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見大,捕捉自然天真妙趣,藍瑛繪《江山勝覽》

傳世宋畫中有很多小品畫,別看這些作品尺幅不大,隨便一幅都是國寶。北宋的小品畫以花鳥、草蟲、果蔬為主,南宋的小品以山水為主。後人從宋代小品畫中挖掘了一個創作方法,那就是小中見大。在一些畫論中,談及對畫家的評價,有個標準。那就是既能畫大作品,也能畫小品畫。畫鴻篇鉅製的時候氣勢十足,畫小品畫的時候以情動人,表現韻致。

這幅小品畫是明末畫家藍瑛的作品,題跋中寫著藍瑛的創作意圖。他曾經看過黃公望畫的《江山勝覽卷》,仿照卷軸中的畫法,創作了這幅小品畫。

小中見大,捕捉自然天真妙趣,藍瑛繪《江山勝覽》

《江山勝覽卷》是黃公望晚年代表作,畫中描繪的是長江兩岸的山水美景。這卷畫作,黃公望創作了10年才完成,之後贈送給倪瓚收藏。到了明代中期,這卷畫被項子京所得。明亡之後,項氏一族藏品遭到搶掠,《江山勝覽卷》流入清宮。清朝末年,這卷作品失傳,下落不明,據說流入日本。

這樣珍貴的畫卷,代表了黃公望晚年的藝術成就。藍瑛作為明末著名畫家,他當然要想法設法地欣賞一下,進而臨摹。藍瑛早年學習宋畫技法,中年以後才學習元人畫風。他很喜歡黃公望和王蒙的作品,黃公望可以在筆法上給他帶來靈感,王蒙可以讓他在構圖上收穫養分。

小中見大,捕捉自然天真妙趣,藍瑛繪《江山勝覽》

藍瑛有學習宋畫的底子,故此他在臨摹的時候想到了小中見大的手法。他沒有臨摹全卷,而是把畫卷中最精彩的部分,創作成小品畫。藍瑛的做法屬於意臨,他更看中黃公望的創作思想。

很多人把藍瑛歸入浙派,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很看重灌飾性技法,畫風偏向於華美細膩。怎麼好看,他就怎麼畫。明末畫壇已經豎起了致敬文人畫的風向標,藍瑛也在思考如何順應主流風格。他臨摹元代畫家作品,就是打破裝飾性的外殼,捕捉到自然天真的意趣。

藍瑛學習黃公望技法,把重點放到了構圖上。畢竟,對於一個成熟的畫家來講,筆墨上的造詣已經毋庸置疑,他更需要打破創作中的“慣性”,進入到師法自然的新境界。藍瑛破除了他常用的高遠法構圖,透過平遠法根據視野的延伸,讓畫中空間自然過渡。

也許是習慣了運用裝飾性技法,藍瑛在表現疏密對比的時候有些過於刻意。幸好他畫的是小品畫,如果畫成立軸作品,這一缺點將會放大。

小中見大,捕捉自然天真妙趣,藍瑛繪《江山勝覽》

小中見大,深入生活,從造景造境研究如何描繪自然之美。藍瑛作為一個成功的畫家,還不斷研究學習。他的創作之路代表了傳統畫家對藝術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