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等人平息諸呂后,手握重兵,何不自立?

公元前188年8月18日,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皇太后呂雉去世。後世將呂后和女皇帝武則天並稱“呂武”,劉邦死後呂后是中國沒有疑問的的最高統治者,司馬遷作《史記》以皇帝的規格用本紀記錄她的生平事蹟。呂后生前掌控國家大權時,壓制劉氏,大封諸呂,剷除異己,連自己的兒子漢孝惠帝也鬱悶而死。

孝惠帝死後,呂后又隨便找了個小孩當作孝惠帝的兒子立為少帝,繼續控制國家。呂后死後,她把長安的兵權分給自己的侄子呂祿、呂產,讓他們繼續控制漢王朝。

周勃等人平息諸呂后,手握重兵,何不自立?

不過不久齊王劉襄和呂氏家族互相猜忌,終於忍受不了,起兵準備攻打長安。掌握國家權力的呂產就派灌嬰去平息叛亂,灌嬰把軍隊帶到滎陽之後停下了,反而打算聯合諸侯回攻長安。呂后侄子智商不行,被周勃等騙走軍權,不久之後漢朝發生了短暫的劇烈政變,周勃和陳平殺死了呂后的侄子,樊噲的老婆呂嬃被用鞭子抽死。

這時,掌握長安兵權的人是周勃、陳平等人,他們最終決定把當時的少帝廢掉,不久後殺掉,另立新帝。當他們準備在諸侯王中立一位皇帝時,有人建議立最早起兵的齊王劉襄為帝,但有人卻認為劉襄的母親家族勢力龐大,且不善,不能立他,以防止第二個呂后出現。最終能大家認為代王劉恆為人寬厚,年齡大,關鍵是他母親薄氏孃家人不錯。薄氏最早是劉邦在楚漢爭霸時期從魏王那裡繳獲的,因可憐她才臨幸她,可見其地位之弱,而大臣們正是看中這點,立劉恆為帝,他就是開啟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剿滅諸呂之後,兵權已經徹底到了大臣們手中。當時的社會雖然沒有後來三國、五代等亂世的綱常崩壞,但是戰國時期士大夫篡權例子屢見不鮮,早就出現過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先例。既如此,為什麼這些大臣們在擁有了如此大權之後,不自己當皇帝,最起碼擁立少帝,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群臣完全有理由這麼做:

劉氏對待功臣並不能算是優厚,之前的劉邦殺掉韓信、英布等人,千年間被嘆涼薄;若往後看,周勃立漢文帝建大功,周亞夫平息七國之亂也是不世之功,但是父子二人卻又遭到了漢文帝、漢景帝父子二人的迫害——前事有經驗,後世未必沒有顧慮,周勃等人為何不取而代之呢,何苦自己伴君如伴虎,晚年無善終?

在對於武將們是否有稱帝之心的問題上,其實是不必懷疑的,首先是人性使然,追逐權力是這些人的不變主題;其次在《史記》中對他們的野心也有提及,代王受到周勃等人邀請去長安繼承大位,他手下張武等人就曾提到:

周勃等人平息諸呂后,手握重兵,何不自立?

“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此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

漢文帝(即代王劉恆)出發長安之前,帳下多數謀士也認為,漢臣都是身經百戰刀劍舔血的亡命之徒,本意根本不是當臣子,只是被劉邦和呂后壓制罷了。而事實上,謀士們道破天機,而漢文帝自己最初也確實忌憚長安武將,不敢前往。

不過後來漢文帝手下的宋昌卻勸劉恆繼續前往,他沒有否認這些大臣們的野心,但是他認為,有三大原因導致諸侯不敢自立,所以勸劉恆大膽的去長安接任皇帝位置:

一、天下大亂的時代已經過去,劉氏稱帝已久,外姓已經沒有稱帝的機會了;

二、劉邦生前分封劉姓子弟為王,大家犬牙交錯,宗族力量牢固,天下人都懼怕劉氏的實力;

三、在平息諸呂的時候,周勃等人奪取呂祿、呂產軍權的時候,在軍隊裡是打著劉氏的名義去號召士兵們,因此士兵和百姓們雖然被大臣們所控制,但他們卻仍然認為這是劉氏的江山,大臣們想造反,人們未必同意。

而在這三點原因當中,最能打動漢文帝的還是第二個原因。漢文帝繼位的第二年正月,大臣們進言讓他立太子,漢文帝推辭說“我叔楚王年紀大了,懂得很多;我哥吳王有美德;我弟淮南王一直輔助我,他們不都是儲位的好人選嗎?”大臣們最後苦口婆心,漢文帝才立自己兒子當太子。漢文帝說這句話有兩個原因,首先是試探群臣是不是今天擁立自己,明天就擁立別人;另一方面也是體現出自己與幾個劉姓諸侯的親密,讓天下人忌憚。

一直以來,歷史課本當中告訴我們分封制是落後的制度。然而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朝,君王們不可能沒有自己的考慮。電視劇《朱元璋》中,明太祖要分封九大攘夷塞王,有大臣反對,認為後來必成大患,這位大臣被朱元璋裝進袋子裡跌死了。其實朱元璋有何嘗不知道後世的一些壞處,但是他一直以來最忌憚的莫過於京都的悍將們,並且在臨死前幾乎誅滅功臣。而九大塞王除了國防因素以外,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監視金陵的大臣們,防止他們將來對新皇帝不軌,這個時候大臣們出來阻止,朱元璋殺他也在情理當中。

而九大塞王實際上也是互相牽制,分為不同勢力,如果朱允文沒有聽從黃子澄、齊泰兩個老孺的話去主動削藩,北方的晉王、秦王雖然已經死了,但其後人畢竟是馬皇后所出,不可能坐視不理。結果削藩把所有藩鎮都得罪了,後來才導致朱棣長驅直入。

周勃等人平息諸呂后,手握重兵,何不自立?

同理劉邦生前自然知道呂后的一些小九九,不然也不會說“安劉氏者必勃也。”劉邦兄弟四人:劉伯、劉仲、劉季、劉交,大哥早逝,劉仲本來封為代王,結果匈奴南下時拋棄封底逃跑,最後劉邦就把劉恆封了過去;劉交是劉邦的四弟,學識豐富,被封為楚王,而之前的楚王分別是陳勝、項羽和韓信,楚地在當時來說非常關鍵;另一個最重要的位置就是長子劉肥所在的齊國。兩兄加一長子,年齡都比較大,翅膀比較硬,互不團結,顯然劉邦的分封很大程度上就是準備讓他們日後去找茬長安的。

這樣一來,大家才能互相制衡,讓自己死後政權穩固。而分封制的好處,對於家天下來說,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