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體驗吉利 icon,GKUI 車機是設計之外的最大亮點

靜態體驗吉利 icon,GKUI 車機是設計之外的最大亮點

吉利 icon 在設計之外,車機系統也是亮點

2018 年北京車展,吉利釋出了 CONCEPT ICON 概念車。在後續的宣傳中,吉利也把這款概念車的量產版,也就是吉利 icon,蓋上了「來自未來 5 年的全球車」這樣的標籤。

前兩天,吉利 icon 第一次向外界靜態展示了量產實車,我也進行了一些簡單體驗,下面聊聊感受。

一種全新的設計風格

吉利 icon 是吉利 BMA 模組化架構的第二款 SUV,從外觀上,吉利 icon 最大的亮點就是高度還原了概念車 CONCEPT ICON。不得不承認,能在工程上實現概念車超過 90%的設計,本身需要很強的研發能力。

靜態體驗吉利 icon,GKUI 車機是設計之外的最大亮點

由於這次是首次靜態展示量產車,所以很多引數依然沒有透露。

根據官方介紹,吉利 icon 長寬高分別是 4350、1810 以及 1615mm,軸距 2640mm,車內部擁有 1017mm 的頭部空間、後排臀部空間 1183mm、肩部空間 1355mm。

在緊湊型 SUV 當中,這個引數並不優秀,屬於中規中矩。不過根據簡單的試坐,吉利 icon 的內部空間感覺並不侷促。

整車內外飾大量採用了「圓角矩形」的設計元素,前臉日行燈採用了目前非常流行的細長條設計風格,融合了制動燈、轉向燈、位置燈,整合一體式造型設計。前大燈則是三體晶格風格,採用了分體式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呼應了「圓角矩形」和「時間沙漏」的設計語言。另外,像前格柵、尾燈等位置都有大量的元素進行呼應。

靜態體驗吉利 icon,GKUI 車機是設計之外的最大亮點

內飾方面,整體感受和外飾給人的感覺類似,大量「圓角矩形」元素的使用,包括材質的選擇都讓人有比較新穎的感覺。全景天窗、72 色極光氛圍燈等配置加入,也給人在觀感上有不小的提升。

值得專門拿出來提一下的是,吉利 icon 整體採用了中軸對稱的設計風格,視覺上讓人感受非常舒服。但是這個設計風格在實際使用中產生了一些問題,後面的影片裡也會提到。

靜態體驗吉利 icon,GKUI 車機是設計之外的最大亮點

吉利 icon 確實在設計語言上採用了非常新的元素,但很多細節的處理還不是很成熟。大量圓角矩形的加入,使得車身的很多細節都顯得很有層次感,但在某些位置給人過於凌亂的感受。另外,吉利 icon 並沒有採用大量流暢的線條勾勒車身的動態,和我們目前主流的審美可能會有些差異。例如腰線的處理,線條並不是從前到後連貫的設計,就顯得比較有特點。

靜態體驗吉利 icon,GKUI 車機是設計之外的最大亮點

當然,外觀這件事非常的主觀,有人喜歡就肯定會有人不喜歡。特別是在我們看到了很多設計風格類似的車型之後,有一些差異化風格的出現,也能給使用者和市場多一種選擇。

GKUI 體驗起來怎麼樣?

拋開內外飾,我們迴歸產品本身看看吉利 icon 上其他的一些細節。

由於是靜態體驗,所以關於自動駕駛、駕乘感受的內容沒辦法實際體驗。所以我們今天重點說說 ICON 上搭載的這套 GKUI 車機系統。

對於這套系統的功能和體驗,我也錄了一個簡單的上手影片。不過由於車輛沒有啟用繫結使用者 ID,所以很多功能都沒能深度瞭解。

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個影片,有我對 GKUI 功能的體驗和感受,當然也有一些吐槽(僅針對我的主觀體驗)。

