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長袖舞:展示出少女們大方端莊又不失青春活潑

漢代的文化藝術發展是古代舞蹈史上的高峰時期,由於漢代崇尚樂舞,便出現了各種民間統表演技藝,包括長袖舞,都極其生動活潑,也因此產生了許多名留千古的舞者。而且漢代長袖舞有著淵源的歷史,從兩週時期到今天戲曲舞臺上以舞長袖為主的表演,都經過漫長的歷史洗滌,至今仍然經久不衰。

北方樂舞與南方樂舞親密交融,漢族樂舞與外夷樂舞互相綜合,各地樂舞都有了相應的發展,我國舞蹈藝術的發展進入到了第一個高峰時期。漢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是中國古代樂舞史上十分重要的轉折期。漢代舞蹈並沒有一味追求舞蹈技術的高超,而是更加註重情感表達,追求技術與情感的巧妙融合。

漢代長袖舞:展示出少女們大方端莊又不失青春活潑

這樣為舞蹈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那麼漢代長袖舞是什麼時候起源的呢?舞臺形象特徵又是怎樣的呢?舞臺上又有哪些漢代長袖舞的代表性舞姿呢?

01漢代長袖舞的起源

古時候,能夠與上天神靈進行交流的使者被人們稱為“巫”,巫具有出眾的容貌和神態,她們妝容妖冶,充滿魅惑力,牽動人心。在與神明互動時,她們常常手執道具。如原始人手持牛尾,或動物羽毛等。她們還會選擇用鼓點伴奏的節奏方式進行祭拜。

“巫”這種使用道具而舞的行為,被看作為道具舞也就是長袖舞的原型,而長袖舞的道具就是比手臂長度更長的袖子。在夏代,由於養蠶技術與紡織水平達到了一定水準,便產生了以紡織為生的手藝人,她們用蠶絲製作的布料材質輕薄飄逸,服裝紋繡精緻,於是被拿來當做長袖舞服,正因如此夏朝開始逐步形成了服飾制度。

漢代長袖舞:展示出少女們大方端莊又不失青春活潑

到了周代,樂舞與夏、商樂舞的風格恰恰相反,跳舞時不使用任何道具,徒手舞蹈,由此可見,與舞長袖有關的舞蹈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周代舞者下身著落地長裙,上裝長袖狹長,典型的舞長袖弄細腰舞姿。

到了東周時期,上下裝又演變為“深衣”,衣著寬大,衣袖有大有小,腰部被束縛著,舞者長裙與長袖相配,舞姿多為舞長袖。甚至皇宮裡的宮廷樂舞也以長袖舞為主,整體風格多為飄逸虛幻,具有浪漫色彩。

漢代國勢之強大,在其強盛的政治之下,漢代人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頗具開拓精神這也造就了漢代樂舞在舞蹈史上的地位。長袖舞便成為了當時最為風靡的舞蹈。上至統治階級,下至黎民百姓,幾乎達到了“無舞不舞袖”的程度。

漢代長袖舞:展示出少女們大方端莊又不失青春活潑

02長袖舞的舞臺形象特徵

1。妝容在舞蹈中的應用

舞臺呈現是動態的,人也會全方位的展現,因此妝容也是舞臺實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漢代女性妝容分為四部分。其一是眉黛考,因為中國古代女子對眉妝的重視程度大於眼妝,對眉的畫法也十分多樣。漢魏時期的中國女子的眉妝特點表現為濃闊,而漢代女子眉妝形式廣闊,總體呈現端莊大方,以寬闊的黑色眉妝為主。

其二是唇脂考,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唇部化妝品,所以在古時候女性們的唇妝已經應用地十分廣泛了。漢代女子的唇妝妝容為點唇樣式,以嬌小濃豔為美,色彩選擇正紅色,塗於嘴唇正中,形狀似櫻桃大小。其餘唇部面板由粉底覆蓋經常被人們稱之為“櫻桃小口”。

其三是胭脂考,古代女子化妝的第一步是在面部敷粉增白,施粉後女子通常繼續施朱,也就是在雙頰塗上紅色的妝粉,其效果是為了讓面部看起來更加紅潤有活力,在現代人們都稱之為塗腮紅。由此可見在古代時,女子就已經有塗腮紅的習慣。所以在漢代女子所用的梳妝盒中清晰可見胭脂等化妝品的遺留。

漢代長袖舞:展示出少女們大方端莊又不失青春活潑

其四是面飾考,面飾也就是臉上的裝飾物,人們會採用貼上的方式將其置於眉心。額黃,也叫做貼黃等,最早起源於漢代。在古代民間流傳的妝容往往都是受到宮廷的影響,所以可以猜出額黃最早出現於宮中。其妝點形式也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把額黃塗滿整個額頭,第二種將額黃以漸變的形式塗滿額頭,額頭中間顏色最深,向四周延展漸變。第三種則是畫在眉心寥寥幾筆,由此可見額黃在當時的流行程度。

