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文化的霸氣外漏

皇家文化的霸氣外漏

中國工藝思想歷來重視造物在倫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強調物用的感官愉快與審美的情感滿足的聯絡,同時要求符合倫理道德。

自古以來龍紋就是中華民族崇拜的圖騰,龍鳳紋為主的圖案都是人們樂於使用的裝飾題材。

皇家文化的霸氣外漏

在清代傢俱裝飾的龍紋圖案,具體可分為變體龍紋和寫實龍紋。變體龍紋是由寫實風格的頭部與抽象的幾何紋或蔓藤紋、卷草紋、柺子形態的身子組合而成的紋樣。變體龍紋除遵循“九似”原則外,更有“七忌”:“嘴忌合、眼忌閉、頸忌胖、身忌緬、頭忌低、爪忌收、尾忌拖。”不過,大原則下,每個皇帝也各有各的風格:清代順治的龍尚有明代遺風,蒼勁誇張,軀體粗壯,上顎長而且上揚。張口伸舌,大氣而欠美;康熙龍威猛有氣勢,舌伸出下垂而舌尖上卷,龍鬚細長而圓曲,鬃發分束向後。但是龍首老態無神;雍正龍,威猛大氣,具體表現為龍紋大氣磅礴、龍首神情怒張,尤其龍嘴十分兇猛;乾隆龍氣勢火減,變得較前朝為細,尤其是龍首沒有神韻,多顯老態龍鍾;嘉慶、道光之後的,則宛如江河日下,毫無牛氣也無威猛和氣勢可言。

皇家文化的霸氣外漏

清代是我國封建體制最嚴苛的朝代,對龍紋的使用相當嚴格,五爪龍紋嚴禁民間使用,三爪和四爪龍紋雖然可以使用,但主要以供器為主。如在瓷器中出現的“魚跳龍門”圖案,雖魚化為龍,但也只能是四爪,意為雖然躍過龍門也只是草龍一條。

皇家文化的霸氣外漏

龍紋自誕生以來,不僅自身形象得以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並出現了多種類似龍的圖案。這些形象,有的來自魚或龜的演化,有的自走獸的演化,也有的來自古文字的同意呢假借。

皇家文化的霸氣外漏

蒲牢,性好鳴,常裝飾為鑄鐘上的鈕鼻;

贔屓, 性好負重,形似龜,常裝飾為馱碑之石趺;

螭吻,性好吞,常裝飾為殿脊獸頭;

狴犴,好訟,常裝飾為獄門鋪首;

睚眥,性好殺,常裝飾於刀劍;

金猊,性好煙,常裝飾為香爐腿獸頭;

椒圖,性好閉,常裝飾為門上銜環獸頭;

囚牛,好音樂,常裝飾為胡琴上端獸頭;

嘲風,性好險,常裝飾為殿閣角上的走獸;

狻猊,性好坐,常裝飾於佛座;負屓,性好文,常裝飾於石碑兩旁;

螯魚,好吞火,常裝飾為蹲於屋脊的獸;

金吾,性通靈不睡,常裝飾於鎖上。

此外,尚有虭蛥,性同嘲風;蟋蜴,性同睚眥;憲章,性同狴犴等。

這些龍族的附屬形象具有較強的民間藝術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