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三國最偽善的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被後世當成英雄

《三國演義》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作者羅貫中,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形象,然而這畢竟是小說,不等同於真正的歷史,實際上,他才是是三國時期最偽善的小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依然被後世當成了英雄。這就是漢獻帝的丈人,董承。

在影視形象當中,董承被描繪成一個對於漢獻帝無比忠誠的大臣,在漢獻帝被李傕郭汜劫持的時候,董承及時出現,率兵救駕,之後因為不忍曹操專權,和他人設下計謀謀害,事情敗露,最終全家被誅殺。

他才是三國最偽善的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被後世當成英雄

因此羅貫中對於董承也是極盡讚美之詞:“當年曾救駕,此日更承恩。憂國成心疾,除奸入夢魂。忠貞千古在,成敗復誰論。”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早年的董承,實際上,也是董卓陣營的一員,是其女婿牛輔的部曲,在董卓作亂期間,董承同樣是其集團下的一名骨幹成員。在董卓死的時候,因為他是漢靈帝的國舅,故而沒有受到清算

195年,董承隨著漢獻帝迴歸洛陽,有件小事暴露了董承貪婪的性格,《後漢書》:“皇后兄伏德一手挾絹十匹,承陰使符節令孫徽斫之,殺旁侍者。”

他才是三國最偽善的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被後世當成英雄

當時兵荒馬亂,董承在隊伍中,看到伏皇后的兄弟伏德有十匹絹布,不得有了貪婪的心,伸手索要,遭到拒絕後竟然立刻將官伏德殺害。後來的董承,名義上為了保障漢獻帝,卻又引入流寇盜匪李樂韓暹,來牽制政敵郭汜,反而將局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等到196年,漢獻帝好不容易抵達都城,董承又當起了一波節奏大師,他最早引入的韓暹居功自傲、為所欲為、擾亂朝政,結果董卓又發了一道密詔,邀請兗州牧曹操勤王。

他才是三國最偽善的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被後世當成英雄

可想而知,這個決定,也就將漢獻帝的後半生給徹底葬送了,而在董承身上的另外一個重要事件,則是“衣帶詔”。199年,董卓聲稱自己獲得了漢獻帝的衣帶詔,以此打算聯合外部諸侯,誅殺曹操。

在歷史上,雖然後來的諸葛亮等人均說“奉詔討賊”,但是關於“衣帶詔”的真假性,從來沒有被證明過,經過歷史學家分析,很有可能是杜撰出來的。因為原因很簡單。

他才是三國最偽善的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被後世當成英雄

當時的曹操,雖然大權獨攬,但是並沒有到對漢獻帝不敬的態度,漢獻帝雖然受到牽制,君臣之間的關係,也沒有太過於惡化。

此時天下,依然是群雄並立,北有袁紹,南有孫策,西北有羌人,漢室岌岌可危,早在197年,袁術就已經僭越稱帝。在這種情況下,漢獻帝更加不可能自毀城牆,放棄和對自己相對友好的曹操合作,反而加害於他。

他才是三國最偽善的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被後世當成英雄

因此衣帶詔的真實性,大打折扣,然而如果真是董卓杜撰,那麼他的行為不但算不上忠心,反而是將漢獻帝,置於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事情敗露,這讓曹操如何看漢獻帝?好在曹操也不是意氣用事的人,並未曾像董卓那樣,行廢立之舉,而是將董貴人處死,但是衣帶詔足以說明,在董承的眼中,漢獻帝同樣也是自己對立曹操的一個工具而已。

在歷史上,關於董承的評價,都算不上正面,比如王夫之認為:“董承者,與亂相終始,無定慮而好逞其意計者。”蔡東藩提到,董承和李傕郭汜,不過是同一類人:“李傕郭汜,賊也;張濟楊奉董承,亦無一非賊;至如李樂韓暹胡才,則固以賊自鳴,更不足道矣。”

他才是三國最偽善的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被後世當成英雄

而《通鑑輯覽》更是對董承做出了中肯的看法:“董承智不及王允,而欲效圖卓之舉,非獨自殺其身,適足以危其主,所謂志可矜而智不逮者也。然操之得入,本由董承,與正名討賊者不可同日語矣。”

不得不說,《三國演義》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董承被描寫成為了忠君的典型,而周郎等人卻有了一副小肚雞腸的性格,成了諸葛亮的陪襯,因此大夥想要客觀看待歷史人物,還是要從史書上去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