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六、七年前,我在省圖借過一本書,《我們為什麼不說話》。

大概因為這是我看過的第一部動物科普類書籍,加之標題實在有意思,闡述的理念對我也很新鮮,所以我時不時就會搜一搜。

最近又在豆瓣閒逛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作者Temple Grandin的傳記電影,簡直驚喜。

這部以她名字命名的電影,有一個更為直白的中文譯名——《自閉歷程》。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以下人物經歷主要為電影內容,與真實情況或有出入)

Different, but not less。

Temple Grandin出生於1947年,直到四歲都不會說話,性格古怪,在孩子中不合群,也不玩玩具和洋娃娃,被診斷為自閉症。

Temple的媽媽是哈佛畢業的高才生,但當時恰逢二戰結束,成千上萬計程車兵回國,美國政府為了解決退伍士兵就業問題,開始用種種手段引導女性迴歸家庭,成為全職家庭主婦。Temple的媽媽大概也是其中之一。

在得知女兒的病情後,Temple的媽媽沒有放棄。儘管醫生建議送Temple去特殊的寄宿學校,但媽媽堅持自己教導女兒,教她說話和基本禮儀。

養育這樣的一個孩子,困難可想而知。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Temple很抗拒和人的肢體接觸,由於無法很好地區分和表達情緒,使得她無法理解周圍的人,經常遭遇情緒崩潰和爆發,也讓周圍的人敬而遠之。

但當Temple一學會說話,媽媽還是送她去了學校,希望她能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逼迫”她學會自力更生。

自閉症患者時常會做出一些與常人不同的舉動,面對新環境或外界刺激,他們可能會透過原地旋轉、在地上打滾、拍打等方式來撫慰自我。在人群中,也能一眼看出他們的不一樣。Temple和人交流時,不會直視對方的眼睛,語速飛快,且經常重複。

在又一次受到同學嘲笑後,Temple憤而拿書反擊,結果被學校開除。

媽媽實在沒有辦法,聯絡到了一所寄宿學校,可以接收有特殊情緒、精神行為問題的孩子。慶幸的是,在這裡,上帝為Temple打開了一扇門,她遇到了科學老師Dr。 Carlock。

初一見面,Dr。 Carlock就注意到了Temple對科學不同尋常的興趣。在媽媽不忍心,想帶Temple離開時,他極力說服她讓女兒留在這裡上學,並給予她信心,Temple只是與眾不同,並不意味著她就比別人差。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事實上,Temple哪裡是不差,簡直可以稱得上天才。

多數自閉症患者對聲音和顏色都很敏感,雖然這或許不利於他們的精神狀態,但也讓他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看到常人忽略的諸多細節。

Temple非常聰明,對影象資訊異常敏銳,看過的東西過目不忘。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Dr。 Carlock意識到了她的才華和天賦,有意加強了對她的引導和啟發,成為Temple走上科學道路的引路人。

在Temple因為畏懼不想去大學時,是Dr。 Carlock鼓勵她:“將大學想象成一扇門,一扇將為你開啟一個全新世界的門,你需要做的就是決定走進這扇門。”

Temple聽進去了,並且勇敢地打開了人生中的每一扇門。

Squeeze machine / Hug machine

在正式邁入大學校園前的那個暑假,Temple被送到姨媽家的農場體驗生活,第一次接觸到了規模化的牲畜養殖及屠宰系統。

自閉症讓她得以與被捕食者共情,她愛上了和牛打交道。

有一天,Temple看見農場工人將牛趕入一架奇怪的機械裝置,原本掙扎躁動的牛,一鑽進去便被牢牢鎖住,但牛也奇異地安靜下來,顯出溫順的樣子。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姨媽告訴她這是在給牛打預防針,架在機器上是為了防止它亂動,而牛喜歡這樣。

在一次情緒崩潰後,Temple躲進擠壓器,把自己關在裡面,竟也獲得了平靜。

進入大學後,新的環境和陌生的老師同學,都讓她精神繃到了極點,食堂的自動門在她眼裡如同中世紀的斷頭臺,尤其讓她害怕。

於是她開始嘗試在宿舍裡自制擠壓器,這一幕直接嚇走了初次見面的室友,機器也被學校沒收扔進了垃圾箱。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儘管媽媽很愛Temple,但也並不總能理解她,她認為這種行為會讓“怪胎”的標籤貼得更緊。但幸運的是,Temple總能遇到支援她的人,這一次,姨媽堅定地站在她這邊,出面和校方談判。

