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救不了愛奇藝,業務後勁深陷「迷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深眸財經,作者|李不知

阿凡達2上映10天了,國內票房才突破6億。

本來被院線視為“救命稻草”,但實際情況卻狠狠打臉。觀眾熱情調不動,業內票房預測也一降再降,從40億直線降到9億左右。所以,阿凡達2最終,可能不僅救不了國內院線,甚至連自身回本都有些艱難——貓眼資料顯示,截至12月24日,阿凡達2全球票房才突破6億美元。

線下院線艱難如斯,線上影視平臺也不好過。

院線至少還能期待一下“黑馬”,線上平臺卻只能苦守會員使用者,不停“漲漲漲”。近期愛奇藝漲價話題又衝上熱搜,微博網友罵聲一片。

雖然知道會被罵,但是愛奇藝仍要“含淚”漲價。

因為不漲價,明年的財務報表資料就難再“盈利”了,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1.會員價格一年一漲

從2020年開始,愛奇藝會員價格已經“三連漲”。

2020年11月,愛奇藝宣佈會員價格從連續包月價格從每月15元調至每月19元,上漲26%。到2021年12月,又上漲一輪,連續包月上調到22元,漲幅14%。直到今年的25元,相比2020年之前的15元,連續包月的會員價格已經上漲了67%(普通月付會員30元)。

2020年之後,在愛奇藝的帶動下,優酷、騰訊會員都上漲了一波。

圖:愛優騰會員套餐費用

於是,長影片平臺每漲一次價,愛奇藝都要被推出來承接使用者的怒氣。

其實,平心而論,對於核心付費使用者來說,你一個月漲個3塊錢、一年漲個36塊錢,根本不是事。對於一些女性使用者而言,這就是一杯奶茶的錢。

很多使用者覺得“不值”的原因在於,你漲價也就算了,你還壓縮我的會員權益?

就比如說,為了防止幾個人使用同一個VIP賬號,愛奇藝開啟了限制多臺裝置上登入的許可權,一個賬號限制同時在兩臺裝置上登入,同一VIP賬號最多允許5臺裝置登入。

至於超前點播這種“周瑜打打黃蓋”的事情就不說了,但是“跳過廣告”這種基本會員權益,也受到了損傷。即便花了會員的錢,平臺的廣告依然躲不掉——暫停頁面、無法拖動跳動的部分情況、中斷劇情的中插等等,屢見不鮮。

如此種種,就讓很多使用者覺得:不值。

筆者採訪了一位身邊的媒體朋友,這位朋友表示,自己在2018年之後,一直是愛奇藝的忠實使用者,每個月自動續費會員。但是到慶餘年之後,就停止了自動續費。為什麼?

因為,一方面自己沒時間看劇,另一方面覺得25一個月有點過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覺得愛奇藝內容方面迎合女性,古偶劇偏多,但是自己男生不愛看。但是騰訊會員不一樣,自己愛看動漫,然後騰訊還有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所以會繼續開騰訊會員。

但實際上,在這位媒體朋友看來,每個平臺都差不多,沒有持續爆款內容,可能某一段時間一個劇或者綜藝特別火,自己買一兩個月會員,看完了也就不續了。

順便提一嘴,這位媒體朋友還用愛奇藝“暑期學生優惠”,薅了平臺不少羊毛。

綜合網友評論和身邊朋友評價,其實大部分傾向於,連續包月25元,不貴,但是你平臺拿不出讓會員覺得“實惠”的內容。

而且現在愛優騰加上一個芒果TV,都有各自獨播內容,使用者想要都看,難不成還要湊齊所有平臺會員?所以閒魚上,各大平臺的“周卡會員”銷量才會一路上漲。

基本上使用者對平臺是沒有忠誠度可言的,哪家的內容更有吸引力,使用者自然是用腳投票。

現在愛奇藝會員總量圍繞1億左右波動,能上1億那是值得吹噓的事情。

回到愛奇藝漲價這個事情上來,其實,本來漲價也不止愛奇藝一家,但是無奈目前愛優騰三家裡面,只有愛奇藝今年一到財報季,就高調宣傳,自己盈利賺錢了。

1.會員價格一年一漲

眾所周知,長影片平臺虧損多年,除了有廣電背景的芒果TV之外,愛優騰基本上都是持續虧損的。

其中,財務資料顯示,2017年-2021年,愛奇藝累計淨虧損有300億,分別虧損37億、91億、103億、70億、61億。

到了今年,風向變了,愛奇藝“盈利”了,至少在財報資料上來看,今年一季度愛奇藝“賺錢”了。

最新的三季度財報資料顯示,愛奇藝營收75億元,同比下滑2%,環比增長12%;淨虧損3。956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17億元;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財務指標(non-GAAP)歸母淨利潤1。87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4億元。

