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對於現代社會下的年輕人尤其是20歲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而言,當他們判斷自己與身邊比較親近的朋友和親戚時,都會發現這個朋友與親人的範圍比較小,僅僅只佔我們社交圈子的極少部分,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與之親近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尤其是對於那些獨生子女而言,家中沒有親生的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就是與自己的表親比較熟絡。而在朋友之中,也就是與自己各個學業階段相對熟悉的或者是一個宿舍的同學比較熟悉和親近。

第一、社會的變遷

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之間,那時候的交通還沒有現在這麼的便利,城市化水平也還不高,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對於那個時候的家庭而言,許多人都是聚集在 城鎮或者鄉村中的。

為什麼“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那時的民風更加淳樸,人性也更加的單純,並且那時住得都比較近,鄰里關係也就自然親近一些,走動也多,關係自然而然地顯得十分的親近。

所以,中國一直有句老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個道理,在那時,鄰里之間的親密程度,絕不亞於一些親戚之間的關係,而那時的家戶式的緊密分佈也是鄰里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一般。

但是,到了如今的社會,首先是由於城市化的發展,城市中已經高樓林立,樓房的居住方式,使鄰里之間呈現出一種處置的位置關係,除了對戶人家,其他的鄰居想要見面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鄰里之間的關係也就自然而然的比較生疏。

為什麼“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而人類在社交的時候,會傾向於選擇以距離為標準,從距離自己近的任何群體開始接觸。所以,居住的位置和方式也就對於鄰里之間的親疏遠近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了。

並且,對於人類而言,一段親近關係的穩定是需要一定關係來維繫的,例如親人之間靠的是血濃於水的血緣關係;同學、同事之間關係的維繫靠的是業緣;鄰里之間關係的維繫,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都是居住關係,也就是地緣了。

所以,人與人之間一旦失去了血緣、業緣、地緣之後,親近關係一定會大不如前,例如有些小時候的玩伴,在一方搬家之後,就會變得不再親密,畢業之後,之前在要好的同學聯絡也會逐漸變少。

為什麼“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所有的社會交往都會受到一定的約束,因為人類個體的精力不是無窮無盡的,不足以支撐個體去精心地維繫每一段關係。

所以當我們漸漸地遠離某種環境某個地方之後,相應的就業會慢慢地走出某段親近關係,就例如畢業、換工作、搬家、去其他城市,隨著這些變化,身邊的人通常也會隨之更替,我們會脫離之前的圈子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圈子中,一個全新的社會環境中。

而對於許多親戚來說,大家即使是同根一脈,但是如果互動極少,就算是有血緣關係的關係,彼此之間也很難能夠敞開心扉,甚至與之相處的時候還會感受到一絲絲的尷尬。

為什麼“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二、對於自我地位認知的變化

現如今,尤其是90後一代,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因為那個年代的“獨生子女”政策影響,所以,作為家中的獨子或者獨女,身邊並沒有一個親生的兄弟姐妹陪伴,所以,獨生子女的成長過程是比較孤獨的。

對他們而言,在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來完成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除了父母以外,甚至想不到任何人。

但是在以前的社會,並非所有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那時的一個人幾乎都會有3個到4個親生的兄弟姐妹,所以在生活中,自然也就擁有了許多的互動和交流物件,並且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之中,長期在一起互動的個體也會相互的影響對方。

為什麼“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所以,在前幾代人的身上,我們非常容易地可以看出他們彼此間的影響是很強的。而在遇到一些問題和一些困惑的時候,他們也會在第一時間想自己的兄弟姐妹們。

但是在如今,個體缺少互動物件的一大原因也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心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可以互動的物件。所以,也就導致了現代人都疲於社交,因為我們都不願意給自己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編輯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Wegner, D。 (2002)。 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 Cambridge, MA: MIT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