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業雜談:中華蜜蜂養殖發展史(四)

先給前面閱讀者道個歉,因為個人原因遲遲沒有和大家分享後續的中華蜜蜂養殖發展史

現在補上!

在上篇《中華蜜蜂養殖發展史》(三)講到,由於近代西方活框養殖技術傳入中國,雖然幾經興衰,但是新中國成立後,中華蜜蜂養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中國利用活框蜂箱肇始於1913年福建閩侯縣,在活框技術的影響下,上海、南京、溫州等地相繼興辦蜂場,20年代中後期蜂場增多,規模日益增大。南京1923年開始養蜂,全城不過20箱左右;到了1930年初,城鄉內外已達2000箱以上,大小蜂場10餘家。在江浙地區還創辦有養蜂企業,這些企業還辦有養蜂學校,並且製造蜂傳,在長江下游的沿海地區實行轉地養蜂。

養蜂的關鍵在於養王。大約在1920年前,出生於閩侯縣青口鎮傅築村的張品南掌握了意蜂移蟲育王技術,此後移蟲育王技術在中蜂上也得到廣泛應用,到了30年代初,育王技術逐步得到推廣,且日臻先善,因而人工蜂王銳增,大大刺激了近代蜂業的發展。

蜂業雜談:中華蜜蜂養殖發展史(四)

中蜂活框養殖

20~30年代,在蜂具的發明和仿製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1926年意蜂巢礎機被成功仿製,1930年中蜂巢礎機被創造;此外,根據中蜂習性改制的各種巢箱也在全國各地推廣,各類養蜂協會、研究會、學校等應運而生,活框養蜂進入勃興時期。

北伐勝利後,全國政治中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北平一些舊官僚盲目附和養蜂“本微利博”的傳說,紛紛養蜂,逐漸形成了以分蜂販種為目的的畸形蜂業;1929年僅北平附近和保定一帶就有1。6~1。7萬箱蜂群,但是二戰的爆發,使得中華蜜蜂養殖業瀕臨破產。

儘管遭受到戰爭的摧殘,在30~40年代,蜂病防治和活框飼養中蜂也取得了一定成績,至1949年,中國蜂群達50萬群(含中蜂、意蜂),年產蜂蜜8000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養蜂業才得以蓬勃發展。

——引自《中國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農業出版社,1993)

到此《中華蜜蜂養殖發展史》就全部分享完了

接下來將會和大家分享一些有關蜂業的其他諮詢或動態

也會寫一些自己文章見解

期待大家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