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晚照餘喬木……棋聲虛閣上,酒味早霜前。作為我國典型的一樣傳統益智遊戲,象棋必須榜上有名,而且在很多影視的場景中,棋局也往往是角色身上智慧的映像。

這也是為什麼家長想要送孩子學習棋藝的原因,既可以磨礪心志,又能開發腦力,參與的人一多“神童”的出現也是必然的,這樣天資聰慧的人,他們後來都怎樣了呢?

從遊戲到競技

象棋的起源差不多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但是這一說法依舊有一些爭議,有人推論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為受到楚漢相爭的影響。

古時候的娛樂專案很少,老少皆宜的遊戲更是不多,象棋一經面世之後,自然受到不少官宦子弟的追捧,棋局上的棋子牽一髮而動全身,變化多端,這也是為什麼象棋流傳至今依舊不會讓人厭倦的原因。

在經過“技多不壓身””幼童時期是孩子吸收和接納知識的最好時期”等一系列的洗腦,如果自家的孩子在十幾歲不會個什麼才藝,那對於這些家長來說好像都是臉上無光的事情。

象棋既能當遊戲,又能當才藝,自然會受到各位家長的喜歡,於是在那些應該玩鬧的群體漸漸地被逼出一個又一個的“神童”“天才”。

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如果只是遠超同齡人的話,或許只能算得上是一句聰慧,只能站在與成年人的對面與之對抗並獲得勝利,那才能勉強獲得“神童”的稱號。

象棋是一種只能靠純腦力的活動,成年人的經驗與體力在象棋面前毫無作用“小對大”的這種博弈場景的也並不少見,在棋局之上沒有年齡之分,有的只有智力和天賦的區別。

像是象棋神童傅雨盛,在19年的8月的時候,各類象棋大賽扎堆舉行,會場中穿梭的都是十幾歲左右的孩子,104支隊伍中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

但是聚集到此地之後,他們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獲得冠軍。當時年僅8歲的傅雨盛在人群中並不出色,真正讓大家對他開始另眼相看的是他在棋局上一次次碾壓對手的英姿。

棋局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陌生,對手更是從無限制,下到與自己的同齡的孩子,上到年邁的老爺爺,但是從多盤棋局下來之後,他們無疑都是在各地的地方領域中的佼佼者,這一次的比賽,雖說似青少年的比賽,但其實這更是一群“潛在神童”中的博弈。

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中途夭折

大會結束之後,傅雨盛以”全國兒童象棋錦標賽中男子丙組”第一名的佳績榮耀迴歸,獲獎之後,各種“天資聰慧”的讚美不絕於口,有人更是喊出少年精英的口號,媒體的爭相吹捧那更是必然的事情。

這樣的接連不斷地誇讚,就算是一個三觀穩定的大人都有些飄飄然,更被說是孩子了,對孩子賦予贊同和讚美並不是錯事,但是過多的讚美呢?

這種行為讓人不得不聯想到一個關於娛樂圈的名詞“捧殺”,對於這群孩子來說,這些展現在棋藝上的天賦,其實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物件棋純粹的熱愛和專注。

但是這個世界上,也不止有象棋這樣的存在,那些虛無的讚美是會讓人上癮的,越是經過那種獨一無二的榮耀,在面臨失敗時需要承受的打擊也會越大。

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曹巖磊生於1991年,七歲的時候在全國象棋大賽中一戰成名,其後在11歲的時候再次在全國少年錦標賽中奪冠,此後的一路皆是順風水水。

在2004年的時候,更是獲得了“中國象棋大師”的稱號,這樣的成就無疑是讓人驕傲的,作為一位年輕的大師,在嶄露頭角之後甚至一度差點加入省隊,但是隨著手上的榮譽越來越多之後,曹巖磊在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至高的棋藝,就是自己追求的東西嗎?

