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此人實力不亞劉備,曾有機會同曹操爭雄天下他身世或藏玄機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在公元二世紀後期的華夏大地上,漢室宗親的名號不僅是生活上最值錢的招牌,還是仕途中最有效的墊腳石。以“販履織蓆”出身的劉備都能一站到底,成就霸業,三分天下有其一。靠“天下名士”出名的劉表反而半途而廢,不敢同曹操爭鋒,偏安一方,折戟沉沙成棄兒。

時常將“漢室宗親”掛在嘴邊的劉備,總遭到世人非議:借祖先“劉姓”臉上貼金;而從不說是“漢室宗親”的劉表,卻得到眾人認可:靠自己“才能”雙手打拼。事與願違,從不提自己是“漢室宗親”的劉表比隨口表明是“漢室宗親”的劉備更經不起推敲。現存的史書史料就有難以證明劉表是漢室宗親的內容,如西晉史學家陳壽著《三國志》及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注《三國志》。

三國此人實力不亞劉備,曾有機會同曹操爭雄天下他身世或藏玄機

其一,《三國志》。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曆史的史書。《魏書六·董二袁劉傳》記載: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

。書中對劉表漢室宗親身份無隻字片言的描述。《三國志》裡對東漢末年的24位劉姓人物進行立傳,其中主傳有18位,附傳有6人:如《魏書》中有主傳6人和附傳4人,分別是劉表(子劉琦、劉琮)、劉曄、劉放、劉馥(子劉靖)、王粲(劉楨,建安七子之一)、劉廙、劉劭;《蜀書》中有主傳10人和1人,分別是劉焉、劉璋、劉備、劉禪、劉永、劉理(子劉輯)、劉璿、劉巴、劉封、劉琰;《吳書》中有主傳2人和附傳1人,分別是劉繇(子劉基)、劉惇。在這二十四人,有記載漢室宗親身份有四個,分別是《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惪人,漢光武子阜陵王延後也

;《蜀書一?劉二牧傳》:

先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蜀書二·先主傳》: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漢魯主恭王之後裔

;《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齊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孫家焉

。其餘二十人(除劉璋、劉禪、劉永、劉理、劉輯、劉璿、劉基七人外)雖是國姓劉,卻無漢室宗親的記錄。然而劉璋是劉焉之子,劉禪、劉永、劉理是劉備之子,劉輯、劉璿是劉備之孫,劉基是劉繇之子,也是如假包換的漢室宗親。劉表漢室宗親的身份,在《三國志》裡沒有用任何文字描繪。為此,陳壽認為劉表並不是兩漢時期哪位劉姓諸侯王或諸侯王的後人。

三國此人實力不亞劉備,曾有機會同曹操爭雄天下他身世或藏玄機

其二,裴注《三國志》。

裴注《三國志》是裴松之所註解批改的三國志。裴松之在給《魏書六?董二袁劉傳》作注時,單單對劉表一人就引書十二種,分別是張璠《漢紀》、《漢末名士錄》、謝承《後漢書》、司馬彪《戰略》、習鑿齒《漢晉春秋》、《英雄記》、傅玄《傅子》、魚豢《典略》、幹寶《搜神記》、《魏武故事》、《先賢行狀》、《零陵先賢傳》。這十二部注引書中,即有經史子集,也有人物傳記,甚至有民間傳說。陳壽寫劉表時,連劉琦和劉琮在內,正文才近一千字;而裴松之注劉表傳時,註文竟接近二千八百字。劉表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裴注《三國志》中也沒有任何內容提及。因此,裴松之認可陳壽的看法,即劉表不是漢室宗親,只是姓劉而已。

三國此人實力不亞劉備,曾有機會同曹操爭雄天下他身世或藏玄機

劉表,空有“天下八俊”美名,擁有“威震九州”能力,只因不是血統純正的漢室宗親,就偏安荊州,坐視漢室紛亂,軍閥混亂,民不聊生。故劉表枉稱為“俊”。

筆者按:疑異,有疑義異文,疑問異議;猜疑離心;疑惑詫異三種釋義。本文是指疑惑詫異。劉表,雖是被公認血統純正的漢室宗親,但在《三國志》裡反未記載是漢朝哪位劉姓諸侯王或諸侯王的後人,從而留下了一個不解的身份之謎。正所謂:偏信則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