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與《李煥英》為什麼珍貴?

賈玲與《李煥英》為什麼珍貴?

作者:丸子

編輯:江嶽

這個春節,賈玲的電影《你好,李煥英》,看哭了很多人。

賈玲用這部電影來紀念自己去世多年的媽媽李煥英。在電影裡,她扮演的賈曉玲是一個不擅讀書、有些自卑的小胖妞,媽媽李煥英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賈曉玲經常想,“如果我媽生的不是我,過得應該比現在幸福吧。”

一次,李煥英帶著賈曉玲騎腳踏車,遇到了車禍。在醫院,賈曉玲透過一臺舊電視機,穿越到了1981年,來到了媽媽當年上班的化工廠,看到了年輕時媽媽的樣子。

她和媽媽朝夕相處,一起買電視,一起打排球,一起喝酒,她甚至還想撮合媽媽跟廠長的兒子,在這個過程中,笑料百出。

賈曉玲一心只想讓媽媽高興。而媽媽告訴她:“我未來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

賈玲與《李煥英》為什麼珍貴?

是的,健康快樂,就這麼簡單。

這麼簡單的要求,讓李煥英成為了一個非典型的中國母親,也讓《你好,李煥英》成為了一部非典型的親子電影。

01、催淚電影

很少有反映母女關係的電影,像《你好,李煥英》這樣一票難求。目前,《你好,李煥英》的總票房已經突破8億。

這部電影堪稱催淚大片。一位觀眾看完電影后,邊逛超市買東西,邊看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價,眼淚流了一路。

“賈玲以年代穿越設定+溫情喜劇的形式,為自己離開的母親打造了一場緬愛的儀式。笑梗包袱,不僅是裹住內在情感的調和劑,也是一種回望心中傷口時的療愈方式。”一位觀眾在豆瓣上評價。

賈玲很喜歡周星馳,也借鑑過周星馳的表演手法。周星馳的作品都是笑中帶淚,《你好,李煥英》也是如此,有觀眾評價,前半場笑,後半場哭。

在這個很多人就地過年的春節,它觸及了中國人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大年初二,“你好李煥英口碑”這個詞,登上了新浪微博熱搜。

大年初三,《你好,李煥英》在豆瓣上的評分已經達到了8。3分,比頭一天的8。1分有所提高。而《唐人街探案3》的評分則從頭一天的6。1分,跌到了5。9分。現在,《你好,李煥英》已經是賀歲檔電影裡,評價最好的一部。

《你好,李煥英》說的,是賈玲的媽媽李煥英的故事。真實生活中,李煥英是一個化肥廠工人,在48歲時因為一場意外去世。

那一年,賈玲19歲,在北京讀書。趕回老家,她只來得及到殯儀館見了媽媽最後一面。

“都到殯儀館了,我還覺得,不可能,沒有的。”在一次節目中,賈玲哭著說,到去世時,她媽媽都沒見過她演出。

“媽媽走了,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快樂,我這輩子的快樂都缺一角,人生不完整了。”她告訴姐姐賈丹。

而賈丹則告訴妹妹,不要憂傷,不要總是活在憂傷裡頭,“因為憂傷有時媽媽看得見”,要快樂地生活下去,因為你快樂地生活,媽媽也看得見。

為了紀念媽媽李煥英,2016年,賈玲演了一個小品,名字就叫《你好,李煥英》。這個小品,後來又衍生出了同名電影《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每次笑著笑著就哭了,這應該是賈玲小品裡面的巔峰之作了。”一位網友評價。

在這部小品裡,賈玲穿越到了1980年代李煥英年輕的時候,和當年的媽媽成為了朋友。

她也做了那些當年她沒能對媽媽做到的事情。

“媽,我給你買了一個冰箱,雙開門的。”

“媽知道。”

“媽,那件綠色的皮衣我也給你買了。”

“媽知道。”

“媽,你怎麼那麼愛笑啊?”

“因為媽生了你啊。”

“媽,我已經是喜劇演員了,好多好多人喜歡我。”

“媽知道。”

而在電影《你好,李煥英》的結尾,賈曉玲開著當初許諾給媽媽買的敞篷車,只是副駕駛上已經沒有媽媽了。

02、李煥英為什麼珍貴?

“我性格挺像我的母親。很要強,很善良,很隨意。”賈玲曾經說,媽媽沒有對她有過太多要求。

在這個意義上,李煥英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和大多數中國母親太不一樣了。

傳統的中國母親,信奉的育兒經是“虎媽”式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句“我是為你好”,就可以打敗子女的自我。

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黃英,就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她現在年過三十,單身,前段時間,媽媽從老家來北京照顧她生活,矛盾也由此而來。

前幾天,她剛跟媽媽大吵一架,起因很簡單:從她家出門後,往左和往右走都能坐電梯,她往右走,結果媽媽在樓道里大喊,非要她往左走。“其實兩個電梯距離差不多,但她非覺得左邊那個近。”

