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要堅信,快樂肯定有方法可循的

王陽明說:“一個人若是知道致良知的訣竅,不管他心中起了多少邪思雜念,只要這裡一提醒警覺起來,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會馬上消融。就如同一粒靈丹,能點鐵成金一樣。”只要一個念頭發作出來,我們心中的良知就沒有不知道的,其念頭不論好壞善惡,我心之良知自然就知道。可見良知的主要作用即在判斷善惡。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心境其實是能夠自我把握的。而所謂快樂或痛苦的情緒,只是自我對所經歷的事物的一種闡釋而已,對於同一件事情,你內心怎麼看待它,就決定了你的心情是痛苦或快樂。如有兩個人看到半杯水時,一個樂觀的人高興地叫起來:“啊,真開心,居然還有半杯水!”而另一個悲觀的人則哀嘆道:“唉,真倒黴,只剩下半杯水了!”

可見,快樂並不是外在事物帶給我們的,而是存在於我們的內心,需要我們去尋找的一種情緒反應。那些被各種煩惱和痛苦纏繞的人們,負擔了過多的期望,目標卻很難實現,他們雖然有追求幸福和快樂的意願,面對眼前的困難,卻從來不敢、不願採取行動,去積極主動地建造能夠使自己獲得快樂的渡船。

只有那些勇於採取行動的人,他們不僅有追求快樂和幸福的渴望,更付出了行動和努力,在具體的事物中調整自己的情緒,體驗到快樂的過程。

所以,要找到快樂的源泉,抵達幸福的目的地,你就必須採取必要的行動,積極付出努力,要正確對待努力的過程。也許,這個追求快樂的努力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快樂。而我們要在做某些事情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就必須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心境,讓自己的心處於一種善於體驗到“快樂”的狀態中。平常那些似乎難以洞悉並掌握的情緒狀態,其實用心去體察,都是能夠掌控的,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在於自己的本能感覺,或說是“良知”。正所謂“意念之發,心之良知無有不自知者”,而我們內心的“良知”喜歡清靜、自然的狀態,只要我們靜下心來,認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然後在心中做一個真正的體驗,就能辨別出善、惡的狀態,從而選擇那些快樂的感覺,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

因為情緒能量上的每一點變化,是正面反應還是負面反應,都會在自己的心理感覺上得到體驗,這些綜合起來的反饋資訊,就是我們“內心”的感受,以這種“心”的感受來判斷情緒的善惡,是一種比較正確有效的方法。一般來說,如果在做事的過程中,自己感覺到一種“心滿意足”的體驗,即處於一種喜悅從內心升起,心中非常安穩的一種狀態,就說明此時的能量十分平和,而且身心相通,快樂的能量出自內心深處,這就是真正的快樂。當你將心放在這種愉悅的感覺上時,你就覺得是在享受人生、享受美妙的生命,這種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

如果你處在焦慮、煩惱和不滿的境地裡,一味等待快樂的自動降臨,而不去發揮自己心靈的主觀能動性來擺脫負面情緒的話,那麼你只會在抱怨、憎恨的狀態裡與心靈的快樂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