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太湖曲子戲|瀕臨失傳的民間古老戲曲

戲曲·太湖曲子戲|瀕臨失傳的民間古老戲曲

戲曲·太湖曲子戲|瀕臨失傳的民間古老戲曲

太湖曲子戲是流傳在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的一個古老的劇種,因當地習慣稱為唱曲子,在上世紀80年代定名為太湖曲子戲。

太湖曲子戲業餘演出隊組建於百里鎮松泉村田家衝,演員都是農民,農閒時或節假日排練節目,如《關公降曹》《送子觀音》等,古老藝術,注入現代藝術元素,增添了娛樂性、觀賞性。

太湖曲子戲源於明代移民帶來的弋陽腔,具有“喧闐”特徵。在喜慶事項(如遷新居、生男、壽典、升官、升學等)中唱曲子,年節習俗(如平安社醮、鬧元宵的燈會)中,也有唱曲子的活動。唱曲子還存在於年高人的喪事活動中。

太湖曲子戲分為圍鼓座唱和走唱兩種形式,座唱時一般有5至8人。各人手執樂器,由鼓板師領頭,用方言演唱,一唱眾和。主要樂器有小鑼、大鑼、鐃、鈸、牙板、鼓(扁鼓、堂鼓)、馬鑼等。開始演唱前要打鬧臺,可由嗩吶領起。演唱者一般為有一定文化基礎的男性。解放後隨著婦女地位的提高,相應角色也有由女性擔任。座唱時不事妝粉。走唱時,按角色著妝,持相應道具,由樂隊伴奏,人數較多。演唱內容多為喜曲。部分含有五大南戲和目連戲相關內容。

現存曲子戲班以鬆散結合方式為主,有事即集,唱過即散。大致上有農民曲子戲班和道士班曲子戲班兩類。農民班主要以自娛和年節娛樂活動為主,無固定收入,傳承較為靈活。道士班則以喪事活動和平安社醮等法事活動為主,有比較穩定的收入,因而以家族傳承方式為主。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