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給了張愛玲驚世的才情和美貌,為何張愛玲卻恨透了她!

眾所周知,張愛玲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才女,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是上海灘大紅大紫的女作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出現“張愛玲熱”,如今更是有著難以勝數的“粉絲”。但鮮為人知的是,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也是一位不同尋常的女性,她給了張愛玲驚世的才情和美貌,張愛玲卻曾經恨透了她。

在不少人眼中,張愛玲是一位才貌雙全的民國名媛,其實她的母親家世也頗為顯赫。黃逸梵是清末首任長江水師提督黃軍門黃翼升的孫女、廣西鹽法道道臺黃宗炎的女兒。黃家明朝時由廣東搬到湖南,黃逸梵的生母是長沙附近的農家女,嫁給黃家做妾,1896年生下黃逸梵和她的雙胞胎弟弟,時黃宗炎已死於廣西任上,不久這位農家女也過世,黃逸梵姐弟由大太太帶大,飽受男女不平等之苦。

然而,黃逸梵卻是一個勇敢的新派女性,林紓翻譯的浪漫小說,五四時期的風朝對她的人格都有著很大影響。她纏過足,但思想很解放。20年代她出國留洋,夏志清教授稱她是一個了不起的女子。

她給了張愛玲驚世的才情和美貌,為何張愛玲卻恨透了她!

黃逸梵的相貌與眾不同,她的面板不是那麼白,頭髮也不是那麼黑,但是五官很精緻,看上去有點像拉丁裔女子。長成後,她嫁給清朝重臣李鴻章的外孫、清末清流派代表人物張佩綸的兒子張廷重,一對金童玉女的結合可謂羨煞旁人。

然而,婚姻並沒有給黃逸梵帶來好運。張廷重雖有些洋紳士的做派,對於五四以來的文化也不完全排斥,但他熱衷於抽鴉片、逛妓院;在家裡叫條子,在外面另建小公館,討姨太太,這一切都讓一心向往獨立自由的黃逸梵所不能忍受,夫妻間的爭執也就不可避免了。

1924年,黃逸梵以陪小姑子張茂淵去英國留學為由,拋下4歲的女兒張愛玲和3歲的兒子張子靜去了英國。黃逸梵到英國進了一所美術學校學油畫,卻因此展現出了她在美術方面不錯的天分,並因此結識了徐悲鴻、蔣碧微、常書鴻等人。

黃逸梵和張茂淵這對姑嫂在當時的留英學生中頗有名氣。除了油畫畫得不錯,黃逸梵還以裝扮時髦、風度優雅令當時的中外人士紛紛稱讚。

她給了張愛玲驚世的才情和美貌,為何張愛玲卻恨透了她!

就在黃逸梵在西歐春風得意時,遠在國內的丈夫卻寫信懇請她回國了。由於無節制地吸食鴉片、注射嗎啡,張廷重身體極度羸弱,看上去隨時會死去。

雖然黃逸梵一度非常厭惡丈夫,但或許是出於對張廷重的憐憫,又或許是考慮到兒女已到了入學的年齡,需要好好接受教育,她還是在1928年回國了。

黃逸夢及時地把張廷重送進醫院,驅走了死亡籠罩在家人心頭的恐怖,之後他們全家搬進了一所叫寶隆花園的漂亮的歐式洋房。黃逸梵和張茂淵對家庭進行徹底的歐式改革,重新安排室內擺設,使得房屋設施和家庭氣氛都煥然一新。

張茂淵每天都練習彈鋼琴,黃逸梵有時就立在其身後輕輕地唱,她時常在家裡作畫,有時也給女兒講一點繪畫的常識,她對色彩的敏銳感悟傳承給了女兒,張愛玲長大後寫文章稱這個時期的家為“紅的藍的家”。

她給了張愛玲驚世的才情和美貌,為何張愛玲卻恨透了她!

