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和張居正:兩位權傾朝野的重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為何不同呢?

嚴嵩是大明第一奸臣,張居正是大明第一能臣;前者把主要心思用在了整人上,後者把主要心思放在了做事上。

嚴嵩和張居正:兩位權傾朝野的重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為何不同呢?

嚴嵩

嚴嵩本來是個好人,他出生於一個小康家庭,父親屢試不中後做了教書先生 。

在父親的教導下,嚴嵩三歲會寫字,六歲會背四書五經,八歲作為童生進入縣學。

十六歲時,準備去參加鄉試,結果父親去世,只能在家丁憂三年。三年後一舉中第。

1506年,嚴嵩又以全國第五的成績被選入翰林院,成為一名庶吉士,正式踏入仕途。

可三年後,他的母親又去世了,這次他不是丁憂三年,而是因為悲痛欲絕想辭官歸隱。

在他隱居期間,朝廷多次召喚他迴歸,而他堅決不入朝,其理由是:奸臣當道,本人不堪與之為伍!

他口中的奸臣,即是被朱厚照寵信的錢寧和江彬。嚴嵩寧願不做官,也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汙。

由此可見,當時的嚴嵩,是個具有忠孝之心的好人,是個嫉惡如仇的君子。

嚴嵩和張居正:兩位權傾朝野的重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為何不同呢?

隱居十年之後,嚴嵩還是回到了朝廷,因為這次是他的老師、內閣首輔楊廷和親自向他發出了邀請。

在楊廷和看來,嚴嵩是個難得的人才,可進入朝廷後,嚴嵩只得了個傳旨的苦差事。

1516年6月,他在完成一次任務歸京的途中,遭遇了寧王叛亂,他又一口氣跑回家,一直到兩年後朱厚照去世。

因為沒有兒子和親兄弟,朱厚照把大位傳給了堂弟朱厚熜。朱厚熜,也就是著名的嘉靖皇帝。

此時,新舊交替,楊廷和開始代理朝政。嚴嵩認為時機到了,沒等有人召喚就又一次進京了。

朱厚熜繼位後,為了給父母爭得名分,和大臣們展開了一場“大議禮”之爭。

這一年嚴嵩已四十一歲,楊廷和忙著和皇帝鬥,再也沒有人把嚴嵩當個人才,最後被吏部安排去了南京翰林院。

“大議禮”之爭以嘉靖勝利而告終,內閣被清洗,楊廷和被迫辭官,無數官員紛紛落馬……

遠在南京的嚴嵩,因沒被捲入這場慘烈的爭鬥而得以自保。不久,他的輝煌歲月就到來了。

楊廷和走了,但嚴嵩的老鄉兼好友桂萼得勢了,這是因為桂萼是嘉靖皇帝的堅定支持者。

有桂萼幫忙,嚴嵩被調回了北京,並且連升三級,成了國子監祭酒;十年後便一路高升,坐到了吏部上書的位子。

隨著官位的高升,嚴嵩從那個正直講原則的君子,變成了一個逢迎皇上、溜鬚拍馬的小人。

嚴嵩和張居正:兩位權傾朝野的重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為何不同呢?

“大議禮”已經過去十幾年,可嘉靖又突發奇想,要把他的父親搬進太廟。

以首輔夏言為代表的大臣們紛紛反對,而嚴嵩為了討好皇上,竟寫兩篇文章來支援嘉靖。

為了能夠飛黃騰達,他又拉攏錦衣衛頭領陸柄殺害了剛正不阿的首輔夏言。

夏言死後,嚴嵩成了首輔,他一如既往的溜鬚拍馬,變本加厲的排除異己,殘害忠良。

彈劾他的楊繼盛被打入大獄,而後被殺頭;楊繼盛的同學王世貞因同情他而被嚴嵩嫉恨。後來嚴嵩找了個理由殺了其父王忬。

錦衣衛經歷沈諫看不下去了,他憤然寫下一份奏疏,歷數嚴氏父子十大罪狀,結果在嚴世蕃的指使下,沈諫被殺,兩個兒子被活活打死。

嚴嵩不但迫害不與他同流合汙的人,還和其子嚴世蕃,不擇手段瘋狂斂財。僅抄家時,就抄出白銀二百多萬兩,黃金三萬多兩,可謂“富可敵國”。

至此,嚴嵩已經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禍國殃民的害群之馬。

嚴嵩和張居正:兩位權傾朝野的重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為何不同呢?

