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男女,要麼是天使,要麼是魔鬼

婚姻中的男女,要麼是天使,要麼是魔鬼

都是經歷

婚姻中的男女,要麼是天使,要麼是魔鬼

婚姻是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產物。像其他人類社會生活形態一樣,人類婚姻從它一開始就被附著上太多屬性。物質的,精神的,名譽的,風俗的,繁衍的,肉慾的……總的就是兩大類:要麼是情感的,要麼是功利的,非此即彼,兩者兼顧那是自圓其說,自欺欺人。

那麼,物質的婚姻與精神的婚姻,究竟哪種才更接近婚姻的本質呢?

在愚叟看來,精神的東西始於無形,終究也將熄滅於無形,那是靠不住的。

物質的東西總是與你相伴始終。婚姻中的彼此,是活生生的肉體,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是外化於表的物相,你能熟視無睹?大到生老病死,贍老撫幼,小到衣食住行,油鹽醬醋,鍋碗瓢盆,生活就是在這種物質不斷轉換更迭中向前推進的。

人是趨利避害的生物,兩害相權取其輕,物質的婚姻才更接近婚姻的本質。

有人說婚姻是“圍城”,在外面的人想進去,在裡面的人想出來。在愚叟看來,這個比喻並不確切。

如果沒有真情,哪怕是色相生成的假象,如果沒有足夠的代價,哪怕是虛假的繁華或沒落的權貴,又有誰寧肯賭上一生的幸福?同樣,如果沒有真情,沒有親情,沒有責任心,沒有道德心,沒有廉恥心,婚姻又如何能“圍”得住你呢?

把婚姻視作“圍城”的人,實際上他們自己就是一頭困獸,是色慾膨脹氾濫的困獸。他們把婚姻當成兒戲,性趣盡了,婚姻就成了一具空殼,甚至他們還憤憤地把它比作“活棺材”。其實這類人本就不配進入婚姻,不僅害己,更傷害了彼此的親人,傷害了他們的下代(如果有下代的話)。

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安娜·卡拉尼娜》開篇就明旨示宗:“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多麗的家庭是不幸的,那是奧布朗斯基是隻肉慾的動物,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卡列寧的家庭也是不幸的,那是安娜太注重精神的東西。這倆兄妹都不太適合走進婚姻,也是註定造成婚姻和個人悲劇的主因。

凱蒂是幸運的,她起初鍾情於渥倫斯基,就像康斯坦丁·列文曾被安娜魅惑一樣,他倆都有幸避開了色相的陷阱,最終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後,列文攜妻回到農莊,凱蒂親自掌管家務,列文撰寫農業改革的論文,他們生活得幸福美滿。尤其是凱蒂,原來是個莫斯科名門閨秀,在婚姻家庭裡她倒成了個事事親力親為的家庭主婦。甚至去旅館探視丈夫同父異母的哥哥、生命垂危的尼古拉·列文,他可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小人物,而且他的妻子還是個妓女。

相比凱蒂和安娜這兩個女人,安娜可謂是女神級別的了。真因為是如此,安娜只能生活在她的精神真空裡,一旦著地,就只能多一個臥軌冤魂。

認識到婚姻的本質,再來審視婚姻中的男男女女,那就不會太陌生了。哪怕偽裝得再精緻再巧妙,婚姻家庭生活就是一面魔鏡,它會把身處婚姻中的男女打回原形,無處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