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與周王室血緣最近,卻帶頭與周交惡,使周王聲望一落千丈

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庶弟姬友于鄭,此乃鄭國起源。姬友是第一代鄭國君主,是為鄭桓公。周幽王(鄭桓公侄)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所殺,時鄭桓公為周司徒,一併為犬戎所殺。

鄭國與周王室血緣最近,卻帶頭與周交惡,使周王聲望一落千丈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鄭桓公死後,子鄭武公立。鄭武公死後,子鄭莊公立。正是鄭莊公,於周恆王交惡,鄭國人曾偷入周境盜割莊稼,周恆王怒而發兵伐鄭,鄭莊公與戰,周軍戰敗,鄭臣射周王,中周王肩。本來經過周幽王被殺、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已經威望大跌了,再經過鄭國這一鬧,周王室政令不能出京畿,徹底淪為大諸侯國的爭霸棋子。

按輩分來算,鄭莊公是周恆王未出五服的堂叔,血緣非常相近,那麼為什麼鄭莊公要去跟周王作對呢?這跟當時鄭國所處的位置有關。

鄭國初立時,鄭桓公曾與太史伯做過一番“隆中對”,當週幽王末年之時,諸侯多畔、犬戎也經常兵臨鎬京,鄭桓公憂之,於是問周太史伯:“如今王室多變,當災難來臨的時候,我該逃往何處呢?“

太史伯回答:”雒邑東邊的河水與濟水之南,可為立足之地。“

鄭桓公又問:”立足之後我想往南發展,可否?”

太史伯回答:“不可,南邊是楚國,楚國祝融之後也,此時正強;往南發展必與楚國衝突,不利於鄭。”

鄭桓公:“那向西發展呢?”

太史伯:“西邊秦大夫仲自西向東伐犬戎,幾乎全有周室故地,正在崛起,不利鄭。”

於是鄭桓公乃請求周幽王將封地移到雒邑之東,河濟之南,最終立國於彼處。

此時的鄭國,正當天下之中,東為宋、曹,西接周室,北連衛,南鄰陳、蔡。

鄭國與周王室血緣最近,卻帶頭與周交惡,使周王聲望一落千丈

春秋形勢圖

隨後不久,周幽王被弒,司徒鄭桓公隨死,周平王東遷雒邑。

隨著平王東遷,鄭與周接壤。到了鄭莊公(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時,晉、秦、齊、楚已然崛起,鄭處四國之中,無論是晉南下、齊西進、楚北上還是秦東出,鄭國都擋在中間,是為各國兵家必爭之地。鄭莊公勉強算是有為君主,面對如此局面,他不得不苦思冥想尋求出路。而要不想被四大國霸凌,那就只能自身強大起來了。

鄭國與周王室血緣最近,卻帶頭與周交惡,使周王聲望一落千丈

鄭莊公像

鄭莊公二十四年,宋國宋穆公卒,宋公子馮奔鄭,這給了鄭莊公插手宋國內政的機會,可惜沒動莊公有所行動,宋國就以鄭收留公子馮之名與衛國聯合起來攻打鄭國,鄭國敗,喪失東進機會。

也就在這時,鄭莊公的目光放在了周王身上,莊公二十七年,鄭莊公朝貢周恆王,希望周恆王賜予“諸侯之伯”(霸主)的地位,但是因為鄭國人幾年前曾入周地盜割莊稼,周王乃不加理會。鄭莊公怒,不朝周,並與魯國交換土地,當時,土地分封還在周王手中,鄭莊公此舉無疑是在挑戰周王的權威。

鄭國與周王室血緣最近,卻帶頭與周交惡,使周王聲望一落千丈

《春秋》首篇:鄭伯克段於鄢

莊公三十七年,周恆王以不朝貢之罪聯合陳蔡等國伐鄭,然為鄭所敗,鄭臣祝聸箭射周王,中王肩,王敗而去。這一次的周鄭交戰,將周王室的衰弱暴露在了各諸侯國眼中,各諸侯國見周連中等偏小的鄭國也不能制服,乃紛紛不尊周令,只有在謀求霸權的時候才會佯遵周室,從此周室便淪為各國爭霸的棋子,直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