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老師一句“這不科學”激怒了Temple。Temple提出要以實驗來證明擠壓器的有效性,她設定了對照組實驗,請同學們試用,並仔細記錄下每個人的使用感受。

結果正如Temple所料,大部分人覺得放鬆,心境更為平和。學校的老師認可了這個研究結果,公正地對待Temple,允許她保留機器。

對Temple來說,擠壓器給了她“得不到”的擁抱。靠近其他人會讓她害怕,但擠壓器,就像在地上打滾或自我拍打一般,被一些平面的東西所包圍,會生出一種平靜感或安全感,宛如一個孩子得到一個擁抱。

擠壓器排解了她的壓力,讓她能更好地適應周遭的環境,她順利從大學畢業,並一路攻讀至博士,後就職於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從事她熱愛的畜牧科學研究。

Nature is cruel, but we don’t have to be。

巧的是,在我這兩天看的講述農業高中生活的動畫《銀之匙》(就是我想大喊“真好看”的那部!)裡,來自城市的八軒,和周圍的農家子弟,就牛、馬等經濟動物的歸處產生了不少觀念上的碰撞。

在去看賽馬時,同學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家畜的世界裡,努力沒有意義,只要輸了,就會被迫引退,多數的結果就是變成盤中餐。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Temple或許就是人類中,相對較為理解牲畜的那一種。她對外界的敏感,導致她患病,但也讓她更能理解被捕食者,視覺主導的思維模式也讓她善於發現干擾系統執行的細小差異。

她喜歡牛和其他家畜,關心他們的生存條件,也想要做點什麼。Temple認為,我們出於生存的需求,或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需,才繁殖、飼養它們。就算這些牲畜逃不開成為肉製品的命運,但它們依然值得我們給予基本的尊重。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難能可貴的是,她沒有簡單粗暴地提出一些空洞的口號,更沒有站在道德高地強迫他人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從農場主和飼養人最關心的經濟效益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實現兩者利益的統一。

於牛有益的,對生意也有益。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她親身鑽進為牛設計的通道,以牛的視角觀察,發現地面積水的反光、太陽下鐵鏈的晃動、懸掛的衣物等都會引發牛的不安,讓它們止步不前。它們不會走進暗的地方,想看見自己要去哪裡。

在實地研究的基礎上,她為屠宰場設計了一整套人道主義系統,並在腦中反覆檢測每一個可能的細節。

沒有人想成天生活在被獅子捕食的陰影下,透過Temple的系統,至少牛在被屠宰前不會長期活在痛苦和害怕之中。

同時,Temple還設計了一套動物福利稽核表,確保加工廠裡的動物受到人性化的待遇。她摒棄了含糊不清的主觀稽核標準,如“儘可能少地使用電棍”“地面不能太泥濘”等,轉而採用結果導向的稽核指標。

第一,有多少牛是一次性昏厥或者是一次性斃命的,這個數目不能少於95%。

第二,有多少牛昏厥後完全失去意識,這個數目必須是100%。

第三,在處理過程中有多少牛發出呻吟,如尖叫、吼叫、或者哞哞叫,這些都是在說“好疼呀”或者是“好害怕呀”,這個數目不能超過3%。

第四,有多少牛摔倒,這個數目應該小於1%。摔倒在地會讓牛感到非常恐懼,而正常情況下如果地板不太泥濘,牛是不會摔倒的。

第五,使用電棍的次數不能超過25%,即每100頭牛中,不能對其中25頭以上的牛使用電棍。

——《我們為什麼不說話》

此外,一些虐待行為,也被列入了“一票否決”的名單。

如今,Temple設計的人道主義系統得到了廣泛應用,北美超半數的牛都透過其設計的設施處理。她的故事也影響和鼓舞了無數的自閉症患者家庭及千千萬萬的普通人。

一個自閉症患者決定開啟那扇門|《自閉歷程》

參考資料:

1。《自閉歷程》。米克傑克遜(2010)

2。《我們為什麼不說話》。 葛蘭汀/約翰遜。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3。《銀之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