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上長青苔,就是正巖茶?分辨巖茶山場,苔蘚說了不算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大魚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不得不說,春茶季裡,採茶實在是件辛苦活。

有一次,帶山師傅領了6、7個採茶阿姨去採茶,我們一路緊跟在後。

到了地方後,負責帶山採茶的師傅,大手一揮——“這邊,快,這邊都是我們!”

只見數個採茶阿姨們,一擁而上。

PS:採茶阿姨們的工資跟茶青重量掛鉤。

雖然大老遠的徒步走上山,體力消耗很大,但一旦採茶開始,阿姨們的積極性都很高,連閒聊的工夫都沒有。安靜地快速採完一片茶後,還有下一片茶要採,做茶季的採茶任務量安排緊,片刻都耽誤不得。

於是,後面才跟上來的小龍女,端起手機剛想拍影片,然後她就鬱悶了。

因為邊上那幾株茶樹發出來的青葉,還沒幾分鐘,就已經被採成禿頭,鏡頭一掃,畫面效果著實不理想。

然後,小龍女在前面往裡走,打算搶拍下“漏網之魚”。

但說時遲,那時快,最前面有位阿姨一腳踩空了!

那位阿姨從半米高的茶園田埂邊直接摔了下去,還好是臀部著地,並且底下是鬆軟的土層,除了褲子和衣服上弄髒了點泥外,人倒沒事。阿姨站起來沒休息兩分鐘,又接著去採茶了,沒有大礙。

我走過去觀察,那位阿姨摔下去的地方。

原來邊上有塊石頭,因為石塊上長滿了溼滑的青苔,才會讓人走過去時,一不小心就踩滑摔跤。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直播時,有茶友提到的問題:

為什麼茶樹會長青苔?只有老樹才有嗎?還是跟山場有關?

其實,從各大山場走下來後就會發現,青苔的分佈足跡遠比你想象中的要廣!

《2》

正巖山場裡,只有老叢或老樹身上才會長青苔嗎?

這樣的想法,當然是錯的。這顯然是低估了苔蘚類植物的繁衍能力。

巖茶裡,像水仙、梅佔等喬木型別的茶樹品種,要想達到“老叢”這個級別,最少要經歷60年的光景。

即便是門檻再放低些,也得滿50年才行。

而一處空地,在溫度、溼度、 空氣質量適宜的情況下,要讓它佈滿青苔,簡直太容易了。

不用等60年,也不用等50年,甚至連3個月都不用,就能長滿綠油油的一片。

之前,去武夷山一位茶農家裡喝茶,從正門剛進去,他家擺了個非常大的魚缸在養金魚。

並且在魚缸旁,他還專門從自家茶地裡挖了一片青苔,放在假山上養著。

那天在喝茶時,他還閒聊到,這青苔漲勢太猛了。才不到幾個月就長滿了,並且還

長出到

一邊的牆壁,清都清不掉……

聽到這話,我很汗顏,因為我們在福州里養過的那些菖蒲、青苔等,一盆接一盆到最後都是命運多舛。

看來,是環境沒選對。只要生長條件合適,青苔這類植物擴張地盤的速度非常快。

正巖各大山場裡,因為小氣候環境相對清涼的緣故。

茶樹枝幹、壘石石塊、以及有溪流經過的山岩旁,清一色都分佈著青苔苔蘚。

所以,茶樹底部長有青苔,跟是不是老叢沒有關係,主要還是看氣候。

不過相比一般茶樹,老叢水仙等茶樹身上,因為年久日深,不斷積累的緣故。

一眼看去,茶樹身上看起來青苔會掛得更多而已!

《3》

茶樹身上掛青苔,是正巖茶的標配嗎?

不是,正巖茶的辨別門檻,哪有這麼低。對於青苔苔蘚而言,但凡環境潮溼、空氣溼度大的地方,都可以存活。

不管是正巖、半巖,還是外山,要想讓茶樹身上長滿青苔,簡直是太容易了。

常言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從來沒有去過茶山,沒有摸過茶樹,沒有實地走訪過的茶友,從圖片上識別巖茶山場時,可千萬別覺得,茶樹身上掛著青苔就是好山場。

甚者,覺得茶樹枝幹上掛著的青苔多,就是正巖茶的標誌。

因為這樣,實在是大謬。

前文已經說了,只要條件適宜,青苔分分鐘能長滿牆!

