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力爭江河湖海排汙口整治全覆蓋

為摸清入河(湖、海)排汙口底數,江蘇在全國較早啟動排查整治,較早制定有關管理辦法及相關整治指南,較早全面完成排查、監測、溯源,並建立長江入河排汙口名錄。面對閃亮的成績單,江蘇依舊思在先走在前,計劃2023年底前完成全省骨幹河道和重點湖泊排汙口排查,以及長江、太湖流域入河排汙口整治。2025年底前,完成省內骨幹河道和重點湖泊排汙口及入海排汙口整治。

三級排查摸清底數,為測、溯、治打好基礎

“排查整治排汙口,推進水陸統一監管”是長江修復戰役的基礎性工作之一。整個排查工作可以說是‘天地’結合,‘人機’互補。”泰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水科科長李峰迴憶起當年的情景,深有感觸,“這是一次全口徑的體檢,透過對排汙口、工業、農業、航運、碼頭、岸線、生態、水質等8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檢查,深入查詢環境問題、環境風險和生態環境隱患。”

在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行動正式開啟前,泰州市生態環境局於2018年與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合作,透過航測對入河排汙口進行排查,並在戰役開始前基本上完成了一級排查任務。為此,泰州市成為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全國試點城市之一。

這次排查採用“三級排查法”。第一級排查是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汙口;第二級排查是組織人員對發現的疑似排汙口進行徒步現場排查;第三級排查是組織業務骨幹對疑點、難點問題進行重點攻堅。

“每一處長江入河排汙口都經歷了人工現場排查。”參與排查的泰州市靖江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曉林說,排查中一旦發現指標過高、水質異常等情況,工作人員便透過排查APP上報,後臺調動專業監測人員進行規範取樣。2019年11月15日,泰州全面完成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監測、溯源這前三階段的工作,基本實現“有口皆查、有水必測、有口必溯”的目標。

無錫市濱湖區自2019年起開展入河排汙口排查,當年確定排汙口733個。今年3月,江蘇自加壓力啟動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濱湖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顧惠芳告訴記者,目前濱湖區在太湖入河(湖)排汙口排查中確認的排汙口有779個。

今年5月下旬,太湖流域江蘇境內5市啟動二級人工排查,對前期無人機航測解譯出的疑似點位逐一進行現場核實,新發現排汙口3000餘個。7月下旬,各地利用無人船、水下機器人等,對水下疑似排汙口和工業園區河道開展三級技術核查,新發現排汙口約300個。透過三級排查,江蘇基本摸清了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汙口底數。

目前,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汙口監測、溯源的現場工作已基本完成。太湖流域江蘇境內5市已完成全部排查、監測、溯源及分類任務,全面進入整治階段。

江蘇省在長江排汙口排查的基礎上主動作為,2019年啟動沿海三市(南通、鹽城、連雲港)入海排汙口排查。江蘇將入海排汙口劃分為七大類15小類,根據各型別排汙口的性質,參考相關行業或領域排放標準,因類制宜確定除流量、pH、化學需氧量、總磷、氨氮、總氮等常規監測因子外的其他特徵因子,確保體現各型別排汙口的水質特徵。

“在灘塗雜草中,有時找一個排汙口或取個樣,要跑上三四趟。”南通市如東生態環境局水科副科長李智紅說,面對任務重、人手少的情況,大家工作到夜裡是常態。

規範制度流程,加強排汙口管理

泰州市靖江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曉林告訴記者,靖江生態環境局在泰州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下,開發了長江入河排汙口整治監管平臺及APP。平臺集排汙口整治的工作流、資料流、責任流於一體,建立排汙口電子檔案。目前,平臺正在逐步完善後續管理流程,並設立帶有標準編號、名稱、二維碼的排汙口電子標識牌,結合日常巡查記錄和監測記錄,逐步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範”的長江入河排汙口長效管理體系。

泰州則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整合整合長江各類生態環境資料,成立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釋出“長江健康指數”,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為加強江蘇省入河排汙口設定管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專門制定《江蘇省入河排汙口設定分類分級管理辦法(試行)》,與原來的管理辦法相比,在擴大審批範疇、調整審批形式、明確審批許可權、改革驗收方式等方面有了變化。同時,加快構建入河排汙口資訊管理平臺,實現全省排汙口監督管理“一張網”。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太湖生態環境處先後制定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汙口現場排查、監測、溯源工作手冊,還組織專家組成技術團隊,開展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汙口整治規範研究編制。同時,編制形成《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汙口命名、編碼及標誌牌設定規範》以及8項整治指南。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編制《江蘇省入海排汙口專項排查技術規範》《江蘇省入海排汙口溯源整治技術指南(試行)》《江蘇省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分類、命名與編碼、標識牌設定規則(試行)》,明確入海排汙口查、測、溯、治各階段的工作任務、進度安排和相關技術規範。

同時,江蘇將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納入江蘇省灣(灘)長制綜合管理系統,對每個入海排汙口建立電子資訊檔案,實現入海排汙口監測、溯源、整治資訊全過程管理。

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汙口排查整治提上日程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執法監督局局長崔恆武表示,江蘇已全面完成長江沿線、太湖流域及沿海岸線的排汙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人員按照生態環境部技術規範,對長江入河排汙口進行統一命名和編碼,建立長江入河排汙口名錄。沿江8市全部以市政府名義印發排汙口分類整治方案。其中,南京市已於2020年自行組織開展內河排汙口的排查整治。目前,各地正在編制“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其中,無錫、南京部分縣區已完成編制。

江蘇如今僅淮河流域沒有全面展開排汙口排查。經梳理測算,這一流域入河(湖)排汙口排查面積為7400平方公里,是太湖流域排汙口排查面積的3。4倍。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汙口排查整治已提上日程,實施方案正在緊鑼密鼓籌劃中。

【來源:重慶市生態環境局_國內動態】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