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造富:老闆分紅9億,送給兄弟姐妹2800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市界,作者 | 齊敏倩,編輯 | 劉肖迎

一條“148一盒的敷爾佳面膜成本僅10元”的熱搜,讓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敷爾佳”)的暴利盡顯無疑。

敷爾佳是我國貼片類專業面板護理行業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品牌,其中醫用敷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械字號面膜”是敷爾佳的龍頭產品,為公司貢獻著一半以上的營收。

2021年,敷爾佳淨利率約49%,這意味著公司每賣出100元的收入,扣除成本、費用、稅收等還能純賺49元。這樣的淨利率只比茅臺低了3。6個百分點,而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淨利率僅約為其三分之一。強大盈利能力下,實控人張立國家族也賺得盆滿缽滿,僅2019年和2020年的兩次現金分紅,就接近9億元。

9月8日,敷爾佳剛IPO過會,準備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眼看上市在即,被曝光“暴利”對敷爾佳來說實在不算好事。不過比起這個,低研發投入下,高盈利和高增長能持續到何時,是更值得公司和投資者思考的事。

四年賺23億,“不差錢”

敷爾佳公司的前身,其實是個銷售公司,公司實控人張立國最早做的是藥品批發生意。

2012年,張立國瞄準了美容護膚和面板修復行業,和合作夥伴哈三聯一起開始研發“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哈三聯負責生產,張立國的華信藥業則負責營銷、推廣和銷售。兩年後,產品研發成功,華信藥業還註冊了“敷爾佳”商標。

四年賺23億,“不差錢”

2016年,這款產品成為國內第一批獲准上市的透明質酸鈉成分的II類醫用敷料貼類產品。之後四年,我國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市場規模從2。3億元增長至41。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接近106%。

擁有先發優勢的敷爾佳,自然享受到了行業爆發的紅利。2017年張立國順勢成立了敷爾佳公司,專門做面板護理產品。

此後很長時間內,敷爾佳依舊只負責銷售,哈三聯則負責生產。直到2021年,敷爾佳才透過換股的形式100%控股了哈三聯的生產公司北星藥業,擁有了生產、研發能力。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敷爾佳賺錢。

敷爾佳“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讓張立國和他的華信藥業踩在了風口上,也是他實現“騰飛”的起點。

能賺這麼多錢,一方面得益於業績規模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強大的盈利能力。

從營收規模看,2018年到2021年,敷爾佳營業收入從3。73億元,增長至16。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64%。其中,醫療器械類產品營收從3。4億元增長至9。3億元。

除了醫療器械型別這個“發家”產品,敷爾佳也開始發力化妝品,對應的業務營收從2018年的3400萬,增長到了2021年的7。2億元,成了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比起業績增速,敷爾佳的盈利能力更加“惹眼”。

根據敷爾佳披露的資料,

2018年到2021年,四年之間公司賺了23億元。

2018年到2020年,敷爾佳的毛利率基本維持在76%—78%之間。2021年,由於公司100%控股了生產公司,所以毛利率提高到了82%左右。

其實敷爾佳的毛利率水平,基本和業內可比企業持平,比如近幾年貝泰妮的毛利率也維持在76%—82%之間。不過,敷爾佳的淨利率,遠高於同行,甚至直追茅臺。

這跟敷爾佳的渠道選擇有關,目前敷爾佳仍以線下經銷模式為主,2021年公司線下經銷渠道收入10。5億元,佔總營收63。8%。經銷模式下,公司不需要承擔市場推廣等費用,所以費用率比同行更低。

而且,敷爾佳應收賬款極少,賺的錢基本都能實打實變成現金流。2019年—2021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7。3億元、6。7億元和8億元。

2021年1月—2月,公司醫用敷料的採購單價為9.8元一盒,而其官方旗艦店醫用敷料產品非活動銷售價格則為148元或199元一盒。

截至2021年底,敷爾佳公司總資產20。94億元,其中最多的就是錢了,賬上的貨幣資金就有5。78億元,理財產品5。61億元,佔總資產的54%。

敷爾佳披露的一份資料顯示,2018年—2021年,張立國及其直系親屬,透過現金分紅等收入8。77億元。有“財力”,花錢也大方,同時間段內張立國贈與哥哥、姐姐等親屬2800萬元。

不得不感嘆,追求美麗是真的費錢,一張小小面膜也有如此強大的造富能力。

如此強大的盈利和回款能力下,敷爾佳公司及實控人太“不差錢”了。

拉長時間線看,絕大多數盈利能力強的那些所謂“暴利”行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悶聲發大財”後,都會因為賺錢而吸引更多參與者入場,最終行業競爭加劇,暴利也將不復存在。

敷爾佳大機率也難逃這種規律。從公司整體業績表現看,

增速放緩,研發待加強

2019年,敷爾佳營收同比增長259。4%,2020年、2021年和今年上半年這一資料則掉到了18。1%、4。1%和2。9%。同期,敷爾佳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31。2%、-2%、24%和1。6%。

分產品來看,敷爾佳醫療器械類產品從2019年到2021年,基本都維持在9億元左右的營收,增速微弱;2021年其化妝品類營收7。2億元,營收增速也從2019年的1027%下滑到了2。4%。

增速放緩,研發待加強

敷爾佳醫用敷料產品剛出現的時候,醫美機構、專業的醫療機構等曾是其重要渠道,但現在情況正在變化。一位醫美機構的院長曾跟我們透露,

2020年以來,敷爾佳的業績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公司的另一塊業務化妝品,定位為功能性護膚品,這是近年來化妝品行業快速增長的“黃金賽道”,不過競爭也很激烈,從目前的規模和市場格局看,敷爾佳跟同行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貝泰妮是國產功能性護膚品龍頭企業,2018年到2021年其護膚品業務營收從10。5億元增長至36。3億元。相比之下,敷爾佳的化妝品業務規模稍顯遜色。

功能性護膚品的特點就在於“功能性”強,背後其實是科研做支撐。

出現這樣的局面,和行業競爭激烈不無關係。

敷爾佳的研發能力一直備受質疑。2021年,其研發人員僅有6名,研發投入524。3萬元,雖然較2019年的60。4萬元有明顯的增長,不過研發費用率還是遠低於同行。

之前,敷爾佳的渠道相對單一,以線下經銷渠道為主。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公司也在積極佈局線上渠道,2021年其線上收入已接近6億元,佔總營收36%左右。

她所知道的醫美機構,現在很多已經不再用敷爾佳的產品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如今醫用敷料選擇性越來越多,敷爾佳不具備價格優勢,“作為耗材,敷爾佳的成本實在太高了。”

2018年到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從0。21億元增長至2。64億元,對應的銷售費用率也從不到6%增長到16%。其中公司在天貓平臺的推廣服務費就從不到50萬元,增長到了1。4億元。

為了增加曝光度、提升品牌形象,敷爾佳還相繼贊助了《妻子的浪漫旅行4》《誰是寶藏歌手》等綜藝節目,還請了趙露思等明星做形象代言人。

隨著公司線上渠道銷售的增加,以及化妝品業務佔比的提升,未來敷爾佳或許在渠道、產品結構上會越來越像貝泰妮等同行。敷爾佳遠高於同行的盈利能力,又將能維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