所以,從茶樹身上是否

帶有青苔

,不能看出具體的產地資訊。

按那位朋友的養青苔的經驗,養在陰涼處,不能太曬,有一定漫射光線或者半陰環境最好,定期要噴水增加空氣溼度,但又不能直接將青苔當成水草那樣浸在水裡……

聽完後,第一時間覺得這番心得體會,跟茶樹種植的條件是一樣的。

茶樹喜陰喜溼,不喜歡過分強烈的光照,種植在半陰以及漫射光多的環境為好,並且土壤要透氣,不能積水,不然會有爛根的風險。

看來,正因茶樹與苔蘚之間的生長“脾性”相近,所以它們才能做到,在三坑兩澗的各大山場裡,和諧共生。

《4》

茶樹身上長有青苔,做出來的茶會有青苔味嗎?

不會,這點可以給大家一句準話,正巖茶不會做出青苔味。

並且,老叢水仙的叢香也不該是青苔味或者苔蘚味。

尤其是正巖老叢水仙,像慧苑坑老叢水仙、馬頭巖老叢水仙、水簾洞老叢水仙等,它們呈現出來的叢香,以木質香為主。

這種木質香,帶有茶樹歷經多年歲月沉澱的沉著、沉穩感。

當梅佔、水仙等茶樹,在正巖山場紮根已久後,葉片內的纖維逐漸變粗,內質積累日愈豐沛。

將它們採下,經過做青、焙火等流程,做出成品後。

取出一泡茶,燒開沸水進行沖泡。

正巖老叢水仙沖泡出來的茶湯,理應具備的特點是:

第一,茶味充足,快出水沖泡不用擔心沒味道;

第二,湯感醇厚,茶湯裡的稠滑、飽滿、滋味綿柔程度,遠勝一般巖茶。

第三,耐泡,茶味不易被泡淡。

第四,叢香凸顯,且帶有水仙本身的蘭底。

第五,巖骨明顯,每次嚥下茶湯,嘴巴里的茶香甘香回味,源源不絕……

而青苔味,認真說起來,這種聞起來帶著植物腥氣的氣味,在茶香組成裡並不入流。

嚴格來說,青苔味不能歸入茶香,而是一種氣味。並且這種氣味不該出現在正巖茶身上。

如果說,茶樹身上帶有青苔,做出來的茶就有青苔味。

那麼,所有的茶樹都長在土壤裡,為什麼從沒有人說,一款茶該要有“土味”。

顯然,這種說法邏輯太奇怪,並不對勁!

《5》

茶樹身上長青苔是自然現象。但凡空氣潮溼的地方,都會有分佈。

還記得,生物課上有專門介紹過,苔蘚類植物對空氣質量比較敏感。在空氣質量欠佳的地方,苔蘚們壓根長不起來。

還有一次,在跟一位茶學科班出身的朋友,聊起到這個話題時。

他還給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苔蘚植物號稱自然界拓荒者。許多苔蘚植物能分泌一種液體,從而緩慢地溶解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的風化,促成土壤的形成,從而給其它植物生長開路,在生命起源時,沼澤陸地化……

停停停,按這樣說,正巖山場巖壁上的青苔們豈不是在當“搬運工”?

它們將風化巖內部的物質,不斷剝蝕出來形成“粉末”,匯入土壤裡,然後讓正巖茶身上的巖韻特徵更明顯?

朋友給了我肯定的回覆。

這個新發現,讓我一激動無比,還以為正巖山場內的青苔苔蘚等要長得越多越好。

不過,學理工做科研出身的朋友,腦細胞永遠都是嚴謹的,他很快就打住了:“不行,有些苔蘚蕨類會跟茶樹搶養分,太多了不好……”

究竟,茶樹身上長出青苔,對最終的茶葉品質有何影響?這個命題,還得交給專門人員去研究。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對巖茶來說,絕不是老叢茶樹才會長青苔。

也絕不是,青苔長得多,就能說明是正巖。

更不應該是,茶樹身上有青苔,就會導致做出來的茶帶有青苔味!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