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一頭牛”成就四川達州首個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此牛真的“牛”

封面新聞記者  羅軒

“要讓外面的人一說到牛,就想到蜀宣花牛。一提起蜀宣花牛,就會想到宣漢縣,想到大成鎮。”1月21日,四川達州宣漢縣大成鎮黨委書記陳大雙底氣十足地說道。之所以如此有底氣,源於宣漢縣作為四川省首批12個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正式啟動建設,也是達州首個且唯一一個,其核心區便位於大成鎮,而特色農業產業便是蜀宣花牛養殖。

新春走基層|“一頭牛”成就四川達州首個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此牛真的“牛”

1月21日,封面新聞記者在新春走基層中,便走進宣漢縣大成鎮,採訪了這個以蜀宣花牛養殖為特色的鄉鎮,是如何成為達州首個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獲批建設的。

蜀宣花牛躋身宣漢農業產業“五朵金花”

宣漢縣作為農業大縣,在糧安天下的基礎上,農業產業的發展也是百花齊放。透過多年來的積累發展,基本形成了村村都有主導農業產業。且在發展過程中,從眾多農業產業中一部分產業脫穎而出,逐步形成了“牛、藥、果、茶、菌”的格局,也被稱為宣漢農業產業的“五奪金花”。

其中,“牛”便是蜀宣花牛的養殖。據宣漢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蜀宣花牛這一品種從一誕生,便自帶光環,是以宣漢本地黃牛為母本,選用原產於瑞士的西門塔爾牛和荷蘭的荷斯坦乳用公牛為父本,歷經30餘年培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牛新品種,可謂中西結合的典範。

蜀宣花牛乳肉兼用的特點,讓其不僅在下游市場廣受歡迎,更受到上游養殖市場的追捧。因此,宣漢縣的眾多鄉鎮便紛紛發展起蜀宣花牛的養殖,大成鎮的錦宏牧業等一批專業養殖場也如雨後春筍般拔節生長。經過多年發展,蜀宣花牛才得以躋身宣漢農業產業的“五朵金花”。

寒冬時節,在錦宏牧業的牧場裡,黃白、黑白相間的蜀宣花牛,或臥地而息,或悠閒地踱著步。據牧場老闆趙安成介紹,他經營的牧場每年能出欄“蜀宣花牛”1000餘頭,每頭售價2萬多元,有的牛甚至能賣到3萬多元,每頭牛的平均純利潤在3000至5000元。目前,牧場規模還在繼續擴大。

“一條牛”的現代化養殖助推鄉村振興

傳統的養殖如何成為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獲批建設呢?現代化的科技養殖便是其密碼所在。據瞭解,在大成鎮現已建成適度規模養殖場20多個,擁有省、市級龍頭企業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家,國省級科技示範基地4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蜀宣花牛科教示範試驗基地3個,2020年園區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

新春走基層|“一頭牛”成就四川達州首個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此牛真的“牛”

在這份養殖事業中,受益者遠不止牧場主,還有當地群眾和其他相關產業。以錦宏牧業為例,固定用工10多人,都是當地群眾,忙的時候還會臨時請群眾幫忙,以計件形式給予報酬。同時,牛所需的草料等也基本從當地農戶購買。而牛產生的糞便則供給一步之遙的一家化肥生產企業。

據大成鎮農技人員介紹,以往農戶種植1畝玉米,產值僅限於玉米本身產生的價值,大約1000元左右,現在除了玉米能賣錢,玉米稈銷售給牧場供給牛做草料,也能賣1000元左右。這樣一來,當地農戶同樣種植1畝玉米,而產值卻翻了番。“一條牛”的養殖不僅在助農興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是當地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宣漢縣作為首批12個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獲批建設,路才剛剛開始,而宣漢縣在蜀宣花牛的養殖上還有更遠大的規劃。據宣漢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崔仕春介紹,宣漢規劃在大成、君塘、南壩、新華、黃金、塔河等6個鄉鎮18個村發展優質牧草1萬畝,建設規模養牛場169個、存欄20萬頭,並在南壩工業園新建牛肉深加工產業園,預計牛產業每年總產值10。8億元。

另據瞭解,在未來3年的建設期間,園區將重點圍繞種源基地建設、標準化養殖和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三個方面持續用力,積極拓展農村創新創業、成果展示示範、成果轉化推廣和職業農民培訓等功能。到2024年,力爭園區產值突破8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5%以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