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王翦,大功於秦,細剖他完美傳奇的一生

王翦,秦時頻陽(在今陝西渭南市富平縣)人,戰國末秦國著名大將,深得秦始皇的器重,為秦始皇兼併六國、統一天下做出了重要貢獻。

戰國末年,經過長期的封建割據和兼併戰爭,統一中國已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東方的韓、趙、魏、齊、燕、楚六國,雖然也都先後實行過某些改革,但由於各種因素的駔撓和內部的不穩定,在不同程度上遭到挫折或失敗,因而都無力承擔統一中國的大業。而處於西方的秦國,雖然在歷史上比較落後,但由於它繼承和發展了商鞅變法的事業,打擊貴族勢力,鞏固封建的政治、經濟制度,用現實的實際利益調動了臣民的力量,使秦國迅速地成為七雄中最強盛的國家。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王翦,大功於秦,細剖他完美傳奇的一生

到了公元前三世紀末葉,秦王政即位以後,他利用秦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所佔的優勢,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對東方六國發動了強大的軍事攻勢,終於在公元前221年結束了數百年諸侯割據爭雄的局面,建立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龐大帝國。

秦國是王翦的故鄉,他的成長和業績與秦統一六國的大業相始相終。王翦生年卒月不詳,但史書記載他“少而好兵”,從青年時就投身於軍旅之中。長期的戰爭生活,豐富了他的作戰經驗,錘鍊了他的指揮才能。秦始皇即位以後,對王翦十分器重,經常委以重任。

公元前235年,秦始皇任命王翦為大將,率領秦軍進攻趙國的閼與(在今河北省武安市),大破趙軍,佔領大小城邑九座。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王翦,大功於秦,細剖他完美傳奇的一生

公元前229年,王翦再次奉命統率秦軍大舉伐趙。當時,統領趙軍的是趙國名將李牧。由於李牧防守嚴密,智勇兼備,王翦幾次進攻均未奏效。於是王翦命令秦軍停止進攻,一面派人前往趙營提議休兵言和,一面以重金收買趙之相國郭開進行離間,暗中散佈流言蜚語說李牧將要降秦。趙王遷是個庸碌而多疑的人,聽到流言,便懷疑李牧通秦,遂用毫無軍事才能的趙蔥為大將接替了李牧的軍事指揮權。李牧被解除兵權以後,又被郭開派人所暗殺。李牧遇害,引起將士們的不滿,為了復仇又將郭開殺死。趙國內訌,極大地削弱了抗擊秦軍的防禦力量。王翦乘機督軍發起猛攻,於是大破趙軍,並於公元前228年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俘虜了趙王遷,盡定趙地為邯鄲郡。

翌年,也就是公元前227年,王翦復率軍進攻燕國,大敗燕軍,殺燕太子丹,燕王喜退走遼東,全部佔領了燕薊(今河北省北部及京津一帶地方)之地。

到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已經滅掉了與之相鄰的韓、趙、魏,並把燕王喜趕到了遼東,佔領了燕國的大部分土地。隨著軍事上的節節勝利,秦始皇欲揮師南下,進攻南方的楚國。對於如何進軍南方,需要動用多大兵力,秦始皇就這些問題徵詢重要將領的意見。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王翦,大功於秦,細剖他完美傳奇的一生

他首先問李信:“我欲興兵滅楚,將軍你考慮需要多少人馬?”李信年輕勇壯,回答說:“我看有二十萬軍隊就可以”。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說:“楚是大國,地域遼闊,照我的估計,非六十萬不足以制全勝。”秦始皇認為王翦老而持重,過於保守,而李信勇敢果斷,創業有為,遂不用王翦,任命李信為大將,蒙武為副將,率軍二十萬伐楚。王翦因為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遂謝病還鄉,退歸頻陽。

李信和蒙武分兵兩路,一路由李信率領進攻平輿,一路由蒙武率領攻打寢丘,都獲得了初戰勝利。李信復率軍攻佔了楚之鄢郢(今安徽省壽縣),然後引軍向西,與蒙武軍會於城父(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東南)。在這裡與項燕率領的楚軍主力相遇。項燕利用秦軍求戰心切的心理狀態,先示之以弱,後用伏兵,誘使李信中伏,大破秦軍,傷亡甚眾,李信率殘軍退回秦境。

