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的“四大奸相”,其中兩個就出現在崇禎時期,豈能不亡

在明朝官位制度中,明太祖朱元璋先是以擅權枉法之罪名誅殺了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胡惟庸,然後又殺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塗節等人,宣佈廢除中書省,不再設立丞相之位,親自掌管六部。後又因政務繁重,朱元璋獨自處理便感到力不從心,於是他改設文淵閣、東閣等殿閣大學士,充當皇帝顧問。朱棣篡位後,“內閣”的地位開始逐漸上升,而位居第一者便有了”首輔“的尊稱,其次的閣臣就稱之為“次輔”,餘人則稱“群輔”,自此,明朝的“內閣首輔”便充當起了“丞相”的作用。古往今來,歷朝歷代掌權者中都會出現幾個奸臣,而明朝也不例外,在“內閣首輔”這麼重要的位置上也出現了四個大奸臣,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他們都分別是誰。

明朝歷史上的“四大奸相”,其中兩個就出現在崇禎時期,豈能不亡

第一個:徐有貞

明宣宗宣德八年進士及第,雖然他身材矮小,但精明幹練,頗有心計,而且喜好功名,對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五行等學問都頗有研究。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而瓦剌首領也先便趁機“挾天子”進逼北京,為了應付危機,孫太后便讓郕王朱祁鈺監國,總理國政,並召叢集臣商討戰守對策。在朝堂上,徐有貞藉口天象有變,建議遷都南京,以避刀兵,結果當即遭到太監金英的訓斥和兵部侍郎于謙的堅決反對,並因此遭到群臣們的譏笑,以至於在後來長久不得升遷。朱祁鎮被放回後,雖有太上皇的名位,但卻一直被朱祁鈺軟禁在南宮,結果鬱郁不得志的徐有貞便打起了“歪主意”,隨後,他聯合石亨、張軏、曹吉祥等人於1457年發動政變,恭迎朱祁鎮復位。新朝成立後,朱祁鎮對參與過奪門之變的功臣們大加封賞,而徐有貞卻藉機進讒言,迫害於謙,結果導致其無辜被殺,而他也順勢坐上了內閣首輔的寶座。但好景不長,由於和宦官曹吉祥交惡,徐有貞逐漸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並最終被貶為庶民,最後於1472年8月19日鬱鬱而終。

明朝歷史上的“四大奸相”,其中兩個就出現在崇禎時期,豈能不亡

第二個:嚴嵩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考中乙丑科進士,曾先後在北京與南京的翰林院任職,後來到了嘉靖年間,皇帝沉迷道教,而為了一心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他便將朝中事務皆交由朝臣處理,嚴嵩便在這個時候開始嶄露頭角。後來,提拔嚴嵩的夏言被其反咬一口,不僅丟了官職,最後還丟了性命,而嚴嵩也在除掉夏言後名正言順地出任內閣首輔,從此擅專朝政。除了迫害忠良,嚴嵩還將自己的兒子嚴世蕃拉進自己的“小圈子”中,以至於到後來,大臣們都乾脆叫他們父子為“大丞相”與“小丞相”。在權傾天下二十年的時間裡,嚴家父子不僅“賺”得盆滿缽滿,還將自己的黨羽都安插到了重要位子上,結果他的這些行為被明世宗朱厚熜所知,從此慢慢失去信任,先是嚴世蕃被判斬首,後又被查抄了所有家產,最後,嚴嵩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明朝歷史上的“四大奸相”,其中兩個就出現在崇禎時期,豈能不亡

第三個:周延儒

萬曆四十一年曾一舉奪得一甲第一名,成為狀元,後在天啟年間出掌南京翰林院,明熹宗駕崩後,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繼位,年號“崇禎”。面對已經腐朽不堪的大明帝國,年僅17歲的崇禎帝決心有所作為,重整江山,於是他便開始物色人才,一旦發現有合適的人選,便破格提拔重用,而周延儒年紀輕輕便高中狀元的經歷,崇禎早已聽說過,就這樣,周延儒被調回北京,並授以禮部右侍郎的官位,後來一路官至內閣首輔,但周延儒的才能卻十分平庸,根本不堪大用,不僅沒能挽回時局,反倒令形勢愈加緊張,致使後金、農民軍勢力越發壯大,結果在擔任首輔僅四個月後便被罷免。後來在東林黨人的極力勸說下,崇禎又將這個“庸相”請回朝廷,結果導致情況更加惡化,後因謊報軍情被彈劾,落得個流放賜死的結局。

明朝歷史上的“四大奸相”,其中兩個就出現在崇禎時期,豈能不亡

第四個:溫體仁

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早年曾在南京擔任閒職,後來被崇禎皇帝看中,調回北京出任禮部尚書,如果說周延儒是一個“大庸小奸”之人的話,那溫體仁必定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任職期間,他多次彈劾其他官員,但當他被彈劾娶娼妓、收受賄賂、奪人家產等諸多不法的事情時,他又會裝出一副“十分無辜”的樣子來騙過皇帝,致使朱由檢往往被他成功轉移注意力,一直沒有發覺他的不法勾當。周延儒被罷免後,溫體仁順利成為內閣首輔,但他卻不思報國,只知道斂財,在明朝末年最危急的時候,他也沒有向崇禎皇帝獻上過一策,致使明末的情況越來越糟。崇禎十年的一天,溫體仁正在吃飯,突然來了一道聖旨,命令削去溫體仁官職,罷官回鄉,而他最終也於第二年病死。

明朝歷史上的“四大奸相”,其中兩個就出現在崇禎時期,豈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