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曹操,為何還讓他守華容道其實這是一石三鳥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虛構了“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橋段,寫得非常精彩,堪稱整部三國中的神來之筆。

儘管在真實的歷史上,這個故事是不存在的,但它對於研究整個三國時期的天下大勢和智謀將略,仍然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諸葛亮在明知關羽非常有可能會放走曹操的情況下,為何還敢讓他把守這最為關鍵的華容道呢?

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曹操,為何還讓他守華容道其實這是一石三鳥

一、關於華容道的種種疑問

華容道不是赤壁之戰的主戰場,只是曹操敗退之後可能會走的兩條路之一,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因為一旦曹操逃走,途經華容道的可能性至少是50?而且,透過諸葛亮對曹操性格的把握,他安排關羽在華容道燃起煙火,曹操就自己主動把這個可能性提高到100?。

既然位置如此重要,諸葛亮為何不派遣張飛、趙雲駐守此處,反而讓可能會報曹操知遇之恩的關羽鎮守呢?難道諸葛亮是有意放掉曹操,或要加害關羽嗎?

另外,關羽乃劉備陣營第一勇將,諸葛亮不讓他打頭陣,對付剛從赤壁戰場上敗退下來的曹軍,卻讓他充當收拾敗軍的第三道關卡,幹最輕鬆的工作,這也讓人匪夷所思。

這究竟是諸葛亮的陰謀,還是他的高明呢?

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曹操,為何還讓他守華容道其實這是一石三鳥

二、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的真因

按照常理,如果諸葛亮想抓住曹操,完全可以讓關羽打頭陣,張飛次之,心思縝密的趙雲最後收尾。

但很顯然,這並非諸葛亮想要的結果。他讓關羽去守華容道,完全是其精心策劃的局,而他要的是一石數鳥的戰略目的。

1、放曹操是利長遠的考慮

赤壁之戰以後,天下三分的形勢還沒有立即形成:曹魏雖然慘敗,但仍然是實力最強的一個;孫吳儘管取得大勝,可北進中原也很有難度;而最為弱小的劉備,就更不用談問鼎中原了。

當時的北方,因為曹操的統一而逐漸走向了安定。但如果曹操一死,北方勢必又再次陷入分裂狀態,這對於剛剛恢復生機的北方必是沉重一擊。而在這亂世中,能夠火中取栗的,也必定不是實力弱小的劉備一方。

在華容道擒殺曹操或許不難,但卻會讓北方重新大亂,讓孫吳或者其他人白撿了勝利果實,這是劉備和諸葛亮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曹操,為何還讓他守華容道其實這是一石三鳥

2、用關羽是諸葛亮的私心

諸葛亮如果不想殺曹操,完全可以只設置兩關,在華容道完全不設防,這樣,曹操還可以跑得痛快點。可是,諸葛亮偏偏“多此一舉”,讓關羽過去把曹操給放了。

其實,諸葛亮這樣做,完全是有私心的。而這個私心,就是鞏固他在劉備軍中的地位。

赤壁之戰發生時,諸葛亮剛剛出山,儘管他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取得了幾次勝利,可這些戰鬥根本扭轉不了敗局。他雖然出使東吳,促成了孫劉聯盟,但這也是在孫權已經下定決心抗曹的情況下完成的,況且還有周瑜、魯肅在煽風點火,因此,談判難度並不大,而且幾乎是必然成功。

所以,在劉備軍中地位不高的諸葛亮,也迫切需要證明自己。而證明自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抬高自己,一種是打壓別人。

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曹操,為何還讓他守華容道其實這是一石三鳥

諸葛亮這次的排兵佈陣,已經向劉備顯示了自己神機妙算的才華,而讓關羽去華容道,則明擺著是要打壓關羽了。

關羽為人,歷來是看不起像諸葛亮這樣的文人士大夫,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是頗有微詞,心懷不滿。諸葛亮為了殺一殺關羽的威風,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先讓關羽簽了“軍令狀”,又讓他去完成一個幾乎很難去完成的任務。

這樣一來,犯了軍法的關羽,必然要向劉備請罪,而諸葛亮這個時候便可以出面求情。關羽欠諸葛亮這麼大一個人情,必然對其心服口服。

3、諸葛亮是要成全劉備和關羽

關羽私放了曹操,犯了軍規,等待他的本來是項上一刀。可是,劉備與關羽是義兄弟,而且此時正是用人之際,劉備根本不可能殺掉關羽。

但是,再好的關係,也是需要經營,需要用言行去維護的。對劉備忠心耿耿的趙雲,如果在救出阿斗後,得到的僅僅是一句“好樣的”之類的誇獎,那趙雲八成會覺得心裡苦,對劉備心有怨言。

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曹操,為何還讓他守華容道其實這是一石三鳥

同樣的,作為“萬人敵”的勇將,關羽追隨劉備十幾年了,至今沒有立錐之地,心裡能沒有對劉備“沒本事”的抱怨嗎?諸葛亮這樣做,就可以讓劉備施恩於關羽,讓他再無雜念。

而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不僅讓他還了曹操一個大人情,無疑還成就了關羽的一世英名,讓他成為《三國演義》中的“義絕”。

所以說,諸葛亮的安排,實際上是一個局,透過這個局,他達到了一石三鳥的目的,也凸顯了他高超的智慧和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