秦始皇聞李信大敗,十分震怒,遂親自到頻陽敦請王翦率師伐楚。秦始皇說:“由於寡人沒有聽老將軍的意見,李信果然喪師辱國。現在楚軍乘勝擊秦,形勢對我們十分不利,務請老將軍不辭勞苦。統兵臨敵,代寡人分憂。”王翦因年事已高,且身體羸弱,故婉言辭謝。秦始皇堅持說:“我已考慮了再三,要取得伐楚的勝利,非老將軍出馬不可,萬望老將軍不要再推辭了。”王翦見成命難違,就根據秦楚雙方勢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說:“從我們這次作戰的目的看,不只是要戰敗楚國,而是要消滅它,並全部佔領它。從對手情況看,楚是東南大國,土地遼廣,人眾兵多。所以,大王一定要用臣,非動員六十萬軍不可。”秦始皇聽了王翦的全面分析,十分讚許,遂拜王翦為大將軍,統兵六十萬伐楚。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王翦,大功於秦,細剖他完美傳奇的一生

大軍出行,秦始皇親率群臣送至灞上(在陝西省長安東門外),王翦要求秦始皇在咸陽城內賞給他良田美宅,以備養老之資。秦始皇大笑,說:“老將軍成功回來,與寡人同享富貴,難道還躭心將來貧困嗎?”王翦說:“大王治下的將軍,有功也不能封侯蔭子。所以,不如趁我還能看得見的時候,請大王賞給我一點田園宅第,作為子孫後代的基業。”秦始皇大笑,完全答應了王翦的要求。

王翦在進軍途中,又幾次派人請求秦王為他善修宅第。隨軍將校則進言勸說:“老將軍一再要求賞賜,是不是太過分了呢?”王翦卻哈哈大笑說:“君王多有猜疑之心,對將領用而不信,很難制勝於敵。今大王把全秦之兵全都託付於我,我只有多請田宅表示我絕無異態,使大王放心於我,我們才能專心用兵於外。”王翦的深謀遠慮贏得了隨軍將校們的敬佩。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王翦,大功於秦,細剖他完美傳奇的一生

王翦率軍到達天中山(在河南省汝陽境),秦楚交界的地方,立即停止前進,駐紮下來。楚國闖王翦率大軍而來,於是發全國之兵由大將項燕率領全力抗秦。王翦設防築壘,並不交戰。楚軍幾次挑戰,秦軍終不肯出。而王翦卻與土卒同吃同住,休養生息,整訓軍馬,大有長期駐守之勢。就這樣,秦楚兩國軍隊一直相持了一年多。由於王翦採取的全是防禦措施,看不出一點進攻的勢態,所以項燕誤認為秦軍毫無進取之意,加之勞師日久,土氣鬆懈,遂決定引軍而東。正在楚軍放鬆戒備,準備拔營東歸的時候,王翦率數十萬大軍突然發起進攻,如離山猛虎,猛撲過去。楚軍倉促應戰,十分被動。經幾日激戰,楚軍主力大部被殲。項燕引殘軍節節敗退,王翦率軍窮追不捨,至蘄南,全殲楚軍,殺掉項燕。

不久,又俘虜了楚王負芻,渡長江,蕩吳越,到公元223年(始皇二十四年)全部佔領了楚國本土及其附屬地,改設南郡、九江郡和會稽郡。

王翦滅掉了楚國之後,立即勝利地回到了咸陽,並向秦始皇告老,返回鄉里。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王翦,大功於秦,細剖他完美傳奇的一生

王翦有大功於秦,在秦統一六國的戰爭中佔有重要地位,從而成為我國曆史上的著名將領。他具有文武兼備的才能和剛柔結合的性格,戰機未到,穩如處子,而一旦抓住戰機,則形如脫兔。在戰役指揮中,他堅持“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原則,注意敵情分析,並針對每戰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戰法去制勝敵人。因此,王翦在我國古代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