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夏洛克》不得不說,還是蠻好看的,至少我笑得很開心

不得不說,還是蠻好看的,至少我笑得很開心。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老農被車撞了,面對高額的醫療費用,他的親戚打算謊稱是他自己不小心摔的,就可以走新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百分之七十。

但他的兩個老哥們心有不甘,決定自己找到肇事者,於是開著電動小三輪在鄉野間奔波。

《平原上的夏洛克》不得不說,還是蠻好看的,至少我笑得很開心

片名中的夏洛克是指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寓意對照這兩個自己“出征破案”的老哥們。

當然這兩個老哥們並不像大偵探福爾摩斯那樣神機妙算,破案相當曲折……emm不劇透了,你們自己去看吧哈哈哈哈。

話說這部片子也算是現在影院的一股清流了?主演都是導演的親戚,均是非專業演員。徹底脫離了那些精緻的思想、高階的趣味,帶著濃濃鄉野氣,擊中了心裡某個藏在記憶裡很久遠的東西。

很久都沒有看這種“土”電影了,好像一瞬間記憶穿梭,連線上了很多小時候才有的感覺。是一種擁抱粗糙的快樂。

《平原上的夏洛克》不得不說,還是蠻好看的,至少我笑得很開心

除去“土味”的喜劇笑點,感觸最深的那份逐漸消失的鄉土人情。

比起城市裡人與人之間孤島一樣地生活,鄉野人的人際關係是非常緊密的。你家有什麼事,起房子、辦酒,大家都來幫忙張羅、出一份力。

鄉野人那份幫助朋友傾其所有的正直,那種傾囊相助好像存在於上個世紀?

不知道是不是在城市裡呆久了,”精緻利己主義“浸泡久了,格子間裡“不要麻煩別人、別人有事亦與我無關”的觀念侵蝕久了,都快忘了人與人之間還存在著那樣一種緊密聯絡和慷慨。

那種彌足珍貴的鄉土人情讓我動容。

《平原上的夏洛克》不得不說,還是蠻好看的,至少我笑得很開心

想起小時候家裡住平房,家家戶戶吃飯都是搬兩個小凳子到屋外。小孩們端著碗到處跑,跑這家嚐嚐甜甜媽媽做的雞蛋,跑那家夾點肉片。

大人們也相互寒暄,哎喲這又是做了什麼好菜。這個畫面好久都沒有被記起來過了,好像離我很遙遠,遠得就像是隔岸觀火,看別人的演義。

後來家裡搬到樓房,再也沒有互相串門夾菜的經歷了。

《平原上的夏洛克》不得不說,還是蠻好看的,至少我笑得很開心

記錄其他幾個印象深刻的點。

1。 有一個場景是主角超英賣牛掙了點錢,執意翻新老房子。大夥都勸他,說沒必要,兒女都在城裡安家了,誰還會回來住。超英不聽勸,執意建房。

這畫面很熟悉。想起了我大伯當木匠,辛勞了一輩子攢錢,在老家愣是立起了一棟三層樓的小樓。小樓剛建成時,差錢,外觀看是三層,但裡面只裝修了一層。

我爸當時跟大伯說沒必要,兒女以後都不在家住了,蓋這麼大房子有啥用。爸爸不知道的是,

房子有時候不僅僅是“住”的物質意義,有時候也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象徵,代表著臉面,代表著底氣。

《平原上的夏洛克》不得不說,還是蠻好看的,至少我笑得很開心

大伯靠著勤勞和蓋房的執拗,一點點地完善這個家。大伯還運用自己木匠的本領,很細心地給房子吊頂,給窗框雕花,每處細節都盡心盡力。看著房子一點點被鋪滿瓷磚,

我很能理解大伯為什麼操勞一輩子就是為了建這樣一座“沒必要”的房子。

你不能說“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在鄉村裡,房子是家,是根,是安生立命的地方,是一輩子辛勞的豐碑象徵。別笑,城市裡的人也有這樣對房子的執念呀。房子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理解,也許還有未來後代的生活。

在這迷茫、沒有安全感的年代,恐怕只有這樣經得住歷史變遷的實體才能緩解現代人的焦慮。

《平原上的夏洛克》不得不說,還是蠻好看的,至少我笑得很開心

2。 兩個老哥們為了破案,

請了個神婆來尋覓肇事者方位。

還有那句神叨叨的“真言不傳六耳”,看得我捧腹。

關於“迷信”,關於神秘主義,從小被科學觀教導,“破除迷信”這樣的觀念是深信不疑地根植在我們腦海中的,也是不容置疑不容反駁的。

但,直接貼標籤,然後扔到“可以不用思考”的廢紙箱裡,就真的沒有問題麼?

我們被教育用既有的觀念和超前的意識,去看待這些尚不能理解的東西。

不被科學證實的東西就一定是不可信的麼?那些神靈,前世今生的溝通,是鄉野裡一種原始的生活哲學。

也許它的確是不科學的,但它也代表著某種終極關懷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