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音綜的野心:要有驚豔表演,更要有真實思考 |《中國潮音》

“梅花一落天空變了臉色起悲歌,梅花二落雨聲陪我嘆蹉跎,梅花再落你在哪兒,我聽風說你也來過。”

《梅花三弄》很經典,這首經典的古曲及其背後的故事都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但裁縫鋪和唐伯虎的合作,透過加入自己的旋律和詞,傳統的古笛、古琴與電子的重新融合,大量的唸白和戲腔解構掉《梅花三弄》原先的“皆大歡喜”,重新講述了一個“兩個人相愛卻沒有在一起,多少年之後卻還在惦念對方、尋找對方”的故事。

品質音綜的野心:要有驚豔表演,更要有真實思考 |《中國潮音》

有網友評論道,“忍不住閉著眼聽了好幾次,太好聽了。就好像睡夢中談了場深刻的戀愛,夢醒了卻不想醒,還想繼續入夢尋找。”

昨日,由酷狗音樂和優酷影片聯合出品的國潮音樂競演真人秀《中國潮音》首期上線播出,由大張偉、毛不易、薛之謙、張靚穎、張亞東擔任“樂府令”,集結全球華人音樂中各圈層、各領域的頂尖音樂人和表演者,在一系列令人驚喜的對戰和融合中,重新定義“品質音綜”。

有複雜融合,也有大道至簡

“國潮”也有多副面孔

首期主題對戰,從器樂到國風,從流行到電音,根據樂府令的主題自由組隊後將依次展現自己的國潮融合作品。選手們在各自陣營中,自行組成九個小組,同主題依次表演後樂府令開扇進行表決,獲勝一方直接晉級,落敗一方將被待定,有可能會暫別舞臺。

品質音綜的野心:要有驚豔表演,更要有真實思考 |《中國潮音》

殘酷的賽制激發的是無窮的創造力。在這些表演中,有層次豐富的融合,“經典旋律出來的時候就讓人感覺在這個時代的清晨做了一場回到過去的夢……”樂評人耳帝形容《新梅花三弄》格外貼切,“當隨著典型中國風味的琵琶彈奏過後,後半段則轉入到一段Synth-pop,這種八十年代歐美流行的曲風差不多也與原版《新梅花三弄》處在同一個時代,只是一個在西,一個在東。”

品質音綜的野心:要有驚豔表演,更要有真實思考 |《中國潮音》

也有大道至簡的表達,“笛管嗩吶笙簫勳,琵琶古箏二胡阮我都會,我在上面想展示更多不一樣的國潮藝術表達形式。”即使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薛天龍為了配合蘇陽《胸膛》的表達,也放下嗩吶,甘居次位,“一切以作品至上”的理念也造就了新的經典。

伴隨著社會整體的創造能力提升,中國潮音的興起標誌著東方式的音樂不僅成為國民日常生活的主流,也將影響全球社會,成為現代文化多樣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具有時代感的音樂,讓我們得以在歷史回憶和集體記憶中重新找到自信,以此強化民族認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從簡單的樂器、人聲融合,到故事、風格的呈現,再到情懷、記憶的寄託,《中國潮音》讓無論是中國傳統的音樂,還是其他類別的音樂文化,都逐漸變得“看得見、聽得著”。節目播出後,包括#新梅花三弄太好哭了#、#中國民族樂器與國潮音樂的適配度#、#張靚穎給納西族少女直達令#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不少觀眾都表示,“喜歡這些新時代潮流的版本”“感覺自己都身臨其境了,有被驚豔到”……

從模式的創新,到新鮮血液的引入和融合內涵的再度發掘,到潮音聽眾的有效拓展,《中國潮音》的“品質”其實遠不止於國潮音樂,還有潮音背後的那一群懷抱赤忱熱情的年輕音樂人,書寫了創造與潮音勾連在一起的另一種姿態。

不只是表演的融合

更在探討實驗、呈現思考

Anti-General(鍾子齊)和一絲絲葉,電子和古箏,一動一靜,相得益彰,交融得特別好。正如張靚穎所說,“一個西方的律動、一個東方的律動,但是互相之間非常和諧。他們有特別認真的思考,什麼時候以誰為主。”但具體究竟怎麼做呢?

