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封面:外企敗退,值得高興麼?

外企從中國“敗退”,中國將擺脫“世界工廠”標籤,是好事麼?

如今,越來越多的外企開始撤出中國。比如三星將生產線搬出中國,並投資170億美元在越南建廠,蘋果在印度新建了6條生產線。

有很多人為此歡呼,稱:“世界工廠”的標籤,中國終於可以拿掉了。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真的不需要這些外資製造業了嗎?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外資製造業撤出中國的原因,我們自己的企業真的能克服嗎?“玻璃大王”曹德旺的一句話打破很多人的“幻想”。

曹德旺說:外資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一、外資製造業為何退出中國市場?

在上世紀末,中國經濟開放政策引來了大量的外資製造業。外資製造業們也憑藉著優質的產品、良好的口碑,成功紮根中國市場數十年。但看似波瀾不驚的繁榮之下,問題卻在不斷累積。以至於在最近幾年,外資頻頻撤出中國市場。究其原因,主要有3點。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1、民族品牌的崛起

近些年來,隨著很多中國企業自身技術的快速迭代,資金、人才、技術儲備與日俱增,讓那些原本有較寬“護城河”的外資們,越來越缺乏競爭力。中國企業從人才培養,到技術沉澱,以及配套的金融服務,都形成了一條穩定且可持續的供應鏈。並憑藉著不輸於外資的產品質量,在國人心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比如格力電器、華為等,甚至超越外企,成為自身所在行業的全球領跑者。

隨著近些年來民族品牌的不斷曝光,承擔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大。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國人們更願意支援一些國產品牌,比如最近為鄭州捐款5000萬的鴻星爾克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2、外企跟不上中國市場變化

一直以來,很多外資企業雖然重視中國市場,但卻從不給中國市場的管理者放權。以至於中國的管理者很難為適應“本土化”的要求,做出及時調整,這嚴重地影響了中國使用者的體驗。

例如當中國市場需要一款新型的產品時,首先會提交到國外總部稽核,再以外國人的視角來評判中國產品。即便稽核通過了。而這一來回少則半年,多則幾年。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2005年前後,當時國人開始崇尚“草本”、“自然”等標籤,但寶潔公司足足花了2年的時間才完成好這一個產品。而跟上風向變化的國產品牌雲南白藥、自然堂等順勢崛起,搶佔市場。

決策鏈條過長,使得很多外企在消費理念和方式快速變化的當今,很難精準地抓住中國使用者的需求,逐步淡出了中國市場。

3、人工成本增加

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是導致外企撤離中國最直接的原因。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紅利的優勢持續釋放。20年前,我們聽到更多的是“欠農工錢”,但很少聽到“用工荒”。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但近10年,我國用工環境發生了較大逆轉,我國的勞動人口已經下降了3000萬左右,工資卻上漲了2倍。而更讓外資企業無奈的是,即便開出了高工資,也招不到人。這也導致“用工荒”成為很多製造業企業的“新常態”。

面對上述三方面問題,外資製造業在中國的市場空間被擠壓,利潤越來越薄,甚至出現虧損,自然就沒有再留下來的必要了。而人口資源豐富、工資相對便宜的東南亞國家,成為了外資製造業的“新寵”。

二、為何如今的年輕人“以進工廠為恥”?

隨著外資製造業的不斷撤離,為中國品牌騰出了一定的市場空間。但為什麼曹德旺會說:不能讓外資製造業撤離呢?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曹德旺曾解釋說:中國製造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強大,外資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同樣會遇到。比如:如今的年輕人“以進工廠為恥”。

曹德旺說的這個現象真存在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

1、待遇差

如今很多工廠經常需要兩班倒,工資待遇和勞動強度不匹配,並且會強制加班。熬壞了身子,才可能拿到一份理想的工資,這是很多年輕人所不願意承受的。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工廠招工基本工資大概在5000元左右,而且還是加班之後的平均工資,而相反送外賣、送快遞卻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熱門職位”。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根據《2018快遞員群體洞察報告》,我國快遞員平均工資為6200元,月薪過萬、甚至幾萬的快遞員比比皆是。

2、工作環境差

工廠一般都是流水線作業,工作內容重複,長時間重複勞動讓人覺得枯燥、壓抑。在飲食和住宿方面,工廠的工作餐並沒有所謂的“美食”,住宿多為集體宿舍。像格力、福耀玻璃這類為員工提供單人間的企業少之又少。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而送外賣、送快遞雖然每天風餐露宿,但更加自由。而且哪怕在一、二線城市,都能找到工作。

3、沒有晉升空間

在很多工廠裡,因為工作內容機械,不需要較高的學歷支撐,簡單培訓後即可上手操作。所以,很多工廠1個管理人員足夠管理幾十、甚至上百名基層工人。上升空間小,想改變現狀只能換個公司試試。

而且隨著人工智慧越來越普及,很多工廠都在推出“關燈車間”,即不需要一個員工,實現全智慧化作業。重複性勞動的工種只是過渡需要,終究會被淘汰,誰還會在工廠裡等著自己隨時“被勸退”呢?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崛起,電商、直播、自媒體等都成為了年輕人的新選擇,這些工作體面,每天都能接觸到新事物。而工廠儼然已經處在就業鏈的底層了。

三、中資企業,如何應對“用工荒”?

原本隨著外資製造業的撤離和民族品牌的崛起,在14億消費群體的巨大市場之下,中國製造業會得到一個良好的發展,但“用工荒”、“招人難”等問題的暴露,為中國製造業的前景蒙上了 一層陰影。

正如曹德旺所言,外資所遇到的問題,也我們也無法繞過。而如何正視和解決這些難題,就成了中國製造企業發展亟需解決的關鍵。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1、企業管理者

企業管理者的觀念上要改變。當年那個高強度作業、低工資待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企業更應該培養高新技術人才。尊重勞動成果,提高勞動收入,讓員工更有成就感。

2、求職人員

其次從求職人員的角度,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絕對不是工廠流水線裡的一顆螺絲釘,不是自由散漫的簡單技能提供者,而是具有複雜知識背景的綜合型人才。

外企“敗退”,值得高興?曹德旺: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躲不開

四、結語

外資製造業撤離中國,我們沒有資格驕傲,外資遇到的問題,中國自己的企業同樣會遇到。中國的製造業亟需改革,而讓年輕人們重新走進工廠,是製造業改革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