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鐵安保人員扯壞女子衣服,為何大家不出手製止

西安地鐵安保人員扯壞女子衣服,為何大家不出手製止

近日,一段發生在西安地鐵大雁塔站附近的影片引發社會關注。影片中,一名女子被地鐵安保人員強行拖到地鐵外,以至衣不蔽體。最新訊息顯示,被拖拽的當事女乘客已經報警。中國交通部官方微博中國交通稍早前也回覆網友表示,事件已上報,正在處理。

這一影片引起眾多網友的憤怒情緒。有網友評價:“女乘客就算大喊大叫擾亂了公共秩序也罪不至此,保安處理不當也是事實。同樣令人難過的是圍觀群眾沒有一位為這個女孩兒披上一件衣服,即便不能以自我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別人,這種冷漠還是令人不寒而慄。”

這種“冷漠”的行為其實在生活中是特別常見的,這種行為被稱為責任分散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

為什麼會存在責任分散效應呢?

第一個原因社會抑制作用。是當個體在有他人在場的時候,會格外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把自己準備做出的行為和他人進行比較,以防出現尷尬的局面。面對女子的呼救,人們在相互評估自己實施幫助的行為是否會成為異類,在他人都不予以幫助的時候,自己也不會予以幫助。

第二個原因是從眾心理的作用。當在場的其他人無行動時,個人往往會遵從大家一致的表現,這是社會群體施壓的結果。因為沒有第一個人去幫助女子,沒有一個可以跟隨的物件,迫於當時環境的壓力,每一個人都會對自己是否伸出援手產生懷疑,最後都選擇袖手旁觀。

第三個原因是當有他人在場時,個體不去救助受難者的代價會減少。這其實也有匿名性的作用在裡面,當袖手旁觀的人是一個群體時,個體被隱匿在群體當中,不予以幫助這一行為的責任會作用在這個群體上,個體責任會相對減少,個體見死不救產生的罪惡感以及責任會擴散到其他人身上。當現場人們沒有給女子幫助時,他們可以自我安慰:“其他人也沒有幫助”、“我以為其他人會幫助的”等等,而面對網路的指責時,他們也會認為被指責的是一個群體,而沒有具體到個體身上,所承擔的壓力也會變小。

社會上是有非常冷漠的人,也有部分人是受責任分散效應的影響而“冷漠”,或許他們本身也有產生救助的念頭,他們平時也樂於助人,但迫於當時的情境壓力,選擇了服從群體,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當我們意識到責任分散的效應時,我們可以更好地去反省、去判斷自我在緊急情況下的行為,以此可以幫助我們突破社會壓力的作用,成為救助行為的第一個人,引導更多的人來實施幫助。

本文屬於天音心理諮詢中心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絡助理申請轉載並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