善於下棋的人往往比別人更喜歡思考,他們會不自覺地揣摩各種事情的可能性,最終曹巖磊因為各種因素沒有選擇加入省隊,選擇留在深圳。

但也是因為此,他的棋藝也好似進入了瓶頸期一直無法突破,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在澳門做一位象棋文化的傳播和弘揚者,漸漸的從場內競爭者變成了場外的引導者。

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等到2020年的一次象棋比賽中,曹巖磊的棋藝不進反退,此時的他已經差不多到了而立之年,棋藝卻已經掉落在一線棋手中相對靠後的位置,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躋身上榜,曹巖磊曾經的風光早已不在,隨著人們的漸漸淡忘。

或許連他在傳播象棋文化的吸引力也會下降,象棋擁有的天才還有很多,但是這些天才的所有最美年華中好似只有象棋。

被催生的花

同樣出名的還有另一位在2001年出生的許文章,在2009年的時候,以提前兩輪的優勢勇奪年級組冠軍,五年後又在四川省的個人賽事中奪冠。

作為新一輩的佼佼者,許文章有幸進入了四川省職業隊,相比曹巖磊來說,許文章好似在曹巖磊的人生軌跡上的一次修正,但是進入省隊六年後,許文章的天賦卻好似用盡,在棋藝上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

縱然許文章已經百般努力但是在後來的兩次“衝大師”的比賽中的結果皆是不盡如人意,身為職業棋手,在與業餘棋手陳柳剛的較量中,不知是輕敵還是陳柳剛的實力確實不俗,許文章再次落敗。

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此時的他已經19年,已經過了“少年天才”的那個年紀,但是此刻的新秀已經出來,有些甚至早比他年少,卻早已經登上了他一直想要攀爬的高臺,過去的輝煌不在,卡在省隊中的他不上不下只能徘徊等待。那些少年天成的棋手都只有這一個命運嗎,也不盡然。

鄭惟桐出生於1994年,從小年期間便已經似榮獲了不少賽制的冠軍,15歲的時候就已經晉升大師,連當時的象棋特級大師都不吝讚美“或許在將來我就不是他的對手了”。

在後續的幾年中,更是獲得了諸多榮耀,這一路走來都是鮮花掌聲,年少有為的讚美更是家常便飯,這是他們一生中最為榮耀的時刻,像是開到最極致的花。

神童到神的蛻變

但是按照前兩位的前車之鑑來看,或許這位鄭惟桐也即將要面臨自己的瓶頸期了,但是意外的,鄭惟桐並沒有走上這樣的困境。

在20114年的時候,鄭惟桐獲得了全國個人賽中的冠軍,這種捨我其誰的架勢更是成為當時不少棋手豔羨的物件,緊跟著在2015年,全國個人賽制再次開啟,鄭惟桐如約過來參加。

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新年度的開啟又湧現了許多新人,他們也是聽著“神童”的讚美一步步走過來的,不少人將期望的眼光放在這些神童上,這一次大家的目標基本都瞄向了冠軍寶座還有鄭惟桐的身上。

無論是打敗誰,這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極為難得的一次光環,這一次的獲得大家目光最多的人主要就是王天一和鄭惟桐,兩人的棋藝非常高超,在兩人對壘期間的時刻,依舊是如今象棋棋壇中大家津津樂道的時刻。

不少人一位鄭惟桐的棋壇巔峰或許會在這一刻被取代了,但是意外是,這樣的結果並沒有發生,反而這新一輪的成就為他帶來了又一輪的巔峰,接連兩屆的冠軍徹底造就了鄭惟桐棋王的身份,在這場大浪淘沙的比拼之中,鄭惟桐徹底造就了從“神童”到“神”的蛻變。

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像是養蠱一樣的比拼,最終能站到最後的也僅僅只有一人而已,從他們成名之際開始,就開始不得不經過各種各樣的比拼和淘汰,因為棋局的特殊性,那種“以少對老”“以弱對強”的形式也常常被媒體拿來炒作,好似這個是多麼“神奇”的事情。

但因為對弈的特殊性,這種比賽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極為正常的,但是因為這種不正常的宣傳,無形之中就給博弈雙方的選手帶來的極大的壓力。

特別是作為常勝一方的“神童”而言,他們身上揹負是壓力也會更大,這時候的他們正是需要打磨的重要階段,一兩次的失敗被大勢宣傳之後,自然會帶來一些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

而且還有一部分的“神童”也並不是什麼真正意義上的神童,那些參加全國少年賽的孩子們的成績也算不上特別優異,但是作為我們國家的“幼苗”,大家也還是會寄予期望地稱呼天才。

為什麼象棋界的“神童”們,大多逐漸走向平庸?

結語

年少的孩子本就不懂成年人的那些婉轉心思,只以為自己當真是與眾不同的,等到後期與人拉開差距之後,滿腦子的也只有“天才隕落”四個字。

而且在一些競技的類目中,想要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憑藉努力確實可以做到,但是要做到“第一人”的位置,卻是天賦和努力缺一不可的,那些距離天才只有一步之遙卻被瓶頸期卡住的神童,或許差了就是那麼一絲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