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安史之亂”預言家|涼茶的代言人|何求美人折

張九齡

,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被譽為“

嶺南第一人

”,他所建的梅嶺古道成為連線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後人譽之為“

古代的京廣線“。

【張九齡】“安史之亂”預言家|涼茶的代言人|何求美人折

1

【“安史之亂”的預言家】

安祿山討伐奚、契丹失敗後,按照朝廷典章應執行死刑,皇上卻赦免了他。張九齡上奏說:“安祿山狼子野心,面有謀反之相,請求皇上根據他的罪行殺掉他,希望斷絕後患。”

皇上去沒有聽張九齡的建議,在張九齡死後不久,安祿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亂”,從而導致唐朝迅速從“全盛”走向沒落。

涼茶的代言人

相傳張九齡返故里,不久所患的瘴癘就是日喝兩碗金銀花、淡竹葉、羅漢果、甘草等藥用植物熬製的涼茶得以見好。從此,人們為了表達張九齡對社會的巨大貢獻,

命此涼茶為“張九齡”涼茶。

賢士的標杆

宰相推薦賢士,

皇上一定會問: 節操、品質、度量能夠像張九齡嗎?“

著名詩人張說稱張九齡為“

後出詞人之冠

”有詩《感遇》12首,

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

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可相提並論,其中“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一聯,更是張九齡高潔情操的寫照。 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如:《望月懷遠》一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

【張九齡】“安史之亂”預言家|涼茶的代言人|何求美人折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懷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唐詩的名句之林中,這可能是最自然清遠的一類

。後來,蘇軾的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共此時

”指海上明月之時,遠隔天涯的雙方均共對此一輪明月而彼此思念。

月在詩中成為貫穿始終的抒情線索。

從開篇的海月初升,到對月相思懷遠,再到滅燭憐光,望月露滋,以月贈遠,最後辭月還寢,筆筆不離明月,寫明月又筆筆不離相思懷遠之情,但又筆筆都不重複。

月在詩中,

時而是雙方聯絡的橋樑,時而是引起懷遠之情的媒介,時而是對方繾綣柔情的象徵,時而又是欲寄相思的憑藉。

同一明月,所引起的聯想,所寄寓的情思各不相同,但又顯得那樣自然妥帖。可謂變化多端,妙用無窮。

對照一下白居易的詩句“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可以明顯看出白居易詩比較直露,而張九齡詩比較蘊藉。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張九齡】“安史之亂”預言家|涼茶的代言人|何求美人折

3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

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

展示的是一種內在自足的人格美和對這種人格美的自賞。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蘭葉盛於春,桂花榮於秋。春蘭、秋桂這兩種具有幽潔芬芳美質的事物作為貫穿全篇的象徵性意象。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讚美春蘭秋桂既同具欣然生意與幽芳美質,故自然而然地成為春秋佳節的典型標誌。“

自爾”二字

,強調的意味雖很明顯,出語卻從容自在,表明其擅美於春秋佳節完全取決於其內在的生命力和美質,不必假借任何外在的力量。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全篇寓意的集中表現

。“本心“,指本性,”美人“指君主。 春蘭秋桂本性芳香幽潔,即便沒有“美人”的賞愛,也絲毫無損於它那幽芳的本性,以比喻具有高潔品格計程車人即使得不到君主的賞識,也不減其人格美的光輝。

【張九齡】“安史之亂”預言家|涼茶的代言人|何求美人折

封建時代的才士為了施展自已的才能,實現遠大的抱負,總是希望得到君主的賞識知遇,並常常因此犧牲獨立的人格。這是一種歷史的悲劇。

這首詩的春蘭秋桂作為幽潔芬芳品格的象徵性意象,突出強調人格美本身的生命力和道德、審美價值,認為即使得不到君主的賞識重用,也無損其品格的光輝與影響力。

這是一種對自身人格的高度自信自賞,是獨立人格意識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