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都潮溼陰冷?工人撬開地磚一看,真相讓人驚訝

自努爾哈赤到溥儀,清朝共有十二帝,俱都是一生居住在紫禁城中。而紫禁城中帝王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養心殿”了。養心殿是始建於明朝的嘉靖十六年(1537)年,其殿名出自於《孟子》中的:“養心莫善於寡慾”。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都潮溼陰冷?工人撬開地磚一看,真相讓人驚訝

清朝有八位帝王的居住地點以及執政地點就是在養心殿,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國家心臟也不為過。而清宮戲中,關於養心殿的畫面的著實少不了,他算是清宮戲中出場率最高的一處宮殿了。

而且養心殿作為帝王的居所,其規模建制,還有格局等自是頂級規格。就比如說故宮坐落於北方,且宮內為了防刺殺是沒有樹木存在的。以至於整個故宮之內都十分的乾燥,但偏偏現在,無論何時前往養心殿中,都能感受到陰冷潮溼的情況。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都潮溼陰冷?工人撬開地磚一看,真相讓人驚訝

這當然不是因為有什麼封建迷信,故宮的專家們一開始也想不明白,以為是地下滲水了,打算維修。於是就將養心殿的地磚給撬開了,處理滲水的問題。卻沒有想到一下就揭開了謎底。

原來養心殿的地磚底下是一排又一排密集的人造水管,而這些水管的作用,就是控制養心殿內的溫度的。冬天就向水管內注入熱水,來保證室內的高溫。夏天就向內注入冷水,這樣就可以起到“冬暖夏涼”的效果,好比空調。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都潮溼陰冷?工人撬開地磚一看,真相讓人驚訝

而更厲害的是,養心殿並不僅僅只是一間屋子。這是一組宮殿,佔地面積約有7707平方米,而總建築面積約有3887平方米。而這麼大的面積,除了後罩房以外,其他的建築內俱是鋪設了這樣的水管的。

且養心殿結構緊湊,與四合院的格局十分相像,大而寬闊,帝王辦公與居住綽綽有餘。地理位置也十分好,養心殿前就是軍機處,而旁邊就是可進出紫禁城的隆宗門,令君臣議事出入方便。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都潮溼陰冷?工人撬開地磚一看,真相讓人驚訝

現在再說到養心殿的整體,其內部格局為一個“工”字型。正殿約有面闊7間,進深3間。正中的三間為一敞間,上書這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四個大字。東邊是一個大間,在同治帝-光緒帝年間,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地。

而西邊本也應與東邊一樣是一大間,但是這被乾隆給改為了4間。後東是個佛堂,後西是個藏書房,前東是個和心腹之臣談心的會談室,前西是一個“三希堂”,每小間就像是個火柴盒一般。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都潮溼陰冷?工人撬開地磚一看,真相讓人驚訝

其中的三希堂值得一提,之所以叫“三希堂”,因為裡面收藏了三個稀有的寶物。其一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其二是王珣的《伯遠帖》,這其三就是王獻之的《中秋貼》。

至於乾隆是王羲之迷弟這件事,也因這個三希堂而變得眾所周知了。甚至為了模仿往王羲之所在的晉朝文人,他還特地在故宮中仿製了“曲水流觴”的禊賞亭只為模仿魏晉文人的風雅。

當然了,如今的養心殿早已與曾經的輝煌說了再見。現今的養心殿內時候以為為戴著手套,身著藍褂子的文物修復師。他們將把一個曾經的養心殿,以全新的面貌,開放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