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什麼香氣的肉桂都能做出來?巖茶的這4個誤區,茶友,你別踩坑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大魚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年的巖茶春茶季,快要開始了。

武夷巖茶裡,肉桂和水仙等主流品種的名氣是最大的,但它們卻不是最早開採的。

每年在武夷山,做茶師傅們都是先拿一些早生種練練手,才正式進入到忙碌的做茶季。

做茶季,是茶農最忙的時候,用當地人口中最愛用的一個詞就是“像打仗”。

一旦開始採茶後,每天的生產任務都很緊,要安排採茶工採茶;採下來的茶青還得及時挑下山;攤晾與曬青結束後,往往還要連夜做青……

一環接一環,一刻也不能停。

這種緊張、忙碌、片刻不能耽誤的緊張氣氛,確實像是在打仗。

因為稍微一鬆懈,就有可能會做壞一桶青,這樣的損失可就太大了。

週末在給武夷山的茶農朋友打電話時,她還提到,接下來又要有得忙了。

那位朋友平時負責看店與銷售,而她老公管做茶,兩人分工合作。

但到了茶季時,作為女主人她要負責帶山,帶採茶工們去採茶,每天也要起一大早東奔西走,盯著採茶程序與茶青採摘質量,忙到焦頭爛額……

電話那端,朋友始終是一股如臨大考的緊張感。

然後,我給她講了幾個最近看到的網友留言,一下子把她逗笑了。

在巖茶春茶季開採前夕,茶友們如果聽到下面這些錯誤言論,可不要再信了!

《2》

錯誤言論之,巖茶要什麼香氣,統統都能做出來?

之前,寫過一篇介紹肉桂蜜桃香的內容。

然後,有人過來抬槓:這有什麼稀罕的,巖茶本身的香氣就這麼多,焙過火以後,你要做出什麼香氣,就有什麼香氣!

我把這段留言,念給朋友聽,朋友大笑。

“真有人敢這樣說?你把他找出來,我給他開上W的月薪,請他過來做茶!”

其實,朋友的話,只是調侃。

真正的巖茶加工,遠沒有這麼簡單。

單單是一句簡單地“看茶做茶”,就已經讓人感覺到“非常nan”!

像是不小心遇到雨水

時,雨天採下來的茶,青葉內的芳香物質有限,哪怕做茶技術再高超,也不能做出高揚的茶香。

另外,巖茶的香氣還分品種香、山場香等。

用黃觀音加工,打破天也做不出肉桂的桂皮香來。好比是讓廚子用海帶做湯,不論如何也做不成海參味!

另外,武夷巖茶的香氣,還得靠山場。

外山茶再怎麼做,也不出正巖茶的風味。

SO,要想讓一款巖茶做出想要的香氣,天時地利與人和,缺一不可。

想要什麼香,就能做出什麼香,敢說這種話的人,不過是吹牛!

《3》

錯誤言論之,新茶季,是淘巖茶的好時機?

人間四月天,風景正美。

武夷山,作為旅遊城市,一年到底遊客都不會少。

不出意料,四月底和五月初的這段時間,天氣不冷不熱,春光正好的時候,是每年的武夷山旅遊旺季。

特別是到了五一,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快處於客滿的狀態。

很多人,喜歡在茶季到武夷山走走逛逛,順便還想淘些茶。

其實,很遺憾地說,新茶季不是淘茶的好時機。

因為這個時候,不論是武夷巖茶,還是正山小種,遠沒到新茶上市的時候。

選擇這個時候去武夷山淘新茶,那麼,願望基本要落空了。

尤其是,每年的新茶季,武夷山的做茶人忙得像打仗。

這段時間,還是留給茶農們安心做茶為好,不建議茶友們這時候趕過去湊熱鬧。

畢竟,在四月、五月、六月這段時間,巖茶新茶還沒上市。

這段尷尬的空窗期,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淘不到新茶,只能淘到陳茶與老茶。

要想喝巖茶的新茶嚐鮮,從經驗看,最快也要等到7月,才是輕火、中輕火巖茶上新的時間。到那會,趁著暑期檔才淘新茶,也不遲!

(小貼士:如果你打算到武夷山淘茶,得要有一個強大的鐵胃,不然,等到大批毛茶扎堆亮相時,一杯接一杯喝下去,沒等試幾款茶,就容易讓人喝到頭暈與茶醉。)

《4》

錯誤言論之,到了武夷山,一定能買到好茶?

武夷山產好茶,這點不假。

但不是每個人,到武夷山一遊後,都能滿載而歸,淘到自己心儀的好茶。

如果只是湊熱鬧地淘點伴手禮,很容易踩到雷。

要想買好茶,首先,你得清楚,好巖茶的標準是什麼?

像根本沒焙火的毛茶,那距離好茶的差距,還離得有點遠。

優質巖茶按前人的講究,要具備“香清甘活”特徵。

換言之,也就是平時常提到的,有香,有水,有韻。

香氣要好,茶香落水,香氣持久,聞起來香氣不會發膩,喝完茶後嘴巴里還能留下茶香。

湯感要好,茶湯醇厚,喝起來順滑綿柔,而不是寡淡無味,像是白開水那樣,薄而無韻。

而至於韻,這點說起來比較抽象,往簡單地理解,就是一款茶讓你喝了還想喝,不斷回味,才算是好茶!

《5》

錯誤言論之,你沒去採茶,所以你不是茶農?

那通電話聊到最後,朋友還給我提供一個新料:

原來朋友在上星期,接待了一個外省客戶,對方還好奇地問過她:

“我看現在各地的茶農,都在忙採茶了,你怎麼沒去採茶啊?”

言外之意,你沒去採茶,所以你不是茶農!

一聽這話,朋友說她當時都愣住了。

不過還是好脾氣地解釋,一方面,那會還沒到巖茶採茶的時機。

另一面,茶農也分好多種,不一定每個都要負責採茶。

是的,茶農只是一個廣義詞彙。

自己家有茶山,自己採茶或請別人採茶,然後直接賣茶青,算茶農。

自己家沒有茶山,但替別人管理茶園,做專門的茶園職業經理人,不負責採茶與做茶,但他們有從事茶葉生產,也算茶農。

自己家裡有山場,有種茶,有茶廠的,也算茶農。

最後,只是在春茶季時,專門替東家採茶的採茶阿姨/採茶工,他們也算茶農的一種,只不過他們只負責採下僱主家的茶青,不參與做茶,更不參與後期茶葉銷售……

同樣是茶農,但卻能分出好幾種。

“茶農”二字,只是統稱,不一定非要參與採茶,才是茶農。

沒采茶就不算茶農,這樣的神邏輯,難不成,沒有長髮及腰,就不算女性?

這太搞笑啦。

《6》

很多新手在剛剛接觸巖茶時,喜歡喝綠茶的經驗,直接套在巖茶身上。

比方說,很多人覺得,只要春茶開採了,就立馬能做好上市。

殊不知,巖茶是一類極度慢熱的茶。

即便是開採後,還要經歷漫長的後期加工。

尤其是,當你想要買到焙火足,焙火透的巖茶時,大多要等到下半年。

即便是茶季開始,那也僅是意味著,2021年的巖茶拉開了採茶/做茶序幕而已。

要守到成品茶嘗試,時間還早得很!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