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解讀(37)從馮世傑刁難找茬說說“心是願望,神是境界”

關注趙小樓,與10000+人一起重讀天道,學習強勢文化思維!

上文我們說了丁元英本不願、也不會參加芮小丹所謂的飯局,但為了成全芮小全,還是選擇了答應。

在吃飯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這個小插曲的緣起就是葉曉明和馮世傑之前所說的,有沒有可能借助丁元英做點什麼。

馮世傑也是有小聰明的,他藉著跟丁元英的見面機會,以《流浪者之歌》的曲子為切入點,故意用生氣的姿態來刁難丁元英,為了就是能跟丁元英搭上線。

和肖亞文的思路差不多,都是想借助丁元英這個“高人”,借各種人的事的交集產生的機會,看能不能做點什麼。

《天道》解讀(37)從馮世傑刁難找茬說說“心是願望,神是境界”

《天道》電視劇:馮世傑和丁元英

當然,之前我們在提到肖亞文對丁元英是否動過那種心思,為什麼又放棄了那種心思時有說到“

因為丁元英思維意識太客觀,客觀到他現在的思維方式,對每個人的思維意識都瞭如指掌。

“不管是從生活柴米油鹽到意識到客觀邏輯,到覺悟境界,他都是站在一種居高臨下的角度來看生活中的常人,你的所有意識在他面前都是透明無力的,最後你只能自己給自己糾結,憋屈到最後離開。”

“他不屑於跟你爭辯、爭論,因為你的境界太低,純屬降維打擊。”

馮世傑這點伎倆在丁元英面前就是透明的,丁元英看得出馮世傑是“故意找茬”,所以才說“咱倆誰成心”,當然,他並沒有情緒上的反感、惱怒,或者想去爭論什麼,而是就事論事表達觀點。

《天道》解讀(37)從馮世傑刁難找茬說說“心是願望,神是境界”

《天道》電視劇:丁元英和芮小丹

丁元英分析流浪者之歌的曲子穆特和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以他的個人理解,分析了曲子所體現和帶來的情緒、精神。

這裡面是有門道的,分為好幾個因素。

音樂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情緒、精神供應,是基於生存條件滿足了的情況下才生有的需求,丁元英、芮小丹是這樣,葉曉明、馮世傑、劉冰,也是如此,沒有一個是像王廟村農民那樣活在生存線邊緣的。

基於不同的思維意識,每個人對接受到的資訊“解讀”“轉化”各不相同,所以對同一首音樂都會有不同的共鳴之處,更何況對不同的的音樂,

沒有哪個曲子是好還是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而有了主觀的對比,就如《流浪者之歌》這首曲子詮釋的人,就有了高、低、好、壞。

作為一個正常人,也是完全有能力來甄別,演奏曲子的作家所表達的意識形態和精神世界。

換句話說,馮世傑和葉曉明也可以甄別這首流浪者之歌曲子的不同之處,尤其是他倆還是音響愛好者,聽過不少音樂。

只是他倆無法做到像丁元英能看到且表達的這樣

詳細、精準、深刻

馮世傑和葉曉明不具備的是境界、文化、閱歷和天賦。

以馮世傑和葉曉明這樣的社會地位和掌握的資源是不具備這些能力的。

而丁元英正是因為具備這樣的能力條件,所以他說穆特的手是一雙女人的手,是上帝給的角色,只要她不能超越上帝,她就抹不去性別底色的脂粉氣息。

這種分析已經超越了曲子本身,跳轉到了人性根本的本來,這就是境界。

穆特是心到手沒到,海飛茲是手到心沒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心是願望,神是境界,是文化、閱歷和天賦的融匯。

”(丁元英)

《天道》解讀(37)從馮世傑刁難找茬說說“心是願望,神是境界”

《天道》電視劇:丁元英

這種對演奏者的評價以主觀上對曲子來說是正確的。

但曲子的演奏是沒有最高境界的,所謂最高境界之名相概念,是人的分別心。

丁元英之所以說,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只限於當下世界演奏這個曲子的比其他兩位好,只有這三個,但這絕對不是最高,因為沒有最高。

道家所說的有關“聲”的最高境界是“大音希聲”。

在相對程度上,“大音希聲”也是彼岸,我們也是站在此岸來看彼岸。

這就是願望。

境界是以當下現實,實事求是,能做到而呈現出來的。

這個就有高低了。

這在各行各業都體現得出來,要相信在每個行業都是術業有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