黃逸梵不僅進行家庭改革,而且對女兒未來的個人形象施以設計,那就是把女兒培養成為一個與新世界相適應的西方化的淑女。無論是在生活習慣還是儀表修養等各個方面都對女兒進行嚴格的教導和訓練,如不允許張愛玲穿土氣的中國舊式衣服而改穿式樣新穎的洋裝;讓她每天學畫畫、念英文,並且親自為她朗讀《小說月報》上的新文學作品;讓張愛玲隨一個俄國女人學彈鋼琴,不管女兒是否真的樂意學;有時帶女兒去聽音樂會,即便聽不懂也必須安靜地坐在位子上,因為這是訓練淑女的一項重要內容。

黃逸梵不顧丈夫的極力反對,中斷了女兒的私塾教育,送她進了一所教會學校,還把她的英文名字依諧音翻譯成中文,取名“張愛玲”。

黃逸梵作為母親,為女兒的前途命運可謂盡心盡力。可以說,正是由於黃逸梵堅持讓女兒接受中西合璧甚至更偏重於西方理念的教育,才使得張愛玲後來展現出驚世的才情。可惜的是,這一切並未贏得女兒對她的依戀。

張廷重住院前曾答應戒掉鴉片,不再納妾,出院後卻並不遵守諾言,尤其是他不拿出錢來養家。

她給了張愛玲驚世的才情和美貌,為何張愛玲卻恨透了她!

1930年,對婚姻徹底失望的黃逸梵毅然決然地要求離婚,張廷重無奈,只好簽了字。離婚後年黃逸梵與張茂淵住在一起,1932年又赴西歐。

四年後,黃逸梵由法國歸來。其時,女兒已升入高中三年級,黃逸梵全力支援女兒到英國讀大學,並且還為她做出了具體安排,其中包括投考倫敦大學的各項事宜。這些計劃遭到張廷重的堅決反對,他狠狠地打了張愛玲並將她關禁起來。

在此期間,黃逸梵的生活境況並不太好,經濟上相當拮据,主要靠賣古董和首飾維持生活。因此,當女兒還被監禁時就傳話:“你仔細想一想,跟父親自然是有錢的,跟了我,可是一個錢都沒有,你要吃得了這個苦,沒有反悔的。”

當女兒來到她處後,她又很明白地在女兒面前擺出兩條路:“如果早早嫁人的話,那就不必讀書了,用學費來裝扮自己;要繼續讀書,就沒有餘錢兼顧到衣裝。”

她給了張愛玲驚世的才情和美貌,為何張愛玲卻恨透了她!

黃逸梵此次回國同來的還有她的美國男友,她打算開始新的生活。女兒投奔她不久,母女之間就隱隱出現了一種不很融洽的關係。按照張愛玲的說法,問題似乎出在金錢方面。但對黃逸梵而言,當她經過四年艱難的國外生涯歸來後,看到女兒那副萎靡不振的模樣,再回想起當初自己對女兒進行淑女訓練的艱辛,自然十分失望心酸,以至於當著女兒的面這樣說:“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我寧願看到你死,不願你活著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黃逸梵的這些言論傳達出了與傳統父母迥然不同的現代父母的心聲,希望兒女們做生活的強者,而不是如草芥般苟活於人世。然而,這與當時張愛玲的境遇不太相宜,終於一點一點地消蝕了彼此的愛,母女兩人除處在一種微妙的、十分尷尬的境況之中,關係還一度惡化。

1939年,黃逸梵偕同美國男友去了新加坡,在那裡蒐集來自馬來西亞的鱷魚皮,加工製造手袋、腰帶等皮件出口。1941年底,新加坡淪陷,其男友死於炮火,之後她逃難到印度,做過尼赫魯兩個姐姐的秘書。

她給了張愛玲驚世的才情和美貌,為何張愛玲卻恨透了她!

張愛玲曾經恨透了黃逸梵,恨她在自己幼年時狠心出國,恨她在自己最需要母愛的人生階段卻那麼冷漠,恨她愛過無數男人卻沒真正愛過自己……

但在1946年黃逸梵極度困窘回到上海,張愛玲到碼頭接她的時候,看到她憔悴不堪的樣子,雖然沒作聲,但眼眶卻紅了。

1948年黃逸梵再一次離開中國,臨走時帶走了女兒的一張照片。那是一張有些模糊的照片,但神態安詳溫順,黃逸梵之所以選中它,是因為這張照片比較符合母親心中的女兒,是一個目光中含著愛意的女兒。黃逸梵把女兒這個美好的形象永遠地留在了心中,直到1957年孤獨地病逝於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