這套 GKUI 有不少亮點,我在影片裡也有詳細的解釋。例如方向盤控制可以在控制中控和儀表間切換,很多設定可以直接看著儀表完成;三指在儀表上投射地圖,能減少駕駛過程中側頭看中控的頻率。這些功能設計都有效的解決了一些駕駛場景中的問題,在這裡給個好評。

不過吉利 icon 也有一些比較遺憾的點。

雙 10。25 寸的儀表和中控的處理有些突兀,懸浮外掛的風格加上塑膠感十足的螢幕卡扣,都和整體內飾有些不搭。

靜態體驗吉利 icon,GKUI 車機是設計之外的最大亮點

為了和中控設計保持一致,儀表也取消了「帽簷」的設計。這樣懸浮的設計風格對螢幕質素要求很高。雖然 icon 的兩塊螢幕表面處理的防指紋和眩光鍍膜肉眼可見,但陽光直射下還是非常影響資訊的檢視。

再比如為了中控對稱效果,在副駕位置的兩個按鈕,不利於主駕使用。雖然給副駕的按鈕增加了自定義的功能,還是免不了給我「功能追隨形式」的感受。而在現代設計理論中,更多時候「形式追隨功能」才是比較合理的一種方案。這裡面的主次取捨,在心理上給了我一些不合理的感受。

靜態體驗吉利 icon,GKUI 車機是設計之外的最大亮點

還有就是雖然在內外飾上,吉利 icon 非常強調設計語言,但是在車機層面,我沒有發現「圓角矩形」這個核心設計元素在軟體層面的體現。這套系統的頁面搭配任何一套內外飾風格,好像都不會很明顯的不搭。當然,這個只是我個人對於視覺一致性上的要求,只能算是「如果做到會更好」的範疇。

最後總結幾點感受。

GKUI 一直以來主打的就是相容各家生態的能力,並且還在硬體上有自己的投入,之前也釋出了自研的車機晶片。但體現在產品層面,這個戰略的執行可能還有比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產生這樣的感受,是因為雖然 GKUI 能支援 BAT 各家的地圖導航,但三指左滑將地圖投射到儀表的功能目前只支援高德地圖。

這在很大程度上能說明,各個地圖供應商在核心能力上可能還有一定差距。當然,這件事也非常考驗開發者的軟硬體配套開發能力。根據工程師的介紹,這個地圖的投射功能,需要透過 CAN 匯流排的私有協議進行專門定製,工作量也並不小。但從實際的體驗來看,確實是一個能提升駕駛體驗的功能。所以也從側面證明,這樣的研發思路確實有優勢。

對於想要做出差異化的車機系統來說,大量的研發和產品投入是必不可少的。CPSP 資源絕大多數都掌握在 BAT 的手裡,如果不想被其中的某一家「綁架」,那勢必只能透過標準介面進行開發,二次開發就成了作出差異化的關鍵。

特別是一些需要軟硬體配合的功能,非常考驗團隊的開發能力。這樣的事情,往往不是某家車企或者供應商能夠單獨完成,更需要能整合主機廠和網際網路 CPSP 能力。也就是在硬體上要有話語權,軟體也有能力進行深度的二次開發。也只有這樣,車機系統才能在「用手機就夠了」這樣的呼聲中,體現出自身的必要性而不是被吐槽雞肋。

在最近一段時間裡,除了吉利的億咖通之外,長城的仙豆智慧、奇瑞的雄獅智雲等等,也都是在這個思路下產生的團隊。在國外,大眾也專門成立了軟體部門來做車規級 OS。所以在這裡我也大膽預測一下,未來這樣的例子還會越來越多。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企會逐漸把車機系統的話語權拽回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找到一個打包方案的供應商。

當然,思路對了很重要,但後續的產品視野、研發和落地能力也一樣重要。但透過吉利 icon 的這套 GKUI 車機,我對未來幾年的車機系統更期待了。

作者:大白

?

作者問答

問:

你會喜歡這種設計風格嗎?

每篇 GeekCar 原創文章的作者會向大家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GeekCar 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歡迎大家踴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