古箏是中高頻的彈撥類樂器,而電子樂也相對是中高頻的重炸音色,兩者在頻率上的相撞必定雜亂無章。在鍾子齊的設計中,電子樂變成低頻,更多高頻空間留給了古箏,東西方美學真正融合在一起。

類似的表演在《中國潮音》的舞臺上不計其數,一段表演的餘音還未落下,另一段表演來勢洶洶,神仙打架的舞臺可太精彩了——電音和民樂如何不被彼此吞噬?人聲與器樂的交融,如何打造出氛圍感的作品?純音樂的樂團又如何加入人聲的vocal?兩位新潮製作人的合作能否1+1>2?《中國潮音》提出了很多實驗的想法,也進行了很多實驗的實踐。

一方面,是希望透過不同團隊碰撞競技的方式來釋放“潮音”的荷爾蒙,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一種快樂和釋放;另一方面,“潮音”也表達了現代大多數中國年輕一代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們的情緒和才華急需釋放、刻不容緩的狀態。既釋放才華,也傳遞熱愛和快樂。

《中國潮音》不僅是呈現一個個最終的表演,更多地展露出這些有才華的人音樂創作的過程,以及背後的思考。用舞臺劇形式開啟的《浮躁》,凌西的整個表演一氣呵成,“我是被改造的一個機械姬,我需要被喚醒,這個過程想要表達的就是,你願意做一個不生不死的機器人,還是選擇璀璨的活著?當我脫下衣服的時候,我就不被任何東西束縛。”

節目中的眾多表演,無論是從編曲邏輯還是音樂語法上都獨樹一幟。它甚至改變了觀演關係,它不僅僅只是音樂本身,而是更直接地成為了能量情緒的載體。強烈、有機的互動屬性,讓它成為積極青年文化的代表,也成為品質音綜的範本。

《中國潮音》讓觀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品質音綜的魅力。無論是被融入進去的傳統表達, 還是搖滾、民謠、嘻哈、電子等現代風格,創作者們不僅開啟地圖,更是“開疆拓土”,用出色的作品和舞臺表現打動觀眾。從大軍鼓到手碟,從顫音琴到中國鑔,樂玲瓏林喆彷彿“會一萬件樂器”,在整個表演中除了現場的演奏,還另外錄製了定音鼓、水琴、笛子等聲軌。“我們希望營造出一個宏大的聲場,像宇宙的感覺。”榮穎說道。

什麼是真正的國潮?傳統與流行的碰撞是否會影響純粹?又是否會降低傳統音樂本身的專業和標準?

其實,《中國潮音》多種風格的融合所創造的是一種擁有更廣泛聽眾群體的新音樂,這種融合創造是對於原本音樂的發展,也契合了國潮本身不被束縛和拘泥的精神。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潮音》這一次的跨界實驗,恰恰呈現出了國潮音樂的更多可能。

打破小眾壁壘

“品質音綜”要用專業引發共鳴

翻開音樂型別的目錄,從爵士樂到搖滾樂,從古典樂到流行樂,世界的情緒總是與音樂息息相關。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中國潮音如何帶著強烈的時代印記走到舞臺中央?它們應該以何種姿態走向大眾視野?《中國潮音》的答案是用專業的創作去引發最廣泛的共鳴。

節目不僅呈現表演,還是一節節音樂課堂。不管是在小調上加了降九音的《彝族電子舞曲》拉通了整個時空的感覺。或是TR707鼓機由於年代條件的限制,讓音樂保持了時代的味道,讓我們明白“往往在做減法的時候,會做出更好聽的音樂。”當有關音樂的概念不斷地襲來,並得到了生動恰當的解釋,相信隨之提升的是整個大眾的音樂素養。

有人評論,“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背景音樂,忠實地記錄著這個時代脈搏跳動的頻率。這不是一種人為的選擇,而是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流動,這就是一個時代的集體意識用聲音這種載體書寫而成的記憶。”節目選擇用國潮音樂破題,用更具張力的方式來展現時代青年人的價值追求,讓有創造力的內容得到迴歸到本源的釋放。

從觀眾的層面看,真正有影響力的國潮音樂似乎一直都聲量很小,大眾也缺乏進一步認識國潮音樂人的渠道,專業創作與真正的大眾關注之間還存在一道厚厚的屏障。張亞東說,“每個人都在探索什麼是國潮,我覺得它不應該是一個神秘的,它不應該是一個傳說,它得發聲。”薛之謙也表示,“中國的傳統音樂要讓世界接受,這件事特別重要。”

國內音樂類綜藝節目發展至今,從節目形式、聚焦領域到嘉賓策略、賽制設定上都做出了各種嘗試。《中國潮音》讓以往“小眾”的音樂人、音樂風格登上舞臺、打破定義的同時,也在擴充套件著綜藝節目品類的邊界。

國潮作為現代時尚景觀中的獨特呈現,其創意來源於優秀傳統文化,吸納並融匯了當代大眾審美。國潮音樂的興起與盛行,見證了國民從文化內部崛起的自信,日趨認同和選擇在本土音樂上創新,意味著我國開始逐漸打破單一的文化學習者的角色,轉向走創新節目和創制文化的發展之路。

《中國潮音》提供撞破小眾圈層壁壘、走向大眾的契機,透過探索多母音樂的融合之美,讓國潮音樂能夠被大眾喜歡,這也是以往同類型節目從未開啟的全新空間。回溯這檔節目的創意路徑,其實有對行業痛點和觀眾需求的雙向洞察。而像這種真正與社會發展脈絡緊密相連,與觀眾的娛樂情感需求息息相關的節目,或許才能真正稱得上“品質音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