那一瞬間,她崩潰了。

“從小到大,只要在我媽身邊待上10分鐘,她就可以挑出我5個以上的毛病。牙刷沒放回原位,關門力氣太大,早晨起來沒喝熱水……一些可有可無的小事,在她眼裡都是十惡不赦的滔天大罪,都要被嚴厲指責,頂嘴會被打。她希望我完美,完美到像一個產品說明書那樣活著。”

名校碩士畢業,一出校門就進了全國知名的媒體集團,在外人看來,黃英優秀且專業。但在她的印象裡,媽媽從來沒有表揚過她。

原因是,“我怕你驕傲”。

於是,坐在電影院裡看《你好,李煥英》時,黃英從頭哭到尾。

當然,她沒帶媽媽去,“怕尷尬”。

她曾經試圖解決問題,比如在北京參加心理研究所的討論會,結果跑去一看,現場全是控訴原生家庭的中年人。

她也有遇到類似困境的朋友。

一個朋友曾在北京一個著名高中當老師,也在北京房價很低的時候買了房。結果,剛買房,父母就從老家過來和她同住,一住就是很多年。

她的媽媽文化不高,卻極端強勢,事事都要女兒照著自己說的做,不然就大吵大鬧發脾氣。

最後,為了逃避父母,朋友辭掉工作,逃到歐洲去留學,至今也沒回來。

社交媒體上,類似吐槽也比比皆是。《有一個強迫症的老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母親是個控制狂怎麼辦?》,知乎這些帖子的討論區,留言者眾多。

賈玲與《李煥英》為什麼珍貴?

賈玲與《李煥英》為什麼珍貴?

黃英很羨慕電影裡的賈曉玲。

在“虎媽”式挑剔中生長的孩子,總是不容易快樂。比如黃英,總認為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做到了某一件媽媽希望我做到的事,媽媽才會愛我,我才是有價值的”。

她總在追求外界的肯定,而忽視自身的真正需求。為了被肯定,她會耗盡一生,就像不停逐日的夸父一樣。

”如果我是李煥英的孩子,應該不會這麼缺乏安全感。”黃英感慨。

在電影裡,小時候的賈曉玲總是拉褲兜子,李煥英會一邊給她清理,一邊寬慰她:

“我女兒怎麼總是拉褲兜子呢?那是因為小。那咱年紀小為什麼還能跟哥哥姐姐們一個班呢?是因為我女兒最聰明瞭,是不是?”

這樣的寬慰,黃英沒有從母親那得到過。

“如果我媽生的不是我,過得應該比現在幸福吧。”在電影裡,賈曉玲這樣感慨。

結果,李煥英告訴她:“我未來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

那一刻,黃英在黑暗中落淚了。

03、說不出口的愛

看完《你好,李煥英》,作家侯虹斌在微博寫下了這樣的話:

賈玲與《李煥英》為什麼珍貴?

實際上,在電影裡,李煥英還是在犧牲和奉獻。

她先於賈曉玲穿越,然後叫著“我寶”,接住了從天而降的賈曉玲,代價是被砸暈,手肘被砸出血。

對一切瞭然於心的她,卻配合著女兒去搶電視、去打籃球,演完了接下來的戲。

賈玲與《李煥英》為什麼珍貴?

賈曉玲也在犧牲。為了媽媽能有更好的人生,她寧可幫著她和廠長的兒子拉紅線,寧可自己不出生。

如果一開始,李煥英就告訴賈曉玲自己也穿越了,她們是不是就能以母女的身份,說說之前沒有說過,之後也再也沒有機會說的知心話?

“媽,我好愛你。”這句話,是滲透整部電影,但賈曉玲卻沒能說出口的一句話。

這也是很多中國人,打死都說不出口的那句話。

愛在中國家庭中是無法直訴的,有的話說出來,彷彿都是一種羞恥,比如“我愛你”。

儘管無法直接表達愛,中國人又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中國父母願意為了子女無條件犧牲自己,願意吃糠咽菜供孩子上大學,願意拿出平生積蓄幫孩子交首付,願意退休之後幫孩子帶娃。

但這份愛,有時也過於厚重。

“小時候,父母是你的全世界。長大後,你是父母的全世界。”有人春節回老家,在飛機上看到這句廣告語,第一反應不是感動,而是不寒而慄。

實際上,王小帥電影《地久天長》描繪的親子關係,比《你好,李煥英》裡的更為典型。

在《地久天長》裡,劉耀軍和王麗雲的兒子劉星不幸溺水身亡,劉耀軍和王麗雲不願再留在傷心地,於是遠走異鄉,又從福利院收養了一個叫周永福的孩子。

但他們每天都叫周永福:“星星”。

這個家庭沒有歡笑,氣氛讓人窒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周永福,易怒,叛逆,成了混社會的青年。

當週永福準備離家時,劉耀軍說了這樣一句話:

“爸爸媽媽非常感謝你,這麼多年來一直把你當星星,你也一直把自己當星星,讓我們高興。”

沒人能承擔這樣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劉耀軍很常見,李煥英不常見。

正因為如此,《你好,李煥英》成了這個春節檔最溫暖的存在。而這份照進現實的溫暖,最終也照亮了票房。

賈玲,成功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注:作者系新浪創事記常駐作者。你還可以在大風、企鵝、頭條等平臺找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