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百鈞作品《鳥從系列·松鶴圖》漫談

劉煜同學很理性的也很認真的對畫面物象的選擇分佈給予了詳細的分析。其中有談到對松枝的佈局,我想就松枝的形式感稍作補充。在我看來,松枝的形式是以平面構成為主的形式,而他所談到的物象的異質同構的三個部分,實際上也可以簡單歸類為構成中點線面的分佈。

蘇百鈞作品《鳥從系列·松鶴圖》漫談

《鳥巢系列·松鶴圖》蘇百鈞

我們從西方人那學到了透視和光影,轉而將其與中國畫相融合。我們追求立體、追求空間卻又往往忽視掉了中國畫最本真的一些東西。實際上,平面化是東方人觀看事物、呈現物象的基本方法。任何形式的寫實不過是寫實主義的平面化表現,只有在此基礎上的平面構成才會具有東方意蘊特有的優雅詩性。蘇老師很好的把握了這一點,在這張畫面上巧妙地運用到了平面構成的形式,繼而用筆墨的傳統語言來表現了立體的空間。最初選用這種構成形式或許並非出於對形式構成的運用,也就是劉煜說到的或許並不是常規的視覺圖式。但它確實又是在大自然中比較難以看到的合常理卻不合常形的姿態,在此基礎上蘇老師賦予情感加以表現。而實際上,在蘇老師很多作品中都有對物象平面化的處理。平面化其實並不難,難就難在如何要在具有形式感的平面中還要體現東方繪畫欲露還遮、欲拒還迎的詩意的婉約美。

我們知道在上世紀西學東漸的影響下,大批畫家試圖在創作中融入西方藝術理念,改變傳統繪畫的構圖及形式符號,採用構圖法大膽地嘗試創新改變。於是,平面構成作為構成的重要分支開始被畫家們所熟知並運用於創作之中。所謂平面構成,即是指在二維空間裡按照形式美的法則進行變化構成,透過對點線面等形體要素的有序分解、組合和再創造,以理性和規則構成新的秩序,以達到物象的單純化和律動化,用新的視覺形象帶給觀者以新的審美感受的方式。

蘇百鈞作品《鳥從系列·松鶴圖》漫談

區域性

那麼其中我將其理解為是自然解構和心理重構兩個層次的步驟。解構即減法,是物象點線面還原的過程。從整體上看,畫面中點線面的分佈異常明確,甚至在對松枝和鶴進行描繪之後,面的呈現並不突出,蘇老師在背景的處理上還有意識地加強了面的空間構成,可以說在無形中完成的是空間結構在形式意味上的突破。而心理重構相對於自然解構來說就是加法,是幾何圖示的重組過程,也就是這張畫中枝條和鳥巢的一個疏密節奏安排。由此一來物象的佈局是藝術家對畫面秩序和結構的全新詮釋,同樣,也是營造空間形式美的重要手段。

而實際上我想說的是,其實形式賦予給畫面的表現語言和創作手段是最為直觀的,是帶有視覺性的直觀感受,只是在中國傳統繪畫中被筆墨程式化概念所束縛而被人所忽略。當下,在一個強調視覺形式的大環境下,追求視覺經驗的圖示個性與追求傳統意蘊的筆墨個性就成為了“最現代與最傳統”相統一後對繪畫發展的最高要求。所以在分析完畫面整體的平面構成之後還是要回歸到對物象的筆墨表現中來。筆墨問題在談及蘇老師的每一張作品中其實都可以來深入,但今天我試圖從筆墨的空間性上來切入到之前所說的平面構成之中。既然最現代與最傳統的圖示和筆墨並不矛盾,視覺衝擊和傳統意蘊也不衝突,那麼平面與空間自然不會是相對立的。

這張畫上所用到的色彩並不絢麗,畫面整體來說還是以線為主。所用到的透視也不多,但總的來說空間感卻依然強烈。其中除開對背景那一束光的描繪之外,利用筆墨來創構空間也是這張畫在筆墨運用上的一個獨到之處。好比一個漢字的書寫,都佔據著一個四平八穩的米字格,橫、豎、撇、捺的筆畫都構成了有生命有空間的立體作品。一個字尚且如此,更何況筆墨精湛的一幅畫。筆不在多,在於精。墨不在濃,而在於靈。所謂墨分五色。在這張畫中墨的濃淡乾溼變化則抽象地表達出了畫面的明暗感和空間感。所以說,空間在筆墨起落之間便得以實現,有虛實、有方圓、有輕重、有緩急。透視法於空間的表現上來看則反倒是顯得多餘累贅了。那麼,現代視覺對於形式的要求,傳統精髓對於筆墨的訴求,平面構成之於空間上的運用在這張畫中獲得了一個完美的配合。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 廖卉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