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藏經洞簡介藏經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稱。此窟原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時開造,為當時河西都僧統洪辯的影窟。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藏經洞入口

約在11世紀,西夏統治敦煌時期,元代統治者佔領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們,考慮到戰爭的災難,於是就把寺院歷代儲存下來的經卷、文書、檔案以及佛像畫等全部封存在此洞裡,然後外築補壁,並繪壁畫掩人耳目。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藏經洞

後因僧徒也逃戰爭之難未歸,洞窟頹廢,年久日深,洞窟甬道被風沙淤塞,竟因此幽閉近800年。

直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圓籙,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層洞沙”,密室始現於世,並謂之“藏經洞”。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出土大量文物藏經洞出土了敦煌遺書中最大宗文獻,尤為歷史文化名城錦上添花。它又成為分別研究起自東漢、中經兩晉、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下至元朝、涵蓋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資料。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敦煌石窟密洞中,所藏遺書以佛教典籍最多,還有天文、曆法、歷史、地理、方誌、圖經、醫書、民俗、名籍、帳冊、詩文、辭曲、方言、遊記、雜寫、習書,成為多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據和補充參證,其主要部分又是傳統文獻中不可得見的資料,價值尤為珍貴。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所以被視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四次大發現之一。

敦煌學家姜亮夫教授認為“整個中國文化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現出來”。首先發現敦煌遺書的重要價值者,是我國的金石學家葉昌熾,他在《語石》中,不僅錄述莫高窟碑石,且對敦煌遺書作了頗為獨到的闡述。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該窟發現數以萬計的古代佛經、道經及世俗文書等,是研究我國近兩千年學術文化發展的寶貴文獻,歷史之積文終成後世之瑰寶,實為我國學術及世界學術之大幸。除漢文寫本外,藏文、梵文、怯盧文、粟特文、古和闐文、回鶻文等民族文字寫本約佔六分之一,並有絹本繪畫、刺繡等美術品數百件。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這些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中外友好往來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價值。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但這些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卻在1907年至1925年間,先後遭到英國的斯坦因、法國的伯希和、沙俄的鄂登堡、日本的桔瑞超、美國的華爾納等人的偷竊和掠奪,使莫高窟的史料蒙受重大損失。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藏經洞被發現的歷史意義

(一)繪畫研究方面

敦煌藏經洞的發現為繪畫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從中國繪畫史來看,藏經洞的絹畫作品大多創作於中國繪畫史的前段(公元3世紀至10世紀),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這一時期正是現存於世的繪畫作品相對較少的一段時期,所以,藏經洞的發現彌補了中國繪畫史上唐代卷軸畫真跡的稀缺,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二)敦煌學誕生方面

藏經洞文物出土激發了中、外學者極大的研究熱情,很快就形成了一門新興的學問——敦煌學。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敦煌學從誕生至今,不過短短百年,但已發展成包括敦煌考古、敦煌文學、敦煌文化、敦煌宗教、敦煌史地、敦煌文獻、敦煌語言文字、敦煌古代科技、敦煌學理論、敦煌文物科學保護等 12個下屬學科在其中的龐大國際顯學。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敦煌學的研究物件雖不僅僅是藏經洞所發現的絹畫文物,但這些文物的大量出世,無疑對敦煌學的誕生起了促進作用。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三)文化交流方面

藏經洞的發現在中、西方之間築起一座學術研究、文化交流方面溝通與互補的橋樑。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之一、歷經120週年風雨的莫高窟藏經洞

敦煌學的研究物件不僅限於中國的漢民族,還涉及我國不少古代民族,如羌族、匈奴、龜茲、突厥、吐蕃、回鶻等,還有印度、波斯、巴基斯坦、哈薩克、吉爾吉斯、日本、朝鮮等臨國,具有極大的國際意義。

來演:浮生又四日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