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苑舉正的中秋記憶:賞月、吃烤肉、聽父親拉家常

9月9日,中秋節前夕,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在社交媒體釋出的回家探親影片引發網友熱議。這段影片主要展現了他與堂弟苑舉成、侄女苑素君重逢時的感人場面,上次他們見面是33年前,此情此景引發許多網友感嘆。

“這是我第一次在山東過中秋,心裡特別高興。”苑舉正對澎湃新聞說。

他父母都是山東人,70多年前舉家遷往臺灣,卻一直保持山東人的生活習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父親苑覺非經常對他說——“咱以後得回家。”

“今年我就回家了。”苑舉正說,近年來,他往返於大陸和臺灣,發現大陸的傳統節日氣氛越來越濃了。

“這是文化自信的體現。”苑舉正稱,中秋節期間,他將應邀參加“2022臨淄齊文化節”, 這是當地傳承和弘揚齊文化的盛會,屆時嘉賓雲集,海內外遊客到此追根溯源。

“我想會有很多人陪我過中秋節。”苑舉正開玩笑稱。

臺灣學者苑舉正的中秋記憶:賞月、吃烤肉、聽父親拉家常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受訪者供圖

中秋記憶

苑舉正成長於臺灣眷村。他的父親苑覺非曾在臺灣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苑舉正、苑舉民兩兄弟年幼時,先隨父親遷入剛蓋好的道南新村,住了近20年後,道南新村進行部分改建,這時苑家遷入化南新村。

化南新村建於1960年代,建築通常為雙拼式兩層樓房,它有別於其他軍眷村,屬於臺灣罕見的文人眷村,居住著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眷屬,以及部分臺灣本省籍教員。這裡呈現出豐富的眷村生活場景,四面八方,南腔北調,大家從故鄉帶著各式生活風俗和菜式,在這個眷村落地生根。

“我們村裡的山東人很多,只要聽到有山東人獲得什麼學術成就,做了什麼好人好事,我們都跟著一起高興。”苑舉正回憶稱。

由於身處文教眷村,家庭便更重視教育。

苑舉正回憶,因教職員宿舍就在學校附近,政治大學的學生都可直接到老師家請益,教職員家裡的孩子也只能大多數時間留在家裡讀書,但逢年過節,家裡也會洋溢著濃郁的“山東味兒”。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大節,它也是無數人的文化記憶。

在苑舉正的童年時代,臺灣也異常注重傳統節日。中秋節期間,收音機廣播劇會適時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大街小巷的糕餅門店隨處可見月餅廣告,水果店出售的水果也由西瓜、鳳梨變成柚子、柿子和龍眼,許多家庭都購買酥油、五彩水果絲、芝麻、紅豆和砂糖等材料,親手製作月餅。

“節日前夕,我父親的學生和親友都會贈送月餅禮盒,裡面有蘇式月餅、廣式月餅,中秋節以後,親朋好友紛紛到我們家做客,大家找個地方一起賞月。”苑舉正說,眷村美食傳承從大陸四面八方帶來的手藝,形成臺灣月餅“百家爭鳴”的多種口味。還有中秋節吃烤肉的風尚,所謂“一家烤肉萬家香”,臺灣家家戶戶都飄出烤肉香味。

苑家也受此影響,每當中秋節有人來家中做客,大家相約屋頂,在秋高氣爽中吃吃飯,烤烤肉,這也是小孩子們的快樂時光,一起打打鬧鬧,特別開心。

“我們童年時期,臺灣物質並不充裕,但快樂指數卻很高,我們只是喜歡節日氣氛,中秋的賞月、吃烤肉和聊家常就成為了標配。”苑舉正稱。

中國傳統節日最能體現眷村的人情味兒,父輩們坐在一起,聊來聊去,談得最多的還是追憶在祖國大陸的生活。

“我父親的聊天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談喝酒,他說山東人熱情好客,無酒不成禮儀。”苑舉正稱,他於1989年陪父親回山東探親,老父親逢人就打聽當地一個叫“許家橋”的白酒品牌。

“鄉愁的深處是酒。”苑舉正稱。

近鄉情怯

作為一名流落異鄉的學人,父親苑覺非在和家人聊天時,話題永遠離不開家國情懷、時代動盪和個人苦難,身處歷史洪流之中,他深刻感知時代之於個人命運的洗禮,而“家”此刻成為最具象的情感寄託。

“他們經歷那麼多苦難,卻擋不住對家鄉的思念。”苑舉正稱,父親執著的回家意願,給他內心世界埋下“種子”。

今年,苑舉正特意向臺灣大學請了長假,開始在大陸為期半年的學術交流和遊歷。他帶著攝像機,行走在山東城市鄉村的名勝古蹟間,真實記錄自己在山東的所思、所想、所悟和所行。

此行山東讓他很感動。年幼時,他對山東總體印象“既模糊又清晰”,如今一個真實的山東在他的眼前,讓不免他“近鄉情怯”。

“我在這裡體會到了原原本本、完全沒有打折扣的山東味兒。”苑舉正說,他在山東碰到的所有人,聽到他是一位教授,通常都會尊敬有加,給予肯定。

“他們把我當成自家人。”苑舉正稱,在山東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遊歷和散步時,他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原因很簡單——“把認祖歸宗這件事圓滿的達成了。”

這不僅是文化和心理的迴歸,更是一次重新認識世界的旅程。

上世紀80年代末期,苑舉正陪著父親第一次回到山東,他當時帶著一本劉鶚寫的《老殘遊記》在濟南尋找“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歷史記憶,而擺在他眼前的濟南城卻並非如此。

苑舉正說,如今他重訪時發現濟南城市面貌已然鉅變,高樓大廈、街道乾淨、交通順暢,現代都市文明也已形成。

“看到老家如此興盛繁榮,文明禮貌,對一名生活在臺灣的山東人來說,我也與有榮焉了。”苑舉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