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古人穿什麼衣服別以為古人很保守,其實穿衣比現代人還開放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蘇軾

近幾年我們看到很多古裝劇,裡面的角色都穿著長袖長裙,雖然仙氣飄飄十分養眼,但也覺得有些許疑惑,因為劇中的人物,不管什麼季節都穿著長衣長袍,那麼夏天他們覺得不熱嗎?

夏天古人穿什麼衣服別以為古人很保守,其實穿衣比現代人還開放

古代時候人們的思想和社會風氣確實比較保守,就算夏天三十多度的高溫,還是穿長袖,其實也不足為奇的。由於當時的科技不發達,沒有消暑用品,那夏天他們是不是過得很煎熬,又是怎麼度過的呢?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可能令我們咋舌。

最初的一葉遮體

在歷史記載中,古人對季節的更替十分講究,他們的衣服服飾也會根據季節不停變換。

夏季用輕薄料子做成的衣服,雖然是長袖,但涼快不少;冬季的時候則穿上厚實衣物,甚至會用棉花做成棉襖以及動物皮毛用來抵禦寒冷。

夏天古人穿什麼衣服別以為古人很保守,其實穿衣比現代人還開放

《中國古代服飾大觀》記載,石器時代的時候就有山頂洞人對服飾有初步認識,雖然那時候沒有先進的縫製手法,但他們也知道冬天用獸皮保暖,夏天用遮體進行降溫和遮羞,尤其夏天穿樹葉服裝真的能讓身體免於暴曬的同時又讓人涼爽。

發展的製衣技術

1936年,中國考古隊在杭州發現新石器時期的良渚文化時期就已經掌握了基礎的繅絲技術,並且運用這個技術製成衣物。不得不說這個發現給我們瞭解古代製衣文化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線索,往大了說讓人們對中華文明的發展也有更深瞭解。

夏天古人穿什麼衣服別以為古人很保守,其實穿衣比現代人還開放

時間來到黃帝時代,蠶絲繅絲技術逐步成型。當時的黃帝的夫人為了推廣這一項技術,開始廣泛教學,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度讓百姓的生活都有了質的改變。

從這裡開始,在炎炎的夏日,人們不再用樹葉遮體,也不需要裹著厚衣服或者動物皮毛,可以選擇涼爽輕薄的絲織品來遮蓋身體,透氣又輕盈,著實生活體驗和生活品質好了不少。

正是因為蠶絲繅絲技術是皇帝夫人進行普及的,後世為了表達敬意所以尊稱她為“先蠶聖母”。以她作為繅絲技術的發源推廣的先河人物,到戰國時期這項技術已經趨於完善。

夏天古人穿什麼衣服別以為古人很保守,其實穿衣比現代人還開放

變化的服飾美學

唐朝時候,女性服飾的上衣由寬袖變窄袖,胸口和脖子大部分露出,長度也變短,下半身則搭長裙,再配一件長衫。顯得整個人落落大方又簡潔美觀,十分清涼舒適。男裝也是遵從這一原則,整個服飾是豐富豔麗的。

時間到了宋朝就發生明顯變化,宋朝受“程朱理學”影響,風氣保守不能夠展示個人性格,所以著裝也遵從這一原則,比較保守端莊。男性服飾取消腰帶和釦子的設計,女性服飾由原來落落大方的低胸裝改成護領衣帶,完全不漏出任何面板,整體創意風格發生極大變化。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服飾在中國的發展中不僅由於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還和文化有很大的關係。

夏天古人穿什麼衣服別以為古人很保守,其實穿衣比現代人還開放

超輕的薄紗素衣

在考古界我國曾出土過一件非常有價值的瑰寶,叫素紗衣。它是一種真的做到薄如蟬翼的紗織衣物,它輕薄到可以毫不費力地塞進火柴盒。

這樣輕薄的衣物,不僅僅是穿上舒適度高更因為夏天穿這樣的衣服非常涼爽。想象一下古人穿著如此輕薄的衣服行走在夏日街頭,面板不會被太陽曬傷也能在寬鬆輕薄的衣服裡保持身體的涼爽。比我們現在穿的短裙恐怕還要舒服。

古籍記載,白居易的朋友要通州辦公,白居易就在友人臨走時送上素紗衣,方便朋友抵禦通州夏日的炎熱,可見在當時素紗衣是人們必備的單品。

夏天古人穿什麼衣服別以為古人很保守,其實穿衣比現代人還開放

但是素紗衣價格高昂,並不是人人都享受得起。普通老百姓夏日怎麼避暑呢?他們會在夏季的時候穿上方便勞作的麻花短褂,然後露出兩隻手臂,讓自己更涼爽,就跟我們現在常穿的短袖類似。而且這種服飾在《清明上河圖》中就很容易看到,當時十分普遍。不得不說古人在穿衣上面也是想盡辦法讓自己保持涼爽。

總結

現代人穿衣搭配更講究美感和個性,因為我們有太多方法讓自己保暖或保持涼爽。而古人要顧及當時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透過自己的智慧從織物著手,讓自己清涼下來。

人類從最開始的“一葉遮體”慢慢發展到今天的豐富多彩,都是多少代人一起思考努力的結果。

參考文獻:《中國古代服飾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