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礬紅釉青花雙管龍紋瓶鑑賞

清光緒年間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階段。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以大規模傳入中國,瓷器、絲綢等為主體的外銷品市場迅速擴大,生產日益繁榮。

清光緒礬紅釉青花雙管龍紋瓶鑑賞

以光緒帝為代表的清王朝統治者,希望透過變法維新來拯救危難中的封建王朝,提出了“振興實業”等經濟政策,在這種政策的號召下,官窯、民窯不斷燒造瓷器,與咸豐、同治二朝相比產品數量要多。光緒瓷器多以仿效前朝的器型而聞名,但在製作陶瓷工藝上逐漸有所發展,不僅囊括前朝的各個品種,而且有所創新。瓷業的崛起與發展, 使長期不景氣的景德鎮瓷業得到復甦。儘管與前朝相比,在工藝上較為粗率,但其產品也有精美之作。

清光緒礬紅釉青花雙管龍紋瓶鑑賞

鎮江博物館藏光緒礬紅釉青花雙管龍紋瓶,高56釐米,口徑22釐米,底徑24。2釐米;侈口,短頸,束腰,有對稱的青花海水紋貫耳;折肩,圓腹,腹下漸收,圈足,足內紅彩“大清光緒年制”雙行六字款。字型比較草率,不太工整,當為民窯仿官窯款。全器以礬紅為地,繪青花龍紋,兩條巨龍一前一後,相對呼應,追戲著一顆滾動的火珠。雙龍張嘴露齒,頭大頸細,怒目圓睜,雙眉高聳,揚須擺尾,毛髮後飄,龍身粗壯有動感,氣勢雄渾。雙龍空隙之地間以如意雲紋、“壬”字形雲紋和“山”字形火焰紋。口沿外壁繪海水紋,圈足外牆繪回形紋。

清光緒礬紅釉青花雙管龍紋瓶鑑賞

龍紋瓶,瓶口微撇,短頸,圓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瓶身繪立龍2條,張牙舞爪,龍身捲曲,威武兇猛。

清光緒礬紅釉青花雙管龍紋瓶鑑賞

礬紅是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低溫紅釉,稱低溫鐵紅。由於它是以青礬為基本原料製成,故又稱礬紅。我國瓷器上使用礬紅始於金代磁州窯白釉紅綠彩瓷器上,元代開始景德鎮窯五彩瓷器上已使用,至清康、雍、乾時期,礬紅釉瓷的生產有了很大發展,並有所創新。礬紅釉的施釉方法較多,人們根據其呈色及施釉工藝的不同,將礬紅釉分為抹紅、珊瑚紅兩大類。抹紅創燒於明代,因它是用刷子將釉塗在器物上,故名。珊瑚紅釉始燒於康熙年間,雍正、乾隆時盛行。它是將低溫鐵紅釉吹在白釉上,燒成後,釉色均勻,釉面光潤,其色紅中閃黃,外底多施白釉,鎮江博物館藏光緒礬紅釉青花雙管龍紋瓶當為珊瑚紅釉。此器上的青花色彩多變,青翠豔麗,燒造出與康熙青花大致相同的效果。這種青花是用進口氧化鈷料與國產料精心配製合成的。

清光緒礬紅釉青花雙管龍紋瓶鑑賞

光緒時期的民窯瓷器,以樸實穩重的器型、吉祥如意的圖案、 酣暢淋漓的瓷繪技巧、豐富多彩的釉彩色調,使瓷器廣為傳播,深入民眾,滿足了不同階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