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戰爭,是很容易出深度的電影主題。

關於二戰的電影,汗牛充棟,《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以及巴塞君剛跟大家聊過,上週末上映的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等等等等。

然而,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作品卻屈指可數,《神奇女俠》可能算一部?

不過這周影院上映了一部關於一戰的電影。而且有點特別,《他們已不再變老》。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如果說李安的《雙子殺手》,是用技術開拓對電影未來的想象,那彼得·傑克遜的這部《他們已不再變老》,就是用技術回望歷史的縫隙。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600個小時的訪談錄音,100個小時的影像資料。

沒有絕對的主角,也不見撼動娛樂圈的明星大咖,“彼得大帝”硬是在故紙堆裡翻出了一個關於一戰的故事。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儘管攝影技術尚未完備,但滿是噪點的黑白膠片確實給這場戰爭留下了最生動的記錄。

1

一切,開始於一群青年人的熱血。

“當時我們在和德國人踢足球比賽……後來我們討論決定繼續和對方踢球,畢竟宣戰是明天起才生效的。”

就是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將青年們與戰爭聯結起來,在那個血氣方剛的群體心目中,戰爭與政治、國別甚至生活都無關,不過是一次關於勇氣的試煉。

這恰好也是戰爭動員與廣播宣傳的最終目的。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為了復現這一段歷史,彼得·傑克遜動用了很多徵兵海報,那些美好的影象與熱情的口號,試圖讓參軍者相信——英雄的稱號在向自己招手。

為了實現這個關於英雄的夢想,大家很有默契地集體“變成”參軍年齡,順利成為軍隊中最底層的新兵蛋子。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戰爭一打響,退伍老兵就被召回軍營成為教官,他們要用血的教訓告訴新人:服從命令是軍營的最高神聖。

於是,青年們學習了很多新的事實:

沒有不合適的鞋,只有不合適的腳。

一分鐘內讓十發子彈命中目標是基本技能。

只有將尖刀準確地刺向敵人,你才能活下去。

可是,六個月的訓練疲憊枯燥,和戰場的距離太遠,“活下去”三個字實在是虛無縹緲。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終於,奔赴前線的命令到達了。

即便前線退下來的老兵說一切都“糟透了”,這群奔赴戰場的新人仍舊士氣不減,他們不在意目的地是哪裡,只要能上前線打德國人,就算達成了一半的目標。

2

隨著士兵們走入戰壕,電影也終於被技術手段修復成了彩色。

可究竟什麼才是戰爭的底色?

綠色?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放著一堆雜物的戰壕,士兵們穿著綠色的軍裝,或站崗放哨、或維護坑道、或輪班休息。

嘈雜之中散亂的綠色,明明穿在人身上,卻不如無人區倔強的小草充滿生機。

紅色?

因為物資缺乏,只能用油桶運水,紅色的油桶上記錄著士兵們的生命線。

敵我雙方相互防範的鐵絲網上,掛著不知名的屍體,原本鮮紅的血液已經凝固變黑。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與腐爛屍體同床計程車兵們,不僅要躲避子彈的掃射,雜亂戰壕裡潛藏著鼠疫和壞蛆,為此爛掉的“紅手紅腳”,不得不直接砍掉。

肉色?

以戰壕為家計程車兵們彼此沒有隱私,畢竟生死存亡最容易稀釋道德與界限了。

但是,比赤裸相見更直接的是,大家得坐在同一根木杆上解決大號,一旦有人摔下去,就只能“親兄弟,糞坑見”了。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說到底,因為國家、社會與個人的關係,戰爭根本無法用一種色彩來定義。

大概,彼得·傑克遜為這些珍貴資料重新上色的意圖也在於此。

既然新技術能讓鎖在黑白世界裡的故事重現生機,為什麼不試一下?