這裡,愛奇藝玩了一個“文字遊戲”。

所謂的連續三個季度“運營利潤”,和歸母淨利潤是不同的概念。

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就曾表示,“實現一個季度的盈虧平衡對於影片行業而言不是什麼難事”,可以選擇不購買價格高的內容,或者購買之後不播放,就可以實現損益表的盈虧平衡,也可以某一個季度不計有收益的內容,讓這一季度報告虧損,然後在下一個季度計入,以增加流量和營收,提升利潤率。

所以,如果看歸母淨利潤,實際上並不如愛奇藝強調的那般,連續三個季度盈利,而是隻有一季度是正向的。

圖源:百度股市通

並且,即便是一季度的盈利,背後的代價也是裁員和業務收縮。

裁員不用說了,去年底愛奇藝進行了大規模裁員,很多部門裁員比例在20%到40%,涉及遊戲、內容、短影片隨刻、愛奇藝智慧等多條業務線。

有些部門甚至全員被裁,很多中層也在被裁之列,不得不說,這招“降本增效”策略,有點狠。

只是,將目光放長遠一點,網際網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資源,你把人都裁掉了,誰來給你做事呢?雖然短時間看,你財報資料盈利了,長時間看,增長去哪裡找?

筆者只能說,愛奇藝這“盈利”的代價,也太大了。

除了裁員,業務收縮這一點,還體現在內容成本控制上。2017-2020年,愛奇藝內容成本分別為126。27億、210。61億、222億、209億。

而最新的資料,今年三季度財報資料顯示,內容成本當季支出43億元,同比下滑19%。加上一二季度的44億元和39億元,粗略估計今年前三季度,愛奇藝內容成本是126億——四季度估計也會比同期降低不少。

縮減內容成本,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內容豐富性降低。

據云合數據,愛奇藝在三季度上新劇集數量39部,同比減少7部;上新綜藝25部,同比減少6部。

對於這個問題,愛奇藝解釋,減少數量是為了提高質量,但是對於會員來說,就是你要漲我會員價格,然後你還不多製作點內容給我看,我虧了。

其實也可以理解,愛奇藝為什麼這麼執著於把財務報表做成“正向”。畢竟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天天虧投資人的錢,實在是過意不去。所以,一季度把報表“做成”盈利,確實能讓市場亢奮一下,但是這激情或許並不能持續太久。

因為長影片平臺本質上,還是內容平臺。內容平臺,還是要看內容的。

2.“做”出來的盈利報表

過去,長影片平臺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跑馬圈地”階段。

據說當時,不論懂不懂行業,只要你有人脈,會攢局,就能混得如魚得水,組專案、碼盤子,坐收漁翁之利。

像是用流水線得方式製作專案,比如甜寵劇專案,定好劇本大綱,2天出1集,那速度,做一個劇跟做一個短影片一樣。結果當然是口碑暴跌,豆瓣評分慘不忍睹。

現在這樣的情況好些了,一是因為市場和政策導向變化,演員薪酬也有了限制標準,行業水分擠出去不少;另一個是,使用者受夠了粗製濫造的流水線產品,不買單了。

所以,長影片平臺“交完學費”之後,已經對好的內容、爆款內容有了基本判斷。

比如說愛奇藝,在製作爆款內容方面,確實有一定水平。

2022年,愛奇藝有5部破萬劇集,分別為《人世間》《蒼蘭訣》《罰罪》《卿卿日常》和《風吹半夏》。

不過,這種爆款能力的持續性有待考量,畢竟即便是流媒體世界第一的奈飛,也無法確保穩定持續的爆款內容產出,所以奈飛才會在Q1流失20萬訂閱使用者,Q2流失97萬訂閱使用者。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愛奇藝的爆款,是以犧牲數量為代價的。有媒體報道,愛奇藝高階副總裁楊蓓曾透露,今年的爆款劇《蒼蘭訣》經歷了19版評估和8次劇本會。

這樣一來,愛奇藝一邊縮減內容成本,高壓過專案,一邊減少專案儲備,未來消耗完現有專案,那就是“江山後繼無人”了。

那接下來愛奇藝靠什麼漲價?

況且,對於網際網路平臺,使用者是基礎,但是現在長影片平臺使用者流失得厲害,大家都往短影片平臺跑,越來越沒有耐心對著手機幾個小時追劇。

如此一來,愛奇藝未來,陷入“迷霧劇場”,等待不知何時才會出現的“救世主”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