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第一名園”,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好文化“魂”?

“海上第一名園”,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好文化“魂”?

圖為張園效果圖

張園將堅持“保護為先,文化為魂,以人為本”原則,分“西、東、北、南”四個區域推進建設。明年,西部區域將率先建成開業——這是靜安區相關負責人日前“劇透”的關於“海上第一名園”一系列發展。這片土地將

在傳承海派歷史特色風貌的基礎上,合理設定商業功能,引入酒店、公寓、辦公樓等,新建文化中心、美術館,打造演藝中心,多點引流高消費客群,推動商業和藝術文化、休閒娛樂相互滲透。

接下來,還將打通地鐵地下換乘通道,做厚做實南京西路后街經濟建設,拓展體驗式商業、多元式文化的功能空間,形成具有先進理念的時尚休閒商業中心,“把張園這個世紀工程打造成精品之作,使其成為上海中西合璧建築文化的地標、都市文明的重要傳承地”。

“徵而不拆、人走房留”,整體規劃保留

文化

“魂”

張園,曾有“海上第一名園”之稱。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南部,北至南京西路、東至石門一路、西至豐盛裡、南至威海路,是南京西路風貌保護區的核心區域。留存著濃郁的近代上海弄堂風貌,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建築群之一——這裡亮起了上海第一盞電燈,上演了上海第一場話劇,開辦了上海第一個室外照相館……引領了諸多上海灘的第一。

為了更好地“保留文化‘魂’”,靜安區在全市率先採取“徵而不拆、人走房留”的方式,實施保護性徵收和開發。

“海上第一名園”,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好文化“魂”?

圖為張園改造前

“經過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我們的思路愈發清晰,張園必須走出保護性開發的新路子,打造成為新時代城市有機更新實踐的新樣板,必須充分發揮規劃的作用,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制定出一個高水準的專案規劃。”相關負責人介紹,《張園地區保護性綜合開發方案設計任務書》緊鑼密鼓地起草,面向全球建築大師徵集方案。”

“海上第一名園”,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好文化“魂”?

圖為張園效果圖

此外,還邀請了相關設計團隊參與到方案設計中。同時,召開方案評審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組成以同濟大學院士領銜的評審團隊,從歷史風貌保護、城市功能完善、空間環境品質提升等方面,提出進一步最佳化完善方案的意見和建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張園開發專案對標卓越全球城市的要求,實現了高起點謀劃。

活化利用,為每棟房屋建立檔案

作為全市首例適用“留改拆”政策要求的試點專案,張園保護性開發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沒有先例,在推進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

為了推動專案早建成、早見效,靜安區把調查研究貫徹始終,每月召開調研推進會,共同研究討論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聚焦建築保護、建設施工、周邊交通等方面,在現場一個一個環節梳理難點、堵點、痛點,列出問題清單,再一項一項跟蹤解決。

比如,張園地區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檔案資料不夠齊全,許多資訊沒有書本記載。於是,靜安區果斷邁出活化利用的第一步,為每棟房子做檔案,編制了“一幢一檔”的《張園地區歷史建築房屋檔案》。

“海上第一名園”,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好文化“魂”?

圖為張園地區歷史建築房屋檔案

“一幢一檔”將每個門牌號的人文歷史、現狀測繪、價值評價等資訊資料進行記錄存檔,建立完整詳細的檔案資料,還在每幢建築的門、窗等部位都貼上了“保護標籤”,註明了該建築的建造年份、保護重點及看護責任人等。

此外,居民陸續搬離後,建築保護和消防安全可能存在一定隱患。於是,第一時間制定實施嚴格的“人防+技防”保護措施,在固定崗、巡邏崗配置保安人員,所有人員一律憑證進入張園,同時,安裝80多個攝像頭,根據裝置感測器及監測探頭反饋資訊進行實時監控,對張園場地實施最嚴格的看護。

“海上第一名園”,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好文化“魂”?

圖為張園智慧平臺

而意向入駐企業以及原來在張園居住過的居民代表也被邀請來,共同為張園開發獻計出力。

上個月,靜安區第二次黨代會上,特別強調“要積極穩妥實施城市更新,加快推進張園等地區的保護性開發”。張園保護性開發專案作為“國際靜安、卓越城區”的標誌性專案,是當前和未來五年靜安區將要全力打造的世紀工程。

未來,張園將堅持“保護為先,文化為魂,以人為本”,做好保護保留這篇大文章,全力打造歷史風貌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的標杆,努力把張園打造成為上海中西合璧建築文化的地標、都市文明的重要傳承地。

作者:顧一瓊

編輯:王宛藝

綜合自“上海大調研”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