當然,這種創作本身也存在爭議——對史料的藝術再加工,是不是觸動了真實的界限?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從技術本身出發,一戰期間的黑白影像沒有收音功能。

製作團隊所做的,就是在豐富的物料裡捋出一條故事線,透過剪輯將士兵們的口述音訊與影象對應起來。

換句話說,觀眾們在熒幕上看到人,根本不是說話者本身。

為了讓聲畫同步更有針對性,對於有對話場景的影片段落,還專門找唇語專家進行語言識別,另行配音。

至於槍炮環境音,更是讀秒式對應。

復原聲音已經如此不容易,那給一幀又一幀的歷史影片重新上色,簡直是一場損耗慘重的持久戰。

問題在於,當下的色彩選擇,能夠負擔起歷史的重量嗎?

彩色,影像更親切,卻也離歷史更遙遠了些。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在電影類別上,《他們已不再變老》被劃入“紀錄片”,可重新編排、聲畫不同的操作似乎又背離了傳統紀錄片的製作形態,也讓它和歷史真實的關係顯得曖昧起來。

究竟是用歷史來豐富藝術,還是用藝術來重讀歷史?

也許,在關於士兵屎尿屁的一系列故事之後,電影給出了相對正確的答案。

3

如果說戰爭逼迫士兵們看著發小的腦袋被崩開也能無動於衷,那坦克則帶來了恐怖的深淵。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只有寫下遺囑,才能去和這個鋼鐵大傢伙決一死戰。

“我從沒聽到過那麼大的炮火聲……空氣熱得像地獄煉火……”

用什麼詞來形容這裡的情勢最恰當呢?

屠殺。

人性,本來就是最難以預測的,更何況此刻戰場上是一群殺紅了眼計程車兵:

“那種麻痺人的喧囂,會使人反常,不管這個人曾經有多麼善良,所有的感官只剩下沒有含義的生理反應……”

終於,電影開篇構建的“英雄夢”在“坦克大戰”的高潮中崩壞,只剩下真實而長遠的震撼。

文明的外衣被一顆顆子彈戳破,在人與機器本就不公平的對抗背後,是一個種族要對另一個種族毫不留情的消滅。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無論電影開篇用了多少士兵的生活細節來解構戰爭,一個有人文關懷的導演拍戰爭,必然會回落到反戰情緒。

上一秒自信計程車兵在對著觀眾微笑,下一秒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反覆出現的蒙太奇根本不是在傳遞快樂,反而是在凝視那份最深遠的絕望。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戰爭的本質,是意識形態的對抗、利益的爭奪。

而士兵們仇視的,不過是本國宣傳過程中塑造出來的、想象中的敵人。

一旦這種抽象的憤怒物件被拆解為具體的人,就很容易發生動搖,恰如這段英國士兵對德軍戰俘的描述:

“那個德國士兵,通常是個很好的人,我想他真的是一個理髮師或者商店老闆什麼的,和我們一樣被困在制服裡。”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這樣深切的同理心,不僅留存在戰爭剛剛結束,也成為每個倖存者日後生活的信條。

因為,最終沒有人成為英雄,返鄉計程車兵甚至成為了被唾棄的人。

隨著戰爭結束,失去“士兵”這個工作,不僅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而且也無法與他人因為這段特殊經歷共情。

在戰爭裡,有些人的痛苦很短暫,只在等死的一瞬間。

可在戰爭結束後,有些人的痛苦太長久,甚至用盡一生的時間也得不到應有的療愈。

《指環王》導演再用頂級技術,只為讓我們看清戰爭的真相

從戰前動員、備戰、上戰場、戰爭結束回家,《他們已不再變老》鋪陳了最樸素的時間線,最終呈現的,是用藝術看歷史的一種方式,但請記住,電影只能投射歷史,不能改寫歷史。

在光影的世界裡,他們已不再變老,我們也不必當真。

但在浩瀚的歷史長河裡,他們不明所以地失去了生命,最終等不到變老,而我們則必須牢記,每一場血流奔湧的屠殺背後,都是無比慘痛的生死教訓。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