2。服飾在舞蹈中的應用

漢朝服裝以紅色和黑色為主,因此舞者們的舞服大多為紅色,大紅色舞服則穿在裡層內層,外層為透明薄紗舞服,透明薄紗一般都採用的是絲織布料。輕透如蟬翼,手感順滑。這種面料飄逸飛揚,有垂墜感,所以這類材料在漢代長袖舞舞服中應用較為廣泛,因為薄紗可以營造出飄飄欲仙,輕盈婉轉的舞臺氣氛,使妙齡少女婉約含蓄的特點得到體現,亦為舞蹈整體增添一分活潑。

西漢時期的長袖舞則比較側重上肢舞姿的展現,且整支舞蹈以舞長袖來貫穿整個舞蹈。基於這一點,舞蹈表演服裝選擇上身披長襦,內襯為長裙,下面穿著寬大袖口的褲子,外邊搭配及地長裙,因為這種裝扮可以讓舞者下肢得到更大的活動空間,有利於動作的多樣化發揮。

漢代長袖舞:展示出少女們大方端莊又不失青春活潑

03長袖舞的代表性舞姿

1。直線竦袖

舞蹈的編創不是簡單的動作堆砌與拼湊,直線竦袖則由肩部發力,大臂帶動小臂,在運用手腕和手指間的力量將長袖向上空揚起。根據力量大小的變化也長袖可在空中形成不同的姿態。直線竦袖還分單臂和雙臂,不過有時候為靜態站立造型竦袖,有時候是動態行進過程中的竦袖。

2。斜線揚袖

我國傳統舞蹈講究線條,注重圓和曲線美。漢代長袖舞中,應用最多的舞袖動作也是斜線揚袖。斜線揚袖的方式有站立揚袖,也有站立單吸腿揚袖兩種。雙腳半腳掌站立斜線揚袖,同時身體對二點或八點方向,頭轉向一點,長袖上揚,舞者身體則轉向舞蹈隊型裡面,在長袖甩回身體兩側時,舞者上半身也跟著轉動,身體傾斜於圓圈隊形外側。長袖與身體分別向內和向外,視覺上圓圈隊形的一開一合像是一朵長勢喜人的花逐漸盛放。

還有一種單吸腿斜線揚袖的方式,不僅增加了身體的曲線美,單吸向上的腿與雙袖一起向上,還給人以更加積極向上的視覺感,與漢代昌盛的社會狀況完美結合,長袖在空中展現出圓滑綿延、飄逸婉約的視覺衝擊,使動作看起來在輕盈灑脫的同時也頗為嫻靜。

漢代長袖舞:展示出少女們大方端莊又不失青春活潑

3。橫線展袖

橫線展袖的發力方式與直線竦袖有很多相似之處,由肩部發力,把袖子向兩旁隨力量的傳遞甩出去。該舞姿多為正面面對觀眾呈現,舞者將長長的袖子用力向舞臺兩側甩開,同時單吸腿。長袖橫展充實於整個舞臺,淡紅色長袖加長裙猶如夏日裡長勢喜人的荷花,該舞姿象徵漢代的國勢猶如夏日蓮花一樣蓬勃,雙臂張開再收到身體中心的舞姿也象徵漢代兼收幷蓄,融合多地樂舞,開放包容的樂舞文化智慧。

4。反向甩袖

反向是指對於舞者自身的方向來說,雙臂一前一後甩袖,這類舞姿在西漢最為常見,女子們多擅長舞長袖,喜愛束細腰。從舞者自身來說,反向甩袖則屬於三維層面的舞姿,反向甩袖與其他舞姿的流動姿態組合,可以全方位展示少女舞者內心深處被活潑的外表掩藏的含蓄與文靜,身材的婀娜多姿,體態的千嬌百媚,人們常說的漢代少女大方端莊又不失青春活潑透過這一舞姿得以展現。用舞姿還可以表現出少女們身體的成熟,用手袖遮面的動作表示少女對愛情頗有嚮往,但依然美而不妖,潔身自愛的健康思想。

04小結

舞蹈表演是真聽真看真感覺的呈現,不同的舞姿表現少女們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整體陽光向上的情緒,在舞臺上舞者們前後單臂甩袖變化到單臂直線竦袖舞姿,同時動作從容優雅,變化隊形也不緊不慢,可以看出生活在漢代少女們仍然保留著少女的活潑開朗和俏皮。舞者們反覆甩袖也表現出內心對於未來更為美好的生活的期許,不得不說的是漢代柔弱的外表之下竟然還潛藏著大氣的特徵。

在漢代開放強盛的社會背景下,長袖舞舞姿可以著重體現出漢代少女們大方端莊又不失青春活潑的性格特點,在當時社會精神風氣積極影響下,少女們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嚮往。漢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是中國古代樂舞史上十分重要的轉折期。漢代舞蹈並沒有一味追求舞蹈技術的高超,而是更加註重情感表達,追求技術與情感的巧妙融合,這樣才能為舞蹈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做出卓越貢獻。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