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自小以讓梨出名,四歲的他,真那麼懂事嗎?

《三字經》中記載:融四歲,能讓梨。《續漢書》記載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世說新語》中也詳細記載了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自小以讓梨出名,四歲的他,真那麼懂事嗎?

孔融雕像

回想起這個經典故事,小時候的我總是很崇拜孔融,這麼小小年紀,就有這麼高大上的格局。不爭不搶,能把好的東西讓給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這和老子的上善若水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夫唯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做了父親的自己,回頭再看這個故事,總有點讓我想得過多。

這個故事的真實程度應該還是蠻高的,在正史中有記載,在其他史料中也能多次應證。從一般的人之常情上去理解,也能接受四歲的小孩子有這種行為。以現代的眼光去看這個故事,絕大部分都是讚美孔融從小就品德高尚,能孝順長輩,明白事理,懂謙讓,會分享。

孔融自小以讓梨出名,四歲的他,真那麼懂事嗎?

孔融讓梨

仔細一推敲,似乎沒這麼簡單,自己的心中做了幾種假設,好像也符合邏輯:

1、孔融壓根就不喜歡吃梨;

請大家容我內心狹隘,但這種假設也符合常理。很多小孩子成熟懂事很早,也很會察言觀色,對大人的心思能猜得很透。孔融這種神童級別的人物,應該更加會揣摩大人的意圖了。也許他本來就不想吃梨,但是大家都來吃了,不好掃大家的興,只好拿一個小的,然後對自己的父親說一番像模像樣的大道理。

孔融自小以讓梨出名,四歲的他,真那麼懂事嗎?

孔融

2、孔融自小被哥哥欺負,不敢拿大梨子;

這種假設就有點陰暗了,但在兄弟姊妹很多的古代,也不奇怪了。歷史中記載,孔融有七個兄弟姊妹,他排行第六,哥哥們會不會欺負他很難說。但從歷史上的豪門貴族子弟看,兄弟姊妹間還是有親疏的。孔融也許從小就被欺負,在幾個大哥哥面前,為了避免受欺負,只好違心的把好的大的梨子讓出來,就算是真給他,小小的他也不敢接。

孔融在成年以後,卻以一些大不敬父母的言論,被曹操不容而招殺身之禍。這與他小時候讓梨形成了鮮明對比,以孝悌出名的他,最終,卻被不敬父母而被殺。從這裡看來,這個假設就很成立,小時候被家裡欺負慣了,自小就是一個畸形的家庭氛圍長大,他以後的那些言論似乎就能很好的理解了。

孔融自小以讓梨出名,四歲的他,真那麼懂事嗎?

孔融分梨

3、孔融讓梨以後,哥哥們還是給最大的梨子給他吃;

這種假設是最美好的結局了,他們家裡的家庭氛圍很好,從小就在父親教導之下,形成了一種非常謙讓包容的氛圍。孔融讓梨之後,哥哥們也不吃大的梨,一定要把梨削皮好以後給他吃。

從孔融後來的一個故事看,這種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他的哥哥替孔融擔待一個殺身的罪名。最終,他哥哥被殺牢獄中,孔融平安無事。

孔融自小以讓梨出名,四歲的他,真那麼懂事嗎?

廣場雕像

點燈大哥覺得:

孔融雖然以讓梨博得了孝悌的美名,最終,卻以不孝而招來殺身之禍。他的行為到底是本性的善良,還是一種做作呢?似乎值得大家進一步思考。

參考資料:《後漢書。孔融傳》《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