張居正

張居正和嚴嵩一樣,也是個神童,五歲時便過目不忘,下筆成章,十二歲考中秀才,而且在整個荊州排名第一。

第二年,張居正去考舉人,本來勝券在握的他,卻落榜了。多年以後才知道,罪魁禍首是當時的湖廣總督顧璘。

因為顧璘聽說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來參加考試,就親自接見了他。然後告訴主考官:“無論張居正考得怎麼樣,都不得讓他考中。”

原來,顧巡撫知道張居正才華出眾,怕他想許多年少成名而得意忘形,最終碌碌無為。

真相大白後張居正不但沒有埋怨顧巡撫,還對他非常感激。四年後,他又一次進入考場,順利考中舉人。

1547年,張居正進京趕考,如當年的嚴嵩一樣,也是考了個前幾名。然後進入翰林院,成了庶吉士,認識了吏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徐階和首輔嚴嵩。

徐階想把他拉到門下,一起對付政敵嚴嵩,張居正對徐階沒興趣,而比較喜歡嚴嵩。

這時候,張居正還是嚴嵩的崇拜者:嚴大人六十多歲了,還精神抖擻地戰鬥在第一線,的確令人佩服。

嚴嵩和張居正:兩位權傾朝野的重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為何不同呢?

1550年,“庚戌之變”爆發,蒙古軍隊在邊境耀武揚威,燒殺搶掠,作為首輔的嚴大人,卻無動於衷,依舊吃喝玩樂加整人。

張居正終於看到了嚴嵩的無恥,他對嚴嵩由失望到憤怒,他終於和嚴嵩決裂,轉而投入了徐階的懷抱。

不但如此,張居正還向徐階進言,應該站出來和胡作非為的嚴嵩對著幹,可徐階只是沉默。

嚴嵩的勢力越來越大,父子兩個越來越胡鬧,許多官員被他們殘害,大量財產流入嚴家。可是,徐階還是沉默。

張居正忍無可忍,決定請教回家,臨走他給老師徐階留下一封信:

古之匹夫尚有高論於太子之前者,今之宰相,竟不敢出一言,何哉?

張居正義憤填膺,竟然指責老師不如一介匹夫!徐階看到信後,只是一笑了之。

當年嚴嵩因為看不慣奸臣當道而辭官歸隱,此時的張居正和當年嚴嵩多麼相似!

嚴嵩和張居正:兩位權傾朝野的重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為何不同呢?

遊歷三年後,張居正回京。此時他已經脫胎換骨,他和徐階走得很近,也不得罪嚴嵩,在當時險惡政治環境中,他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突然,嘉靖皇帝駕崩了。徐階聽到訊息,第一個把張居正找來,並且立刻讓他擬一份遺詔,把太子朱載垕扶上大位。

從此,張居正的人生一路開掛,進入內閣,打敗了徐階,除掉了高拱,到隆慶駕崩萬曆繼位,他便穩穩地坐上了首輔的位子。

由於嘉靖的不作為和隆慶的平庸,在加上萬歷年幼,大明帝國的統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身負使命的張居正,一邊精心培養萬曆皇帝,一邊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考成法”和“一條鞭法”的實施,的確為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帶來的新的生機。

同時張居正一手遮天,不但對反對他的大臣嚴厲打擊,甚至不惜暗地下黑手,而且對小皇上也是一點不客氣,幾乎連零花錢都要嚴格控制。

可他自己卻不節儉,出門是三十二人抬的豪華大轎,別墅修了一處又一處。他死後被抄家的時候,抄出黃金上萬兩,白銀十萬多兩。

萬曆年間的張居正,是大權獨攬的首輔,是令人敬畏的改革家,但他不能算是個道德高尚的君子。

嚴嵩和張居正:兩位權傾朝野的重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為何不同呢?

寫在最後——

嚴嵩和張居正,分別是嘉靖和萬曆年間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都是大明帝國的名臣。

他們與海瑞相比,他們都是道德是有汙點的人,他們對名利孜孜以求,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不惜採用最極端的手段。但是,他們絕不是不是一類人。

嚴嵩在複雜險惡的名利場上,過早地迷失了自己,他在皇帝面前是奴才,竭盡所能溜鬚拍馬,而對反對他的人,卻極力打壓、趕盡殺絕。

最後,兒子嚴世蕃被處決,嚴家被剝奪全部財產,嚴嵩被趕回老家,靠沿街乞討維持生活,兩年後慘死於荒野。

而張居正呢,在生命的最後兩年,還在努力推行他的改革,使國庫存銀達到幾百萬兩。

他還嚴懲辦事不力和欺壓百姓的官員,著力強化邊境防守,他想憑一己之力,為大明王朝創造一個太平盛世。

可惜,五十六的張居正,還沒有實現他的偉大抱負,就死在了他所熱愛的工作崗位上。更可惜的是,兩年後,張居正被清算、被抄家,他的一切功績被抹殺……

其實,歷史是公正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關於那些歷史人物的是是非非,歷史自有公論,人民心裡也有桿秤。

作惡多端、禍國殃民的嚴嵩遺臭萬年;而張居正,被後世稱為偉大的改革家,大明第一能臣,儘管他不是完人。

嚴嵩和張居正:兩位權傾朝野的重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為何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