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觀快評:綜藝海選暫停?一刀切或放任都不可取

正觀特約評論員 鬱風

正觀快評:綜藝海選暫停?一刀切或放任都不可取

5月24日,有網友曝出今年的《中國好聲音》已停止海選活動。一份據傳是該節目組的通知顯示,“接國家有關部門通知,要求停止一切綜藝節目的海選活動。”

而據其他網友爆料,《創造營2022》日前也暫停了海選面試。結合此前《青春有你3》等選秀節目的停播,今年綜藝節目海選被暫停,的確有一定可能。

從2004年湖南臺的《超級女聲》開始,選秀在中國已經走到了第17個年頭。但從2018年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開始,選秀節目由之前的地方衛視主導,逐步轉向網路綜藝佔主導。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攫取大量流量,瘋狂收割飯圈男女之外,這類選秀在利益驅動下,也漸漸滑向非理性的怪圈。一些粉絲為了給支援的偶像刷票,“你一票,我一票,XX明天就出道”,瘋狂購買相關應援品。在今年愛奇藝主辦的《青春有你3》中,這種非理性畸形行為達到了頂點:一些粉絲整箱整箱地購買可為偶像投票的牛奶,卻將喝不完的牛奶成箱倒掉。

倘若放任這種現象繼續滋生蔓延,無疑是對可恥浪費行為的縱容,也是對這種“利益驅使一切”不良風氣的姑息。因此,有關部門及時出手,叫停《青春有你3》的錄製,並下重拳整治這種行業亂象。5月8日,網信辦開展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其中針對“網上文化娛樂亂象問題”,強調“規範明星及其背後機構、官方粉絲團的網上行為,嚴厲打擊網路暴力,引發網路粉絲群體非理性發聲、應援等行為”。

在國家明確發聲,社會也對這種盲目追星現象深惡痛絕的情況下,其他選秀節目也停止海選,在某種程度上順應了政策民意要求。顯然,對這種非理性狂熱有必要降一降火,對飯圈經濟和娛樂產業也有必要做一番規範。

受流量經濟驅使,“刷票”“打榜”“應援”“控評”已經形成一條分工明確、龐大高效的畸形灰色產業鏈,一些“官方後援會”打著為偶像集資刷票的旗號進行非法集資,“水軍”“控評”更是猖獗到令人畏懼。你只要敢公開說某個選秀偶像不好,很快就會被有組織的粉絲“水軍”噴得體無完膚。更有甚者,這些狂熱粉絲還四處遊竄,要求甚至威脅影視製作方或品牌方給予偶像“C位待遇”。某些並無演技實力的偶像小生藉此獲得與之並不相稱的主角地位,反而擠壓了實力演員的生存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合理的控制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應該避免“一刀切”現象。選秀作為一種面向大眾的娛樂形式,初衷是給普通人參與海選成為偶像的機會,也給了觀眾參與造星過程的參與感,是有一定生命力的。只不過在近些年的發展中有所變質,造星機會給的往往不是普通人,而是經紀公司精心包裝過的練習生,最終結果也往往成為資本利益驅動的產物。應該透過規範化引導,讓選秀回到本初、理性的軌道上來。

經歷過超女快男那個選秀初始年代的人,可能對當年的全民造星盛況仍舊印象深刻。在網際網路並不發達的2005年,人們只能透過手機簡訊投票,每個手機號只能投15票。為了支援心儀的選手,不少粉絲走上街頭拉票,最終的冠軍角逐夜收到了800多萬票簡訊,當年的超女李宇春、張靚穎至今仍活躍在娛樂一線。

當時,超女選秀也遭至了很多質疑,認為過度娛樂化,引發不良風氣等等。但事實上,經過規範發展,這些節目證明,在中國選秀仍有它的生長土壤。縱容放任和一刀切都是兩個極端,該如何在發展和規範中找到平衡?這需要有關人士好好思索和研究。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