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01:49

掐絲琺琅執壺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看見古董,聽見故事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今天來欣賞一種酒具,執壺。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執壺

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其後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現在,還有宋代青白瓷的執壺流傳下來。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自酒產生後,專用於盛放、貯存、飲用之酒器也隨之產生。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不同時代的各種酒具,其質地有陶瓷、青銅、漆、玉、玻璃、琺琅、金銀、竹木牙角等等,豐富多彩,巧奪天工,清晰地反映了酒具的歷史發展脈絡,體現了精湛的工藝水平。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晚酌東窗下,流鶯覆在茲。春風與醉客,今日乃適宜。

執壺,挖掘古代酒文化的歷史淵源。

以宋代執壺為例。我們收藏執壺的過程,似乎是在與古人進行一次近距離的心靈溝通。我們似乎又看到古人運用這一載體抒發他們自己的情懷。當然,古人的情懷,同樣也影響著我們對於執壺的認識。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而不同的執壺樣式,體現了不同階層對於酒文化、茶文化的理解。

從所收藏的宋代汝窯執壺中,筆者體會到,作為宮廷用瓷,汝窯所展示的是宮廷色彩。因此,器物造型的大氣、典雅,器物釉色的雅緻、素樸,器物釉質的滋潤、細膩,以及做工所追求的極致,都體現出皇家用瓷的不同凡響。這是皇家用瓷與民眾用瓷最顯著的不同點。當然,其中的功能都是一樣的。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北宋是瓷文化發展最具特點的,且又是瓷文化發展的高峰期。宋代五大名窯的發展,不僅僅影響到皇家用瓷的發展。同樣,也直接影響到宋代民窯的發展。如,定窯執壺,耀州窯執壺,磁州窯,汝窯,官窯等等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就是這種狀況下的產物。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宋代執壺的發展,正說明了傳統的酒文化、茶文化欣欣向榮。而收藏汝窯執壺,又把我們帶入魂牽夢縈的那個時代。同時,透過對宋代瓷器文化的理解,更把一些鮮為人知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從而使我們對傳統文化深厚內涵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氣象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現代,執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飲茶用具。它的樣式繁多,常見的有“秋梨”“扁柿”“一把抓”“馬蹄”“銅鐘”“圓西瓜”等。一把好壺必須具備“三平”,要求把手、壺口、流口高度在一個平面上,再配上精美的瓷畫,更是錦上添花。每當你沏上一壺新茶倒入杯中,那一縷縷熱氣透著清香,沁人心脾,一種閒適、雅緻、寧靜之感油然而生。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看見古董,聽見故事

掐絲琺琅執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