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文藝--孫淑珍.宿松民歌:抹不去的記憶

孫淑珍◆宿松民歌:抹不去的記憶

對於宿松民歌的記憶,或許可追溯到我的孩提時代。那年月,爺爺和鄉親們在田間勞作,大老遠就能聽到他們的歌聲與歡笑;奶奶也總喜歡一邊做家務,一邊輕輕地哼唱。這些土裡土氣而又風趣悅耳的唱腔,多少年來,一直縈繞在我的耳畔。現在想來,鄉親們誰都能唱上幾句,而又如此婉轉悠長,應該就是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宿松民歌”,只是當時我並不知道。宿松民歌就像爺爺種的莊稼一樣,以頑強的生命力在松茲大地生根發芽,蓬勃生長,延續了幾千年,滋養著宿松人民的美好心靈,鑄就了家鄉父老勤勞勇敢、善良樸實的品格。

這些年來,由於工作需要,在查閱《宿松縣志》和《宿松縣文化志》的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原來宿松民歌也有如此輝煌的過去。遠的不說,單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不管是在鄉村草臺,還是大型文藝匯演,宿松民歌都作為保留節目,大放光彩,群眾喜聞樂見。而我們現在能找到的宿松民歌,大部分是由陶演和殷耀林兩位老師記譜整理而成,是他們讓宿松民歌由口口相傳轉向書面記載,也是他們讓宿松民歌由田間地頭走上了舞臺,是他們的辛勤勞動,讓我縣的這一古老藝術之花重又煥發青春,不僅儲存完好,而且芳香四溢,美名遠揚。

"小孤山"文藝--孫淑珍.宿松民歌:抹不去的記憶

為了更全面地收集宿松民歌相關資料,我曾到復鎮中學拜訪退休教師王孟常先生。王老師找出了一張老照片,說是1972年參加省音樂舞蹈調演的演職人員合影。儘管照片已經泛黃,同行的殷耀林老師還是一眼就能認出這些“年輕人”來。他情緒有些激動,挨個兒指給我們看,介紹給我們聽。當他指到他自己時,我的眼睛有些模糊,無法將眼前的老人與那個青春洋溢的年輕人聯絡起來。雖然殷老師依然是宿松的“音樂泰斗”,他創作的《一根銀針一把草》《手拿雨具送親人》等歌曲,曾經風靡省內外,如今卻像歲月長河裡的朵朵浪花,只能從老人們的記憶和史料中去尋找了。在復興,在許嶺,在隘口,在宿松城郊,我們走訪了二十餘位老人。他們對宿松民歌情有獨鍾,那些廣為傳唱的曲目都如數家珍、脫口而出;他們對往日勞作歌唱的場景更是記憶猶新。在老人們的歌聲中,我彷彿看到了一幅幅生動的宿松風俗畫卷展現在面前。而此時此刻,一位位深情演唱的老人似乎也年輕了許多。

目前,在縣委縣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我們已蒐集到較為完善的宿松民歌一手資料,包括文字、音像和圖片等,已成功申報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相信宿松民歌這一藝術瑰寶,一定會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成為家鄉人民抹不去的記憶;一定能為弘揚主旋律、謳歌新時代,展現出其更加迷人而又獨特的風采。

(發稿編輯 司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