帶領人的國家黨

在1848年革命期間,國家黨逐漸分化為保守派、中立派和激進派。統一之後,自由主義者主要分成了三大派別:激進派,由揚布拉蒂亞努和康斯坦丁羅塞蒂帶領人;溫和派,由揚吉卡帶領人;自由獨立派,由尼古拉約內斯庫帶領人。米哈伊爾康斯坦蒂內斯庫也帶領人了若干小的派系。保守派的領袖是巴爾布卡達久、迪米特里吉卡)、喬治斯特里布、拉斯克爾卡達久和埃普雷亞努。自由派支援進步的變革,保守派則傾向於恢復革命之前的狀況。隨著中產階級在羅馬尼亞的成長,各自由派系也在壯大。在庫軋統治時期形成一個統一自由黨的嘗試失敗了,雖然所有的派別都認為現代社會建立的基礎是工商業階層而非土地貴族。他們同樣也需要農民階級的支援。保守派也未能組成一個統一的政黨,雖然他們都認同一些基本原則,比如堅持財產所有權的延續,以及反對選舉行行行改變制度和土地改變制度。

改變制度

庫軋國王推行了一系列改變制度,包括建立現代的法律體系、現代的大學教育體系以及新的財政政策

。不幸的是,由於他推行改變制度太過激進,作風上又太專制,使他疏遠了羅馬尼亞社會各個階層,從而使他們都開始反對庫軋的改變制度。

1863年2月,自由派和保守派不可思議地聯合起來要求庫軋退位,另選一位外國國王。這一決議並沒有透過,但是卻通過了另一項對國王表示譴責的議案。

庫軋認識到,在進行任何大規模的土地改變制度或者其他改變制度之前,必須要先改變選舉行行行制度。1863年10月23日,庫軋組成了新一屆政府,並指定米哈伊爾康斯坦蒂內斯庫為總理。庫軋和康斯坦蒂內斯庫提請國民大會進行大幅度的選舉行行行改變制度和土地改變制度,但是這兩個提案都被否決1864年5月14日,庫軋召集了一次臨時國民大會要求重新考慮改變制度議案,當遭到大多數入拒絕後,他解散了國會並用軍隊將反對黨的代表驅逐了。國民大會為上議院和下議院所取代,並且在新的《法條》下,國王控制了政府,上議院議員幾乎全由他一人指定。1864年8月26,他的土地改變制度法案透過,並在1865年4月生效。農民不再需要為地主進行強制勞役,並且可以購買分配給他們的份地。根據這一法案,國家對地主出賣資產有一定的賠償,並允許農民在36年內還清自己的債務。

庫軋同時也推行了一項法條改變制度,從而使他得以加強自己的選民基礎。

憶羅馬尼亞人,用革命駕馭自然力,以統一穩固公國

1865年,庫軋授予一個英法財團特許權建立了羅馬尼亞銀行這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金融舉行行行措。庫軋確信這個新的銀行不僅會給羅馬尼亞帶來投資資金,同時也會加強羅馬尼亞與英法之間的金融關係。然而,兩者都沒能真正實現。

憶羅馬尼亞人,用革命駕馭自然力,以統一穩固公國

儘管他成功地完成了兩個公國的統一,建立了統一的羅馬尼亞國,並且推行了他的立法和社會改變制度,但對他帶領人風格的不滿卻日益增長。保守派對廢除強迫勞動感到不滿;農民卻因為土地改變制度沒有走得更遠而倍感失望;神職人員則對將修道院的土地財產充公不滿。事情在1865年2月達到危急關頭,庫軋懷疑他的總理米哈伊爾康斯坦蒂內斯庫有謀權篡位的野心,要求康斯坦蒂內斯庫辭職,這一舉行行行動使他失去了絕大多數熱情的支持者。一個由揚布拉蒂亞努帶領人的新聯盟在軍隊的支援下推翻了庫軋的統治。他在1866年2月22日宣佈退位,並流亡維也納。他在維也納、巴黎、威斯巴登和海德堡度過了餘生,於1873年5月15日在海德堡去世。

一個臨時統治委員會建立,並開始為外國國王的到來掃清障礙。

結語

羅馬這套制度,具有混合屬性。羅馬的這套制度,保證了羅馬帝國的崛起;這套制度,在羅馬帝國崛起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羅馬英雄輩出,戰勝了地中海的另一強國迦太基,然後成為地中海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