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滅燕亡秦後班師回朝是否因為著急篡位?如果堅持北伐能否統一

導讀:劉裕北南燕和後秦分為兩次,平定南燕後由於盧循叛軍荼毒嶺南被迫回軍。兩年後平定國內叛亂後再次北伐,滅掉後秦。兩次北伐成功收復山東、河南、關中等地,黃河以南歸入東晉版圖。兩次北伐成功後東晉版圖除了冀、幽、並三州以及西域以外基本恢復了西晉版圖,東晉似乎迎來再次復興的機會。然並卵,劉裕在滅掉後秦後留下一萬軍隊防守關中後迅速回師沒有再次北伐。究其原因絕對不是急於回去篡位,而是繼續北伐需要比價長期的時間。理由如下:1、統兵在外的劉裕留下心腹劉穆之鎮守京城,滅後秦後劉穆之去世。劉裕為了保證後路不被切斷迅速回兵。2、如果繼續北伐必須鞏固新佔領的國土形成新的北伐基地,減少對江南漫長補給線的依賴。但是這都需要時間,不可速戰。3、無論是胡夏還是北魏都處於國力上升期,而且北方平原非常適合起兵作戰。所以統一必然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而劉裕此時已經57歲高齡,機會看不到有生之年統一的希望。

劉裕滅燕亡秦後班師回朝是否因為著急篡位?如果堅持北伐能否統一

從西晉末年五胡亂華開始到隋朝帶周自立統一中原的幾百年間,曾經有過幾次統一的歷史契機。其中劉裕兩次北伐幾乎都讓人看到了大一統的希望,但是種種原因導致統一歷史使命沒有完成。最終開啟了以北魏代表的北朝和劉宋南朝並立的過程,不得不讓人感嘆時也運也命也。

就筆者被人的理解,劉裕在吞燕亡秦後匆匆結束北伐歸國根本不是為了急於篡位。很明顯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劉裕從回軍到篡晉自立足有兩三年的時間,何來急於篡位直說?第二、劉裕結束北伐後駐軍在上圖黃圈中的彭城,此地距離東晉都城建康尚有幾百公里。如果急於篡位的話應該直接兵圍建康然後自己稱帝,所以說劉裕回軍除了心腹劉穆之病逝感覺心裡沒底外就是感覺在新土未鞏固的情況下倉促北伐的時機不成熟。

鞏固關中、豫州、青州新佔領國土需要消化吸收,然後以此建立北伐基地減少對江南補給的依賴

吞燕滅秦雖然不是連續的過程但是也就六七年的時間,所以佔據的青州、豫州以及後秦的關中地區都需要時間來鞏固、消化吸收。這種情況和南宋北伐的情況類似:此時距離東晉南遷已過百年,而此時關中、豫州、以及青州百姓經過北方胡人反覆廝殺荼毒對於中原王朝的認可已經降到一定程度。這裡如果需要恢復華夏正統的認可,必然需要長期的時間。

況且這裡距離江南的已經距離比較長,況且由南方人組成北府兵北伐夏魏對於騎射和氣候的適應程度都需要調整。所以如果再次北伐最好的方法是從關中、豫州、青州徵新兵,這樣他們對於夏、魏的作戰方式和風格都非常的瞭解(後秦和南燕沒少喝夏、魏作戰)。

劉裕滅燕亡秦後班師回朝是否因為著急篡位?如果堅持北伐能否統一

如果再次北伐河套的胡夏以及幽、並的北魏,依靠江南進行後秦補給就太漫長了。所以必然需要把關中、豫州、青州等地作為補給基地,這都需要新復之地對東晉的認可才行。而這恰恰需要的就是時間。再說如果這次北伐沒有出身北方的王猛孫子王鎮惡在的話,北伐也不可能這麼快獲得勝利(王猛作為前秦的丞相在關中影響深遠)。 所以在滅後秦後劉裕沒有再次強行北伐,選擇了班師回國。

與同是上升期的胡夏、北魏如果硬扛的話必然是個長期的過程。

無論是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胡夏還是鮮卑拓跋珪建立的北魏都是出自遊牧政權,此時正處於上升期沒有達到巔峰。況且鮮卑和匈奴向來是擅長騎射而北方又是他們習慣的戰場,所以這兩個因素疊加起來如果強行北伐難度可想而知。最好的辦法是東晉憑藉雄厚的國力慢慢的和胡夏和北魏耗,就像千年以後的大清王朝與準噶爾汗國那樣透過時間和國力的差距來抹平對方在騎射上的優勢。

劉裕滅燕亡秦後班師回朝是否因為著急篡位?如果堅持北伐能否統一

劉裕當時遇到問題

當時劉裕遠征在外,留在建康監視政敵的心腹劉穆之去世。劉裕為了歸國後路不被切斷,匆忙結束北伐班師回國這是其一。其二咱們前兩條說過,無論什麼情況北伐都需要時間。而已經快六十的劉裕最缺乏的就是時間,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帝王都能活成司馬懿、趙佗那樣長壽。人一旦進入暮年就會相對保守,也許這也是劉裕沒有選擇繼續北伐的原因之一。

劉裕滅燕亡秦後班師回朝是否因為著急篡位?如果堅持北伐能否統一

小結:

綜上所述,劉裕北伐確實是歷史賦予他統一全國的契機。但是歷史同樣製造的這些矛盾劉裕沒有完成克服和跨越,所以也就沒能完成天下一統的歷史使命。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