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不少小區花大價錢建的豪華垃圾房竟成擺設,這個媒體監督好!

以前的報紙,經常刊發一些批評類的稿件,對一些不正常社會現象進行新聞監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類批評類稿件很少能看到了。所以,當《南京日報》突然刊發一篇新聞監督稿,讓讀者很是“眼前一亮”。

2021年12月30日,《南京日報》A12版刊發了一篇新聞監督文章,標題為:《部分小區“豪華”垃圾房為何中看不中用?》

南京不少小區花大價錢建的豪華垃圾房竟成擺設,這個媒體監督好!

新聞說,不少市民向南報融媒體反映,自家小區花幾萬甚至十幾萬元買來的垃圾房淪為擺設。記者經過走訪發現,鼓樓區、玄武區、秦淮區等地一些小區,確實存在這種情況。有的垃圾房建起來幾個月了,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從未用過。有的“豪華”垃圾房配有洗手池,但是水龍頭無水,水池內落滿枯葉。

新聞說,經過記者調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垃圾房建成後,相鄰的業主反對;二是倉促上馬,建成後發現附件沒有辦法接入自來水。怎麼解決呢?記者也透過採訪,給出了兩條建議,一是把鄰近業主反對的垃圾房遷到他處,二是可以採用無需接通水管的桶式洗手裝置。

從《南京日報》的這篇新聞看,記者能夠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進行深入採訪,從發現問題,擺出問題,到研究問題,並且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很好的正視問題的態度。在新聞中,記者雖然對有關部門提出了委婉的批評,但是新聞的重點不在批評,而在於研究怎麼樣解決問題。應當說,這是一篇很接地氣又很有溫度的新聞監督稿件。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南京是一座大城市,這麼大的一座城市,在城市管理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有關部門不能因為老百姓的意見、新聞媒體的批評監督,就把其視為“負面輿情”,採取迴避或打壓的措施。正確辦法是深入群眾,及時聽到群眾意見,虛心接受媒體監督,想辦法把問題解決掉、把事情辦辦好。

相信在《南京日報》新聞監督的促進下,豪華垃圾房竟成擺設的問題,應該很快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